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俄国的皇俄团体,更为抽象。
  沈三通不会碰这些东西:“私人观影就算了,不过你想不想真演女皇?”
  反正电影形象出现了,沈三通干脆投拍《叶卡捷琳娜大帝》。
  玛丽娜眼睛一亮,也是知趣的人。
  低下了头。
  翌日。
  沈三通接受俄rt电视台采访,话题限定在电影层面。
  主持人问:“剧情上玛丽娜才是第一主角,为何主角不是中国人?”
  似乎怕沈三通不理解,进一步解释:“一般来说,连好莱坞电影也不会把一个好的形象,给外国人,是什么让人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沈三通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说道:“当俄罗斯人为玛丽娜对抗高摩银行流泪时,不仅是中国故事的胜利,也是历史的胜利。”
  “我从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垄断正义,垄断历史,我只是让观众从我的电影知道曾经的历史!”
  主持人问:“你的电影让欧美主流媒体非常厌恶,《纽约时报》用阴阳怪气的标题暗讽,也出现了诺兰粉丝在评分网站怒刷差评,初期分数不高,就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不公平待遇?”
  沈三通笑了笑:“这不就是电影的魅力,历史的魅力吗?”
  “事实证明,真正的好电影,真正的历史,我们找到表达的方法,是可以突破舆论封锁的。”
  “真相不需要子弹,只需要镜头。”
  主持人继续问:“所以,你同意这是‘政治宣传’?”
  沈三通说:“如果说真话叫做宣传,那我同意。”
  主持人问道:“克宫文化顾问在社交平台对你发出邀请,有没有兴趣拍摄我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给你最大限度的配合?”
  “请愿书《让沈三通入籍俄罗斯》,24小时内获得了50万人联署,你有什么想法?”
  沈三通道:“我们都忠于自己的祖国,我想这是我们彼此的力量来源,也是电影掀起观影潮的原因。”
  “至于说电影的话,我对《切尔诺贝利》这个题材感兴趣,特别对比日本在福岛事故上的处理。”
  沈三通介绍了自己在忙的《三峡》项目:“我在做表达上的探索,重工业叙事,也可以叫做苏联叙事,粗狂、宏伟,我认为与其我来拍,不如你们的导演来拍,我们可以提供帮助。”
  主持人闪过一丝黯然之色,也许是对苏联,也许是对婉拒:“你对玛丽娜在电影里的表现如何评价,在续集她会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吗?”
  沈三通反问:“既然成功了,为何不呢?”
  这次采访,是沈三通近些年来,最舒服的一次采访了。
  问的有水平,正好让他可以舒服的打靶。
  沈三通谢绝了克宫的邀请,只在影视行业交流,达成了电视剧的初步合作。
  回应了俄罗斯影迷期待之后,便选择了回国。
  《魔盗团》在中国的本土票房,次周,周一至周四单日破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