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6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西方的电影,也是解构。
  但是解构本身还是服务于某个主体,宏大叙事的一种。
  而非西方的电影,是拆家。
  比如《动物园的明信片》,典型的西方叙事下的非西方“模范”——不要发展。
  之所以柏林电影节给一个甜枣,就是影片迎合了非西方国家不能发展,最好永远保持原始丛林景象,世世代代维持在落后的图景。
  电影里的动物园恰如其分是个好象征,非西方国家最好永生永世做“文明”“正道”世界的“动物园”。
  《动物园的明信片》讲的是拆迁故事,中国导演拍这样的电影,很难让入围主竞赛。
  08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王小帅的《左右》,直接把道德全部解构了。
  故事讲的是离异夫妻枚竹与肖路的女儿禾禾确诊白血病,唯一救治希望是移植同胞弟妹的脐带血。
  枚竹与现任丈夫老谢尝试生育失败后,她提出与前夫肖路“再生一个孩子”的疯狂计划。
  枚竹在母爱驱动下,打破道德边界,肖路夹在现任妻子董帆的愤怒与对前妻的愧疚中摇摆。
  老谢是沉默隐忍的现任丈夫,最终以“救孩子”为由说服自己接受荒诞现实。
  前夫的现任妻子董帆作为最无辜的局外人,从激烈反对到被迫妥协。
  这部电影也是“真实事件”改编。
  自体脐带血治疗白血病极其罕见,全球也没有几个公开案例,治疗手段有争议,但导演说了真实案例,那就是。
  导演把他人苦难用来给自己的“艺术”形象浓妆艳抹。
  把观众拖入灰色地带,拖入“电车陷阱(难题)”,让观众去受煎熬,把道德伦理解构掉。
  这样一部“真实事件”改编,借着“艺术”名义,把所有伦理道德败坏掉的电影,也只是给了银熊奖。
  考虑到王小帅类似于戛纳之于贾樟柯,属于柏林电影节“自己人”。
  这部有着现代场景的电影,还很贴心淡化了中国文化背景。
  做到这个份上,也拿不到最高荣誉。
  07年斩获金熊奖的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讲述的是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故事。
  王全安自己说的拍摄动机,粗暴的工业开发导致草场严重沙漠化,强令当地蒙古牧民搬离牧区是拍摄《图雅的婚事》的最初动因。
  依然是“真实故事”,将一则发生在甘肃的“觅婿养夫”的真实故事作为影片主线,并把故事发生的地域从西北黄土高坡转移到蒙古大草原。
  停止发展,少数族裔遭遇xx,原始图景。
  这个味就对了。
  所以获奖了。
  很明显,柏林电影节不只是西方、非西方标准。
  在非西方之外,还有标准。
  这套标准框架之下,中国地位比印尼这些国家还要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