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3)
杨六掏了约莫一两银子给小厮,眉头一皱,又生出个主意,再添了一两银子:“再买两盏羊角灯,十只白蜡。”
玳瑁接过银子离开,荀舫回来看到阵仗拉得越来越大,眉毛扬起,跟看猴一样看着杨六。
温屿笑眯眯,袖手看着杨六安排。林裕和也在一边看着,问道:“六郎经常来你这里?”
“来过两三次,他如今是我的大主顾。”温屿也不隐瞒,带着他去了绣房。
绣架上摆着给丽娘她们的衫裙,如今还未绣花,已经缝制好大半,勉强能看出雏形。
“原来轻容罗是拿来做宽幅裙。”林裕和道。
见他并不惊讶,温屿笑道:“你先前应该猜到了吧?”
林裕和颔首道:“我猜你不会再做扇面,轻容罗贵重,拿来做扇面的话,估计难以回本。”
温屿惋惜道:“我也这般想,布料跟花一样,存放不住,过段时日就失去了鲜艳。要是容易存放,我也有足够的本钱,做扇面也并非不可。”
堆砌在一起的轻容罗,层层叠叠如天上晨曦时的云,美则美,琉璃易散,云蒸霞蔚。
皆转瞬即逝。
林裕和看着温屿,她虽在笑,眉眼间却涌起难言的伤感,神色不禁跟着一暗。
“昨日妹妹从京城派人给我捎了些东西,我出城去取了。妹妹还给我来了信,说是有了身孕。”林裕和说道。
“这是大喜事啊,恭喜了。”温屿屈膝福了福,笑容满面道。
“妹妹怀胎时日不久,还未对外声张。”林裕和虽说跟着笑起来,笑容有些勉强,声音低了下去。
“妇人生产关难过,还是要谨慎些。”
温屿暗自叹息一声,深宫大院,林嫔独自在宫中,林裕和鞭长莫及。不过,她疑惑道:“你为何不去京城做买卖,这样的话,有事你也能及时得知。”
“陛下宫中有品级的嫔妃,共有三十六人。京城随便一转,就能碰到皇亲外戚。”
林裕和眼里浮起讥讽,自嘲一笑,“妹妹在宫中要真是有事,我就算知道,又能如何呢?妹妹不让我去,也是,远香近臭,我不去京城碍眼,妹妹反而会过得顺当些。”
权贵皇家斗争,离温屿太远,在这上面她就不乱说话了,转而轻抚着轻容罗,道:“我先从六公子那里拿了定金,才敢入手这匹布。现在绣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本钱好解决,关键是客人。”
林裕和轻点着头,“大多铺子都有老主顾,巧绣坊你接手后,以前的老主顾只怕也去了别处。”
“确实如此,高狗儿在巧绣坊多年,加上巧绣坊一直关着门,他们都去了别处。”
温屿琢磨了下,道:“我打算将宅邸变卖,在书院巷买间小些的宅子住,余下的钱,在投到轻松易打理,收益稳定的生意上去。林东家见多识广,觉着这样可好?”
林裕和认真思索起来,道:“照着你先前的说法,住到乌衣巷那边去确实花销太大,也不方便。现在你这边的铺子地段也不算好,你现在的名气,在官司上,而不在你铺子绣品上。要是搬到热闹些的吉庆街,马行街,经营的本钱会跟着翻好几倍,收益却不见得好。”
客人始终是温屿犯愁的问题,吃穿住行是人所必须,做这些买卖才能保证有市场。
要是做平民百姓的买卖,他们手上没几个大钱,竞争激烈不说,利润还薄。
温屿将巧绣坊定位在做高端绣品,赚士绅富人的钱上。
同样的道理,除去竞争激烈,士绅富人的钱也不好赚。他们见多识广,而且阶层等级分明,她连深宅大院的偏门都进不去。
而且现在她绣坊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新奇,但是没专利保护,更不存在高深的技术。
除去皇家的买卖,无论吃穿住行任何一种,都做不到垄断,遥遥领先。 ↑返回顶部↑
玳瑁接过银子离开,荀舫回来看到阵仗拉得越来越大,眉毛扬起,跟看猴一样看着杨六。
温屿笑眯眯,袖手看着杨六安排。林裕和也在一边看着,问道:“六郎经常来你这里?”
“来过两三次,他如今是我的大主顾。”温屿也不隐瞒,带着他去了绣房。
绣架上摆着给丽娘她们的衫裙,如今还未绣花,已经缝制好大半,勉强能看出雏形。
“原来轻容罗是拿来做宽幅裙。”林裕和道。
见他并不惊讶,温屿笑道:“你先前应该猜到了吧?”
林裕和颔首道:“我猜你不会再做扇面,轻容罗贵重,拿来做扇面的话,估计难以回本。”
温屿惋惜道:“我也这般想,布料跟花一样,存放不住,过段时日就失去了鲜艳。要是容易存放,我也有足够的本钱,做扇面也并非不可。”
堆砌在一起的轻容罗,层层叠叠如天上晨曦时的云,美则美,琉璃易散,云蒸霞蔚。
皆转瞬即逝。
林裕和看着温屿,她虽在笑,眉眼间却涌起难言的伤感,神色不禁跟着一暗。
“昨日妹妹从京城派人给我捎了些东西,我出城去取了。妹妹还给我来了信,说是有了身孕。”林裕和说道。
“这是大喜事啊,恭喜了。”温屿屈膝福了福,笑容满面道。
“妹妹怀胎时日不久,还未对外声张。”林裕和虽说跟着笑起来,笑容有些勉强,声音低了下去。
“妇人生产关难过,还是要谨慎些。”
温屿暗自叹息一声,深宫大院,林嫔独自在宫中,林裕和鞭长莫及。不过,她疑惑道:“你为何不去京城做买卖,这样的话,有事你也能及时得知。”
“陛下宫中有品级的嫔妃,共有三十六人。京城随便一转,就能碰到皇亲外戚。”
林裕和眼里浮起讥讽,自嘲一笑,“妹妹在宫中要真是有事,我就算知道,又能如何呢?妹妹不让我去,也是,远香近臭,我不去京城碍眼,妹妹反而会过得顺当些。”
权贵皇家斗争,离温屿太远,在这上面她就不乱说话了,转而轻抚着轻容罗,道:“我先从六公子那里拿了定金,才敢入手这匹布。现在绣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本钱好解决,关键是客人。”
林裕和轻点着头,“大多铺子都有老主顾,巧绣坊你接手后,以前的老主顾只怕也去了别处。”
“确实如此,高狗儿在巧绣坊多年,加上巧绣坊一直关着门,他们都去了别处。”
温屿琢磨了下,道:“我打算将宅邸变卖,在书院巷买间小些的宅子住,余下的钱,在投到轻松易打理,收益稳定的生意上去。林东家见多识广,觉着这样可好?”
林裕和认真思索起来,道:“照着你先前的说法,住到乌衣巷那边去确实花销太大,也不方便。现在你这边的铺子地段也不算好,你现在的名气,在官司上,而不在你铺子绣品上。要是搬到热闹些的吉庆街,马行街,经营的本钱会跟着翻好几倍,收益却不见得好。”
客人始终是温屿犯愁的问题,吃穿住行是人所必须,做这些买卖才能保证有市场。
要是做平民百姓的买卖,他们手上没几个大钱,竞争激烈不说,利润还薄。
温屿将巧绣坊定位在做高端绣品,赚士绅富人的钱上。
同样的道理,除去竞争激烈,士绅富人的钱也不好赚。他们见多识广,而且阶层等级分明,她连深宅大院的偏门都进不去。
而且现在她绣坊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新奇,但是没专利保护,更不存在高深的技术。
除去皇家的买卖,无论吃穿住行任何一种,都做不到垄断,遥遥领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