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凤箫说道:“听说徐进端去云南王府上做客,一眼便相中了三娘子。云南王本有些犹豫,但三娘子也愿意跟着徐进端,徐进端就直接把她带走了。虽说只是庶出,怎么说也是云南王的女儿,这样会不会太草率了?我还听说,柳氏一直称病不出。”
  李晔想,柳氏应该是凶多吉少了。从莫大夫口中得知木景轩的病症时,他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猜出个大概。他推测柳氏最后会不容于云南王府,却没想到云南王会杀了她。恐怕这也是促使木嘉宜最终决定远走他乡的原因。
  这些节度使大都凶残暴力,好色成性,府中往往姬妾成群。她一个小姑娘居然敢只身入虎穴,这份胆识气魄,倒是巾帼不让须眉。
  不过一个没有任何凭仗的庶女,所能做的选择本身就不多。
  让他在意的是徐进端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去云南王府,又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而这颗棋子落下,对整盘棋局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郎君,广陵王知道您来湖州了,一直催您回去。他还说您要做什么官,尽管开口就是,考什么科举。”凤箫说道。他都觉得这话挺幼稚的。广陵王虽是天潢贵胄,但如今敢说这话的,也只有舒王了。
  李晔皱眉:“我说了这是李家的事,不用他插手。他还是管好自己的事。”广陵王年岁已经不小,却膝下无子,常因此事被圣人和太子训斥,说堂堂郡王,身边竟只有一个王妃。
  当初立妃时,史官言官,搬出了一堆违反礼制,同姓不婚的大道理,欲拼死阻拦。但李淳是皇室中人,只要不是同宗□□,谁又能阻止他娶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那之后都说广陵王是皇室难得的情种,只专情一人。
  可广陵王的心腹都知道,广陵王妃是因为有李晔这个弟弟,才会如此得宠。只可惜嫁过去几年,肚子一直没有动静,众人当然着急了。
  *
  十一月下旬,进士科公布及第人选,本届共录用三十一人,崔时照名列第十,而李晔则是最后一个。嘉柔听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快要到抵达长安。她觉得十分意外,李晔怎么会突然去考进士科呢?
  玉壶说:“听闻李家郎君这进士之名来得很是坎坷。四位审卷的考官,有两位判他不过,两位判他过,这本是要落选的。最后可能看他是李相公之子,又为他破格增设了一个名额。崔家郎君就比较厉害了,三十一人中最少年。”
  崔时照可是元和帝的股肱之臣,三十岁时便做到了吏部侍郎。考个进士科,自然不在话下。
  只是李晔此举实在让嘉柔想不通。上辈子,他应该一直默默无名才对。难道这辈子因为娶了自己,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那她倒是很想看看他到底有没有过人之处。
  再进长安,她已是待嫁之身。这趟,她跟崔氏先行,木诚节和木景清还留在南诏处理公务。临近婚期时,他们会再快马赶来。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停留在都城太长时间,又被舒王找麻烦。
  关中地区已经是冬日,跟四季如春的南诏相比,长安就如同冰窖一般。但作为南方人,对北国雪景还是有几分憧憬的。嘉柔走下马车,裹紧身上的皮裘,手中还抓着小暖炉。心想,幸好那嫁衣有好几重,否则她还没嫁到李家,估计就被冻死了。
  第31章 第三十章
  李府门庭若市,得知李四郎首试便金榜题名之后,整个长安城的勋贵圈子仿佛油锅入水一样炸开了。李晔年幼时便有神童之称,后来逐渐泯然众人,又多年称病不露面,人们几乎都忘记了他的存在。没想到他一试成名,很多边边角角的妇人便连番上门,透露了那么几分想要塞个庶女过来的意思。
  郑氏觉得自己在李家窝囊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一回了。在李绛面前讲话的时候,声音都大了几分。她虽出生于荥阳郑氏,却是个庶房嫡女。因为二十多年前,李绛这个鳏夫,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还得罪了权势滔天的卫国公府,哪家敢嫁闺女给他做续弦?
  多亏郑氏的父亲有几分眼光,觉得郑氏年纪大了,就托人说亲,嫁给了李绛。这才有了二十多年后,郑氏这个宰相夫人的名头。
  “相公,妾身跟您说话,您在听吗?”郑氏跪坐一旁,看李绛翻着书卷,心不在焉的,忍不住又问了一遍。
  李绛肃容说道:“他马上要成亲了,你这个时候给他纳妾,云南王府怎么想?还是等他娶妻之后,让郡主给他张罗吧。而且,”李绛抬头看了郑氏一眼,“你未必能做主。”
  这话郑氏就不爱听了,她的亲儿子,她怎么不能做主了?那位郡主金枝玉叶,恐怕自己都要人照顾,怎么能照顾好她的儿子?最多娶回来当个摆设罢了。
  “相公这话说的。当时您跟他闹脾气,还打了他。若不是妾身出面,能劝动四郎考科举吗?大郎和二郎都有孩子了,四郎身边连个体己的丫头都没有,实在太说不过去了。”郑氏喃喃道,“不如过几日,妾身将她们都请到府上来,再好好看看。”
  李绛是懒得理会这些事,便由着她去了。郑氏就是个内宅妇人,没有太高深的见识,这也是李绛与她无话可说的原因。
  郑氏见李绛不爱搭理他,知道跟他商量也是浪费时间,就告辞出去了。
  她思来想去,这件事还是要跟大媳妇商量。李家实际掌管中馈的,是李暄的妻子王慧兰。王慧兰素有才名,尤善书法,都城中很多贵女都模仿她的笔迹。她出生于太原王氏,父亲是武宁侯,姑母嫁给成国公为妻。而宫里的韦贵妃,就出自成国公府,还特意给她请了个封号,为荣安县主。
  所以她在李家的地位,十分尊崇。
  郑氏走到她所居住的院子,婢女进去禀报了,才请郑氏进去。郑氏早年间还不习惯这做派,明明自己是长辈,却好像低了王慧兰一头。可后来想想也释怀了,人家是县主,李暄也并非她所出,王慧兰敬着她是婆母,已经很给面子了。
  她走进屋里,屋中陈设奢华,地上铺着绒毯,正对门就是一面兰草的竖屏。隔间的黄梨木矮柜上放着一盆水仙,宝瓶里插着未绽的红梅。空气中浮动着淡雅的香气。一名婢女正在煮茶,茶炉咕噜作响。王慧兰从书案后起身,笑道:“大家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快请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