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5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你在电影宣传期间,还不忘和张静初讨论剧本,你算什么男人!”
  两人爆发了激烈争吵。
  撕破脸了。
  过往秦岚在忍耐,现在彻底死了心,确定陆川不仅无能而且无德。
  嘴里都是艺术,心里都是自己的利益,自私的可怕。
  见到秦岚收拾东西离开,陆川感觉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
  各种压力叠加在一块。
  以往电影失利也就罢了,以他的资历,沉淀几年依然有戏拍。
  但随着《1937》上映,一波舆论打下来,错误不在观众,也不在题材,全成了他菜,要是坐实了,这是要撅了他的饭碗。
  以往和影视公司和媒体,随便pua观众,这条路要断了。
  “不,我决不能坐以待毙。”
  陆川的接受《南方周末》专访,强调道:“某些人喜欢翻旧账,用狭隘民族主义绑架艺术,《南京!南京!》的勇气在于突破二元对立!”
  夜里三点。
  陆川发了条微博长文,《一个导演的十年孤独》:“《南京!南京!》让我失去很多,但艺术家必须坚持孤独,必须坚持自我表达,不能被强酸性电影随意腐蚀。”
  一早。
  老胡发文为他说话:“陆川是十几年前商业电影初创期,最早接触商业创作的导演,99年编剧《黑洞》引发关注,自编自导的《寻枪》一鸣惊人,又是自编自导的《可可西里》斩获华表、金鸡、金马三大奖。”
  “这是一位新锐导演,有‘新生代叙事实验者’‘才子导演’‘影像诗人’之称,他还是北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电影有着深刻人文关怀和艺术风格。”
  “《南京!南京!》也许存在争议,《王的盛宴》也许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也因此遭到了网友们的狠批。但很明显陆川导演意识到了争议的存在,也做了回复。”
  “国家培养一个优秀的导演不容易,艺术的探索也难免遇到挫折。”
  “陆川导演作品没有得到预期,这是电影的商业问题,现在一些网友们又翻出多年前的旧账,指控陆川电影里‘用心险恶’。”
  “老胡不赞成这样的长期‘追杀’和联想。人都会犯错,艺术应该交给时间来检验,陆川导演的电影老胡也看过,比如《南京!南京!》老胡觉得勇气可嘉,老胡自己没有勇气去梳理那段历史,陆川导演值得肯定。”
  “老胡以及和老胡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很多,观众也是如此,当年大家对《南京!南京!》评价很好。电影过去了三年多,过去了这么久,舆论的场景发生巨大变化,依然揪着当年的一件事不放,把它当成一块牌子挂在一个人的脖子上,随时进行游斗。”
  “大家可以对一部电影有不同的看法,但这样的风气不应开盒子吓一跳。”
  老胡看准了时机,不能任由蠢货蚣蜘应付。
  那些东西,只会进一步刺激舆论。
  《1937》舆论转变,这件事背后不可能是自然演化。
  类似的操作,也许网友陌生,但是老胡这样的人不陌生。
  要推翻或者推行、支持某个政策,都有类似的声音冒出来。
  看似有些新闻牛头不对马嘴,但实际上,却是利益相关方的争斗溢出。
  只有利益相关方才会咬着一件事不放,单纯网友参与,都是一波起,然后迅速退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