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2 / 3)
“这是陈绣娘,她是温潋,她是温泂,在绣坊学针线。”温屿指着两人,简单介绍了。
温屹哦了声,转头四下张望,抬头看向屋顶的明瓦,再看向嵌着羊角的窗棂,最后视线落在墙角的薰笼上。
屋内明亮,荀舫摆弄的梅花插在了瓷瓶中,屋内暖香融融。
“妹妹的买卖如今做得很是不错。”温屹肚子里有了些吃食,身上暖和起来,脸色总算好了些。
说着说着,他的眼眶又开始泛红,“阿爹在九泉之下,应当能安心了。”
“阿爹安不了心。”温屿实在看不得他哭,脸沉了下去。
温屹被她的气势镇住,泪水硬生生被逼了回去。蒋慧娘拉着儿女,连大气都不敢出。
“阿爹看到你们成了这幅模样,只怕是死不瞑目。”
温屿面无表情道:“说吧,将你们如何欠下债,如何离开明州府,去了何处,如何又回来了,前后经过,仔仔细细说清楚。”
“我.....我与友人们一起吃酒会文,有人提议玩骰子。平时大家也玩,我就与她们玩了几把。”
温屹磕磕绊绊说了起来,不外乎起初赢了,想要赢更多,谁曾想输了个精光。心有不甘想着翻本,将铺子压了出去,找放印子钱的借债。
最后的结局基本大同小异,都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铺子抵出去还不够,放印子钱的天天来讨债,温屹哪还得起,想找温屿借钱,连荀家的门都没能进去。
走投无路之下,温屹偷偷带着妻儿离开明州府,去江州府投奔一个友人。友人起初热情地请他们住下,后来见他久留不走,友人家中也不宽裕,最后也不顾情面,给了二两银子将他们赶了出来。
一家子在江州府举目无亲,又缺乏自力更生的本事,只能回明州。在路上歇脚时,连着衣衫与银子全部被偷了,一路要饭回到了明州府。
“妹妹,你与妹夫被荀家赶了出来,这如何是好,妹夫背着个野种的名声,连着你一并受累了啊!”
温屿听到这里,眉头拧紧,问道:“你去荀家,他们让你到绣坊来的?”
“是,你那大哥荀柏称,妹妹从高梗手中夺回了温氏家产,还买了大宅子。”
温屹放下茶盏,打了个哈欠,道:“妹妹,此处地方狭窄,又有外人住在此,着实不方便。你快快带我们去大宅子,我与慧娘都累了,想要好生歇一歇。”
温屿忍着没说什么,道:“等下你们去香汤铺子洗一洗再说。对了,你还欠多少印子钱?”
“放印子钱的都黑了心肝,我只借了一百两,谁知道孟老大使坏,借一百两,只给了我八十两的现银。铺子抵给他,他还称不够。”
温屹气愤不已,见温屿面无表情不做声,他吭哧吭哧道:“孟老大称,我还欠他两百两。要是拖欠一日,第二天就是两百二十两。如今滚到多少的利,我也不甚清楚。”
放印子钱的有过手钱,后世的抽水更多,并不鲜见。
只后世民间借贷有法律监督,不得超过银行核定利率的四倍。只是做民间借贷的人催收手段五花八门,大周对印子钱并无律法约束,放债之人都是地痞混混,要是不还钱,肯定不得安宁。
温屿倒抽了口凉气,什么都不想说了。荀舫很快拿着买好的衣衫回来,领着几人去了杏花巷的香汤铺子清洗。
陈玉娘她们几人在灶房做午饭,温屿走进去,道:“中午做些清淡的汤面就是。”
她不想给温屹这个蠢货吃饭,又怕他们饿得太久,大鱼大肉会吃坏肚子。
陈玉娘见温屿心情不好,劝道:“东家,温郎君他们人没事就好,两个小的乖巧懂事,以后只要改了,老老实实过日子,东家也有个亲人能走动。”
温屿苦笑一声,陈玉娘不知就里,欠债是一回事,老老实实过日子,也要过日子的本事。
温屹夫妻都读过书,去做个私塾先生,或者去代人写书信,抄书,哪怕去码头抗活做苦力,也不至于去乞讨。 ↑返回顶部↑
温屹哦了声,转头四下张望,抬头看向屋顶的明瓦,再看向嵌着羊角的窗棂,最后视线落在墙角的薰笼上。
屋内明亮,荀舫摆弄的梅花插在了瓷瓶中,屋内暖香融融。
“妹妹的买卖如今做得很是不错。”温屹肚子里有了些吃食,身上暖和起来,脸色总算好了些。
说着说着,他的眼眶又开始泛红,“阿爹在九泉之下,应当能安心了。”
“阿爹安不了心。”温屿实在看不得他哭,脸沉了下去。
温屹被她的气势镇住,泪水硬生生被逼了回去。蒋慧娘拉着儿女,连大气都不敢出。
“阿爹看到你们成了这幅模样,只怕是死不瞑目。”
温屿面无表情道:“说吧,将你们如何欠下债,如何离开明州府,去了何处,如何又回来了,前后经过,仔仔细细说清楚。”
“我.....我与友人们一起吃酒会文,有人提议玩骰子。平时大家也玩,我就与她们玩了几把。”
温屹磕磕绊绊说了起来,不外乎起初赢了,想要赢更多,谁曾想输了个精光。心有不甘想着翻本,将铺子压了出去,找放印子钱的借债。
最后的结局基本大同小异,都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铺子抵出去还不够,放印子钱的天天来讨债,温屹哪还得起,想找温屿借钱,连荀家的门都没能进去。
走投无路之下,温屹偷偷带着妻儿离开明州府,去江州府投奔一个友人。友人起初热情地请他们住下,后来见他久留不走,友人家中也不宽裕,最后也不顾情面,给了二两银子将他们赶了出来。
一家子在江州府举目无亲,又缺乏自力更生的本事,只能回明州。在路上歇脚时,连着衣衫与银子全部被偷了,一路要饭回到了明州府。
“妹妹,你与妹夫被荀家赶了出来,这如何是好,妹夫背着个野种的名声,连着你一并受累了啊!”
温屿听到这里,眉头拧紧,问道:“你去荀家,他们让你到绣坊来的?”
“是,你那大哥荀柏称,妹妹从高梗手中夺回了温氏家产,还买了大宅子。”
温屹放下茶盏,打了个哈欠,道:“妹妹,此处地方狭窄,又有外人住在此,着实不方便。你快快带我们去大宅子,我与慧娘都累了,想要好生歇一歇。”
温屿忍着没说什么,道:“等下你们去香汤铺子洗一洗再说。对了,你还欠多少印子钱?”
“放印子钱的都黑了心肝,我只借了一百两,谁知道孟老大使坏,借一百两,只给了我八十两的现银。铺子抵给他,他还称不够。”
温屹气愤不已,见温屿面无表情不做声,他吭哧吭哧道:“孟老大称,我还欠他两百两。要是拖欠一日,第二天就是两百二十两。如今滚到多少的利,我也不甚清楚。”
放印子钱的有过手钱,后世的抽水更多,并不鲜见。
只后世民间借贷有法律监督,不得超过银行核定利率的四倍。只是做民间借贷的人催收手段五花八门,大周对印子钱并无律法约束,放债之人都是地痞混混,要是不还钱,肯定不得安宁。
温屿倒抽了口凉气,什么都不想说了。荀舫很快拿着买好的衣衫回来,领着几人去了杏花巷的香汤铺子清洗。
陈玉娘她们几人在灶房做午饭,温屿走进去,道:“中午做些清淡的汤面就是。”
她不想给温屹这个蠢货吃饭,又怕他们饿得太久,大鱼大肉会吃坏肚子。
陈玉娘见温屿心情不好,劝道:“东家,温郎君他们人没事就好,两个小的乖巧懂事,以后只要改了,老老实实过日子,东家也有个亲人能走动。”
温屿苦笑一声,陈玉娘不知就里,欠债是一回事,老老实实过日子,也要过日子的本事。
温屹夫妻都读过书,去做个私塾先生,或者去代人写书信,抄书,哪怕去码头抗活做苦力,也不至于去乞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