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3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日》文艺版发表评论《百花齐放中筑牢文化自信》。
  既肯定扎根民族的创作才能赢得世界尊重,又强调警惕将民族文化异化为排他性民粹。
  被外界解读为各打五十大板。
  倒是国际媒体没什么反应,保持了沉默,连个版面都不给。
  诺贝尔奖项和拉美魔幻文学叙事,是西方意识形态操纵的一部分,沈三通不是质疑,是扒掉了底裤。
  嘲讽、解构、谩骂等等手段,只会给沈三通增加热度,这是真正有伤害性的言论,只能冷处理。
  华纳一帮人痛并快乐着。
  沈三通有才华,有能力,《神奇女侠》项目还没完成,《精绝古城》先给华纳回了一波血。
  预期拉满,华纳有了新故事。
  《精绝古城》只是开始,三通娱乐可以成为华纳兄弟影业的生产基地,为华纳提供原创内容。
  没有华纳帮助,三通娱乐难以进入欧美电影市场,华纳完全可以凭借着渠道优势拿下欧美电影市场的大头。
  和三通娱乐合作的故事大有可讲,但问题不在商业,而在于政治。
  沈三通火力过于凶猛。
  炮轰莫言也就算了,直指诺奖和西方话语权就过分了。
  华纳收到了一些请托,警告,面临不小压力,只能将沈三通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进行切割包装。
  在《神女女侠》项目落地之前,三通娱乐和华纳处于蜜月期。
  稳住阵脚,观察完形势,自从获奖之后,忙着接受采访,参加各种座谈会的莫言,首次回应了沈三通质疑。
  还是央视采访,借助央视平台回击。
  记者问:“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莫言:“结束采访。”
  记者问:“如何看待有些商业成功者批评您书写苦难?”
  莫言憨厚一笑:“我小时候饿得啃煤块时,可没力气吵架。作家只管种树,摘果子的随便说。”
  莫言的回应,引爆文人群体。
  北大教授在《锵锵三人行》一期名为“商业巨子挑战文坛泰斗”的节目里,含泪引用鲁迅名言:“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但倘若没有痛感,光就成了塑料灯笼。”
  表面是价值观对决,实则是将沈三通定位为打压敢说话的人,不折不扣的艺术贩子,带着文艺旗号的商人。
  整个舆论场,那叫一个热闹。
  各个媒体简直跟开了锅似的,大量的小故事出现。
  而且这些声音,自称人民的心声,喊着正义的口号,打着舆论的监督旗号。
  当然,绝大部分不是。
  这样的声音,也不是为了给网友看,给看客看,是为了给某一间办公室、会议室里的人提供一个借口,一个由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