第5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旧时同窗这才接受了他中进士这个事情。
  哪怕接受了,想想都还觉得不可思议,进士啊,那可是进士,三年一届科举,皇上只会赐下一百左右的正经进士出身,另有差不多二百同进士。分摊到全国,一个地方能出几个进士?宿州这边好多年没出过了,没想到这届出了个排名如此之高的,人还十分年轻,不过二十出头。
  有人说皇上仿佛也很年轻,会提拔年轻学子不奇怪。
  又一想,全国上下那么多年轻学子,就他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了……占本事,也占运势。
  自己身边出了个进士老爷这种事,想想都觉得匪夷所思。
  进士老爷一年前就跟他们吃喝在一起,坐在一处读书写文章,他当时精穷精穷的,给同窗们亲身示范过什么叫精打细算过日子,平常生活非常简朴,抽空还会抄书。
  就这个人,发达了。
  得知他中进士旧时同窗就议论了好些天,现在郭举人返乡带回新的消息,说他馆选又中,如今不是卫进士,而是卫庶常。他在京城安了家,已经去翰林院报道了。
  “天!我的天!卫兄这也……这实在是……这……”
  “翰林院!那可是翰林院!天下读书人削尖脑袋都想挤进去的好地方!”
  “卫兄发达了啊!”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发达了!真发达了!”
  郭举人都还没说五百两银子的事,大家伙儿已经羡慕坏了,后来一起吃酒还在说同人不同命,说原先一起在府学读书,也知道卫成悟性好,可真没感觉差距有那么大。结果现在呢?同窗大多还在熬着卯足劲赶下届乡试,人家金榜题名春风得意。
  吃过酒以后,郭举人没跟他们耗着,赶紧找地方休息了一场,休息好之后又准备了水和干粮,雇马车往松阳县去。到松阳县已是好几天后,他没在县城里停,让赶车人直接上卫成老家。
  这时候都六月下旬,今年地方上热,稻子熟得快,整个县里都在准备收割,这时候,村口驶来一辆马车。
  要是早两年,马车在后山村很不常见,来一辆都能引起围观。自从卫成中举,卫家老屋时常有人登门拜访,他中进士以后更不得了,家中门槛都磨平了一寸。这时候再来一辆看着就不咋样的马车,乡里乡亲都提不起劲儿。
  郭举人从车上下来,给赶车人结了钱,转身正想跟人打听卫家怎么走,就有个脖子上搭汗巾子的老汉伸手指了个方向:“想去卫家?你顺那边走,走过去看哪个院子最热闹就是了。”
  “老乡你怎么看出我要去卫家?”
  老汉拿汗巾子在脸上抹了一把:“看你穿长衫,是体面人,不是来找卫家人,难不成还是别家亲戚?小兄弟你是卫三郎的同窗朋友还是什么人?他人又不在,这会儿去他家干啥?”
  郭举人说:“我本是澧县人,与卫兄原是府学同窗,岁首一道赴京赶考,他中了,我不幸落榜,我刚从京城回来,顺带给他捎封家信。”
  万万没想到这是来给卫成送信的。
  六旬老汉一个激动,主动说要带他过去。
  “小兄弟你也是举人老爷?你怎么称呼?”
  “我姓郭。”
  “那郭举人怎么是你来送信?卫三郎他不回来?”
  “这个等我读了卫兄的家信你就知道。”
  郭举人被村里老汉领到卫家院坝下,这时院坝上面正热闹,上面占了好几个乡下婆娘,围着不知道在说什么。看有人来她们停了嘴,扭头问谁啊?来找谁的?
  六旬老汉抬头就喊了一声,喊卫父出来,说京城来人了。
  吴氏站在靠里的位置,被几个婆娘给挡住了,听到这话她拨开人走出来:“你说啥?”
  “我说这是去京城考完落榜回来的举人老爷,说他替你儿子捎信来,进士他爹在不在?让他赶紧出来吧,人到齐准备读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