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1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切入点合情合理,他本来和张艺谋关系就不错。
  通过抬高“包容”标签,暗示沈三通的言论偏激、狭隘,缺乏艺术家应有的开放心态。
  利用西方奖项的权威性,贬低沈三通的批评为“本土偏见”,暗示其不懂国际艺术标准,间接将沈三通塑造成“意识形态卫道士”。
  而且不忘以“国际知名导演”给中国电影认证,至于说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李安认证并不重要,观众意见也不重要,自有部门在意。
  当李安下场,迅速让潜伏在中国舆论场上的一些力量,有了组织。
  影评人发文批判,也有了着落点,李安可是国际著名大导演。
  沈三通式批判暴露中国电影人的文化自卑,大众对此共鸣,更是文化可悲的又一论证。
  当声势进一步扩大,开始有各种行业风声传出,呼吁推动“软封杀”。
  港台圈与学院派在“倒沈”上达成共识。
  在电影节评审、创投会等场合,以“题材敏感”为由排斥三通娱乐的项目,进一步孤立沈三通。
  华谊见此,悄然推了一把,让港圈打头阵。
  私下联络中影高层及电影学院教授,以“维护行业团结”为由,暗示减少与三通娱乐的合作。
  港圈随后放出风。
  凡与三通娱乐有关的合作者,未来难获港台资本支持。
  华谊则通过媒体炒作“新锐导演超越旧势力”,让523和陆川、管虎出来,推出与三通娱乐系风格对标的导演。
  王中磊在公开场合放话,这些导演既有商业头脑又尊重艺术多样性。
  虽不明说,但也暗示沈三通“固步自封”。
  短短几天时间,两岸三地的力量,在“倒沈”上逐步合流。
  越来越多的旧账被翻了出来,“超生”和商业纠纷也出现了。
  利用匿名爆料号,发布沈三通早年税务疑云,以及三通娱乐压榨新人等半真半假的黑料,进一步引发公众质疑。
  雇佣水军以“行业知情人士”口吻在知乎、贴吧、微博扩散,揭示沈三通的“清高”面具下,藏着的多重双标。
  挑动沈三通支持者与李安影迷的骂战,甚至让水军扮演双方粉丝,将沈三通塑造成“极端民族”,而李安则扮演“理性受害者”。
  煽动粉丝对立,制造“爱国绑架”争议。
  知乎上出现一个热门话题,#艺术该不该有国界#,从知乎开始,引入各大社交平台,将沈三通和“闭关锁国”捆绑。
  专业影评人,将沈三通的批判本质,混淆成嫉妒李安的国际成就。
  “倒沈”的火越烧越旺。
  而从始至终沈三通方面没有回应。
  不仅如此,三通娱乐沈办发文严禁三通娱乐旗下艺人站队,也让微博放开了讨论。
  3月9日。
  沈三通新戏《中国合伙人》举办开机仪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