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3 / 4)
祭天都让出去了,自然也不可能去观礼了。刘荣披着一件黑色草龙纹鹤氅站在院中,远远的鼓瑟钟磬之声传来,刚开始还能隐隐听到些声息,后来就被渐渐大作的风声掩盖了。
刘荣抬起脸,黑云沉沉的天空中,有大雪鹅毛一样飘落下来。
“怎么下雪了?”福禄站在一旁,见太子没有回屋里去的意思,忙吩咐小内侍去取了伞来。
这雪下得大,须臾,屋檐上、草木上、地上就白了一层。
刘荣神色凝重,果然下雪,说明他赌对了,然而真的下了雪,却是十分棘手了。
“殿下,这雪下得很大啊,”来人戴着文士冠,穿石青对襟衫,一副文士打扮,在刘荣跟前也不拘束,叹息道,“果非吉兆。”
不是瑞雪兆丰年么?福禄给刘荣撑着伞,听见温先生这话有些奇怪,他是农家出身,犹记得父亲说过冬天大雪,来年麦子才长得好。
“温先生擅观天象,你看这雪会下到几时?”刘荣有些担忧。腊八大雪是安安信中所提,温仪观了天象后也得此结论,所以他才冒险一试。现在验证了,那么雪灾也可能是真的了。
“恐怕半月不止,”温仪也是面带忧色,大雪成灾,民生多艰呐。这回大雪,若不是太子背后有高人提醒,他们一个疏忽,就要背上得罪上天,天降惩罚的罪名了。
太子祭天后现雪灾,这不是逼着陛下废太子么。还好祁王自己跳进了坑。
跳了巨坑的祁王还美着呢,哪怕突然下起大雪,吹得站在高台上的他浑身冰凉,也难减心情激荡。本来只有几百字的祭文,硬是让他读出了几千字的时长,结果祭天回来就冻病了,为祁王祭天得罪了上天又添一佐证。
————————
邺城是刚下雪,晋阳的雪却是下了几日了,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天气也越来越冷。
顾容安去给陆氏请安时路过花园,光秃秃只剩落满雪的树枝的玉兰树上啪叽掉了一只冻僵的小鸟下来,刚好落在她跟前。
是一只绿毛黄嘴红脚的小鸟,只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僵直地伸着腿,看上去好像死掉了。
顾容安脚步一顿,不用她说什么,阿七立刻捡起了小鸟,略略察看后欢喜道,“县主,小鸟还活着。”
“那就养着吧,”听见小鸟还活着,顾容安有些阴郁的心情也明亮了些。重活一世,她不想囿于内宅,做一个精致瓷器,总要有些用处罢。
作者有话要说: 绿毛黄嘴红脚的小鸟是我小时候在山上看见的,也是冬天冻死了掉在地上,有好几只,好可怜,一直念念不忘。就给安安养了。
好像感冒挺影响码字速度的,我就补这么一截,花了一个多小时,唉。
补更周末可以不。
第62章 善举
城南长信坊前, 施粥的棚子昨晚就搭起来了。住在长信坊的人都是平民百姓,家资不丰, 比如小九,家中原是铁匠, 也仅能温饱而已。
所以听说有人施粥,一大早就有人冒着寒风, 揣着碗等在粥棚前了。也没有等多久, 晋王府的车马就浩浩荡荡地来了。人们看见板车上一个个一人高的粥桶和运粮车上鼓鼓的麻布口袋,叫风雪冻得瑟瑟发抖的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往年腊八也是有人施粥的, 可从没有过这回这么大的手笔, 光是看着那些粥桶,这里的人再多五倍也分得过来。当下就有人离了队,呼亲唤友去了。
临时的灶台很快就搭起来了, 前后两排,前排的大铁锅里倒进熬好的粥,架着小火就可以开始给百姓舀粥了,后排的铁锅里则是下了豆、麦、黄黍和红枣冰糖,现场熬制,随着腾腾热气四散, 腊八粥的香气飘出去老远。闻讯而来的人就更多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信坊居民, 小九心甘情愿被顾容安支使出来干活, 既要帮忙维持秩序,又要盯着施粥的奴仆们不要偷懒敷衍,尤其不能以次充好, 忙得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铁匠家的儿子被湖阳县主看上买走了的消息在长信坊流传甚广,来领粥的不乏认识小九的人,看见昔日的穷小子居然穿的是雪白毛领的宝蓝裘衣,还能骑着高头大马,浑似富家公子一般,尤其他长得唇红齿白,又精神抖擞,如果不是十几年的街坊邻居,都不敢认了。
“铁奴你真是出息了,”来领粥的王小麻子看见了昔日的小伙伴,也不忙着领粥了,挤到小九跟前去。铁奴身上的衣服一看就很贵,像是那些城西的富人们穿的一样,如果给人当奴仆就能穿上这么好的衣裳,他也愿意啊。王小麻子揣着手,缩着脖子像个鹌鹑,今年真他娘的冷,身上的新棉衣都不够暖和了。
“麻子,”比起热情激动的王小麻子,小九就比较冷淡了。王小麻子的大名叫什么小九早就不记得了,因为他脸上长了麻子,大家都叫他王小麻子,反而取代了大名。
王小麻子也不介意小九的冷淡,叽叽喳喳地,“听说你现在在给湖阳县主当差呢,看你现在的样子,定然是很受县主看重吧,这么好的衣裳我看比那些有钱的员外也不差什么了。” ↑返回顶部↑
刘荣抬起脸,黑云沉沉的天空中,有大雪鹅毛一样飘落下来。
“怎么下雪了?”福禄站在一旁,见太子没有回屋里去的意思,忙吩咐小内侍去取了伞来。
这雪下得大,须臾,屋檐上、草木上、地上就白了一层。
刘荣神色凝重,果然下雪,说明他赌对了,然而真的下了雪,却是十分棘手了。
“殿下,这雪下得很大啊,”来人戴着文士冠,穿石青对襟衫,一副文士打扮,在刘荣跟前也不拘束,叹息道,“果非吉兆。”
不是瑞雪兆丰年么?福禄给刘荣撑着伞,听见温先生这话有些奇怪,他是农家出身,犹记得父亲说过冬天大雪,来年麦子才长得好。
“温先生擅观天象,你看这雪会下到几时?”刘荣有些担忧。腊八大雪是安安信中所提,温仪观了天象后也得此结论,所以他才冒险一试。现在验证了,那么雪灾也可能是真的了。
“恐怕半月不止,”温仪也是面带忧色,大雪成灾,民生多艰呐。这回大雪,若不是太子背后有高人提醒,他们一个疏忽,就要背上得罪上天,天降惩罚的罪名了。
太子祭天后现雪灾,这不是逼着陛下废太子么。还好祁王自己跳进了坑。
跳了巨坑的祁王还美着呢,哪怕突然下起大雪,吹得站在高台上的他浑身冰凉,也难减心情激荡。本来只有几百字的祭文,硬是让他读出了几千字的时长,结果祭天回来就冻病了,为祁王祭天得罪了上天又添一佐证。
————————
邺城是刚下雪,晋阳的雪却是下了几日了,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天气也越来越冷。
顾容安去给陆氏请安时路过花园,光秃秃只剩落满雪的树枝的玉兰树上啪叽掉了一只冻僵的小鸟下来,刚好落在她跟前。
是一只绿毛黄嘴红脚的小鸟,只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僵直地伸着腿,看上去好像死掉了。
顾容安脚步一顿,不用她说什么,阿七立刻捡起了小鸟,略略察看后欢喜道,“县主,小鸟还活着。”
“那就养着吧,”听见小鸟还活着,顾容安有些阴郁的心情也明亮了些。重活一世,她不想囿于内宅,做一个精致瓷器,总要有些用处罢。
作者有话要说: 绿毛黄嘴红脚的小鸟是我小时候在山上看见的,也是冬天冻死了掉在地上,有好几只,好可怜,一直念念不忘。就给安安养了。
好像感冒挺影响码字速度的,我就补这么一截,花了一个多小时,唉。
补更周末可以不。
第62章 善举
城南长信坊前, 施粥的棚子昨晚就搭起来了。住在长信坊的人都是平民百姓,家资不丰, 比如小九,家中原是铁匠, 也仅能温饱而已。
所以听说有人施粥,一大早就有人冒着寒风, 揣着碗等在粥棚前了。也没有等多久, 晋王府的车马就浩浩荡荡地来了。人们看见板车上一个个一人高的粥桶和运粮车上鼓鼓的麻布口袋,叫风雪冻得瑟瑟发抖的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往年腊八也是有人施粥的, 可从没有过这回这么大的手笔, 光是看着那些粥桶,这里的人再多五倍也分得过来。当下就有人离了队,呼亲唤友去了。
临时的灶台很快就搭起来了, 前后两排,前排的大铁锅里倒进熬好的粥,架着小火就可以开始给百姓舀粥了,后排的铁锅里则是下了豆、麦、黄黍和红枣冰糖,现场熬制,随着腾腾热气四散, 腊八粥的香气飘出去老远。闻讯而来的人就更多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信坊居民, 小九心甘情愿被顾容安支使出来干活, 既要帮忙维持秩序,又要盯着施粥的奴仆们不要偷懒敷衍,尤其不能以次充好, 忙得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铁匠家的儿子被湖阳县主看上买走了的消息在长信坊流传甚广,来领粥的不乏认识小九的人,看见昔日的穷小子居然穿的是雪白毛领的宝蓝裘衣,还能骑着高头大马,浑似富家公子一般,尤其他长得唇红齿白,又精神抖擞,如果不是十几年的街坊邻居,都不敢认了。
“铁奴你真是出息了,”来领粥的王小麻子看见了昔日的小伙伴,也不忙着领粥了,挤到小九跟前去。铁奴身上的衣服一看就很贵,像是那些城西的富人们穿的一样,如果给人当奴仆就能穿上这么好的衣裳,他也愿意啊。王小麻子揣着手,缩着脖子像个鹌鹑,今年真他娘的冷,身上的新棉衣都不够暖和了。
“麻子,”比起热情激动的王小麻子,小九就比较冷淡了。王小麻子的大名叫什么小九早就不记得了,因为他脸上长了麻子,大家都叫他王小麻子,反而取代了大名。
王小麻子也不介意小九的冷淡,叽叽喳喳地,“听说你现在在给湖阳县主当差呢,看你现在的样子,定然是很受县主看重吧,这么好的衣裳我看比那些有钱的员外也不差什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