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6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条件的话,一般都会先让电影去国际电影节走一圈,哪怕不一定拿奖,也能用来造势,是常用的电影宣传手法。
  柏林、戛纳两个电影节对《无人区》都很喜欢。
  不只是电影题材,宁浩这部戏多年不上映,也符合中国限制导演创作的刻板印象。
  电影要上三大电影节,大的出品方、制片方有关系渠道,能直接和选片人沟通,或者借助中国电影资料馆或电影协会等机构协助推荐。
  小的电影人,是等待挑选,或者自己抱着拷贝去电影节碰运气,也就是跑奖。
  宁浩身份不同了,如今是有资格和电影节讨价还价的。
  欧洲三大,给奖的话只给拿到自己电影节首映的。
  这些电影节背后有意识形态目的,但是存活下来,靠的还是市场,电影节其实就是兜售电影的集市。
  卖得好的自然影响力就大,经过电影节奖项认可之后版权价格能大幅度提升的,电影节含金量越高。
  宁浩以往没有怎么透彻的认知,这些年思维有所改变,才渐渐明白沈三通过去说的话。
  意识形态是目的,但也是夹带私货。
  如果一个电影节只有私货而没有市场,是没法存活下去的,纯粹靠着资金养着花费太大,后面的豢养者不可能提供无止境的资金。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间互相有竞争,欧洲三大和奥斯卡之间也有竞争。
  很微妙,宁浩却开始能够感受到,甚至参与行业背后的深层次运行逻辑。
  两个外国人,白人名为弗里德里希。
  对方直接越过了柏林电影节在中国的区域顾问,来和宁浩沟通《无人区》事宜。
  一般是区域顾问负责林电影节在中国方面的选片工作,他们不会在媒体上出现,公开资料很少。
  各个电影节都有选片人。
  负责全球影片的筛选,像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论坛单元、全景单元等,各地可能有不同选片人负责。
  对于特定地区的影片推荐,会依靠地区顾问或与当地电影机构、策展人合作,协助发掘和推荐优秀影片。
  眼前这位白人弗里德里希是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负责人,属于电影节的重要人物,权势人物,艺术总监迪特·考斯里克的心腹,代表对方意志。
  至于另一位黑人,自称为文化活动人士。
  对方的身份,宁浩也多多少少能猜到。
  随着他离开三通娱乐,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过他,也包括外面的线条。
  听说,过去负责叫史密斯,在圈子里属于大人物,去年换成了詹姆士专员。
  圈子对詹姆士也有风声传出,别看对方是黑人,但是内心很白,绝对的精英范。
  西方媒体头版、评选,一些代言什么的,包括奖项……
  成为对方的朋友,就有可能得到奖励。
  弗里德里希开口道:“宁浩先生,柏林电影节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电影节,我只能说在1月17日正式公布主竞赛单元时,很大可能会有《无人区》。”
  听完翻译传达的话,宁浩摇头,嘴上强硬,但是内心很是复杂:“不,不只是需要百分百的主竞赛入围,还需要把金熊奖给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