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0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结果出了一点点意外。
  沈三通不是“华裔书呆子”,不是“刻板严肃玩不起”,也不是“幽默”。
  他掀桌子了。
  把棋盘都给砸了。
  不对,是把棋盘拿在手里,疯狂爆头。
  当场反杀。
  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心平气和到让人破防,用数据打脸。
  好莱坞在中国卷走接近20亿刀,而华语片在北美没什么好排片。
  当场揭穿好莱坞的双标。
  好莱坞特供版是商业手段,华语电影选择第三世界故事,揭露索罗斯的掠夺就要遭受质疑。
  怎么说呢,没有任何节目效果,乏味透顶!
  美国可以做,不代表别人可以说。
  主持人都能想象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到沈三通一席话的感受,很“刺耳”!
  到了这一步,直播还在继续。
  毕竟这是他们做的局,就算脸都肿了,也要撑下去。
  直到沈三通直戳痛点:先治治贫民窟,再谈文化多样性。
  放在中国,这种说法简直小儿科,高铁都能破坏回家的仪式感,算是最低层次的批判了。
  但立刻引来娱乐主管介入,面子什么的都是小事,不能让沈三通说下去了。
  主持人能混到今天,纪律性不容多提,顺滑的攻击沈三通:“哈,看来这位来自于东方的娱乐业大人物,难以改变自己习性,娱乐节目也这么严肃,很难让人想象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之中。”
  “也许他认为我们喜欢听他讲课吧。”
  主持人神情忽然严肃:“哈,可我偏偏告诉他,不!我们是自由的!”
  又赢了!
  没人要求主持人如何去做,这是基本能力,没点纪律性的早被淘汰了。
  主持人插科打诨,一点不尴尬,也绝口不提沈三通竖的中指。
  这是反抗符号。
  不是一般黑哥们的满嘴脏话,摇滚的抽象行为,是真的反抗,不是代餐,直指社会问题。
  金融危机之后,反权威的暗流汹涌澎湃,结合沈三通前后文,有可能成为一种符号。
  主持人必须把反抗意味解构、消解,眼下是大选年,稍有不慎会被一些人拿来做文章。
  另一边。
  专访现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