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3)
他指了指四周:“如今,这么大的房子,你住着;那么好的宝马,你骑着;还有这衣服,也是他给你买的吧……”
“当年的仇人,说杀就杀了;户贴的事,轻轻松松就办了……”
“而且啊……”裴关越说越激动,“而且江清淮还要跟你一起做生意,买的是那长安街的地皮,做的这什么肥皂,一看就是赚大钱的买卖。”
“你这是苦尽甘来了啊。”裴关狠狠拍了一把裴牧,“江清淮此人,绝对旺你,你可一定把人哄好了,知道没?”
裴牧嫌弃地掀开裴关的手,并不回话,旺不旺什么的他不信,但清淮对他一片真心,他定然不能辜负了才是。
第50章
这次江清淮回宫,倒是没遇到苏有道匆匆忙忙敲门,说什么朝臣们都在金銮殿等着您这种话了。
江清淮难得清静地在床上又赖了一会,补觉到日上三竿,才听见门外传来敲门声。
是苏有道催他吃饭来了。
姜少瑜和姜少云还在国子监,只有江清淮一个人用膳,他便不急不忙地先洗个澡,才慢吞吞往饭桌去。
头发半干就去吃饭,被苏有道看见,又是好一顿唠叨。
但江清淮现在根本不在乎,他心情好得没边儿,听完苏有道的念叨,只道:“大伴陪我一起吃吧,我一个人无聊。”
苏有道揉揉额角,语气无奈:“陛下,您是皇帝,得说朕……”
江清淮咧嘴一笑,顺着他的话道:“那朕命令你陪朕吃饭。”
苏有道无奈坐下,先给江清淮夹了一筷子驼峰炙,才应:“臣领旨。”
江清淮心情很好地炫了,这驼峰炙是骆驼峰肉切块炭烤而成,江清淮觉得猎奇,其实一般不吃,以前他和两个小孩一起吃饭,都是由小吃货姜少云来负责消灭。
眼下苏有道看他吃了,忍不住笑笑:“陛下今日瞧着心情不错,想必是昨天和司马大人相谈甚欢。”
江清淮心下冷哼一声,暗道和那司马济有什么关系。
不过经苏有道这样一提醒,他倒是想起来了:“午后传司马济进宫,朕有事要同他商量。”
等用过午膳,换好衣裳,小福子便来通传,说司马济已经候在从华殿了。
江清淮就知道他会心急,不过也没让老人家多等,只往从华殿去。
但是找司马济来,倒不是为了任宏的事情,而是江清淮想搞明白为什么司马济贵为户部尚书,面对贪污却能有心无力到这种地步。
只是这一问一答,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江清淮搞明白了,只是头疼得很。
作为户部尚书,司马济完全就是个空头司令,下属的地方财政监督机构更是如同虚设,屁用不顶。
就拿粮食税举例,有良田的平民理应交税给朝廷,但京中规定的税额到了地方,高低得再涨那么一些,供给地方官员贪污,好比如朝廷收5%,到了地方可能就变成8%。
双重赋税的压力下,田少的养不活自己,田多一些的过几年就养不活自己,田多到能当地主的,则不乐意做这个冤大头。
地主不乐意怎么办?
还真有法子。
大秦官员,不仅能领朝廷俸禄,还不用纳税,若是把田地挂在官员名下,何止是被地方搜刮走的那一部分,就是朝廷的那份儿也不用缴了。 ↑返回顶部↑
“当年的仇人,说杀就杀了;户贴的事,轻轻松松就办了……”
“而且啊……”裴关越说越激动,“而且江清淮还要跟你一起做生意,买的是那长安街的地皮,做的这什么肥皂,一看就是赚大钱的买卖。”
“你这是苦尽甘来了啊。”裴关狠狠拍了一把裴牧,“江清淮此人,绝对旺你,你可一定把人哄好了,知道没?”
裴牧嫌弃地掀开裴关的手,并不回话,旺不旺什么的他不信,但清淮对他一片真心,他定然不能辜负了才是。
第50章
这次江清淮回宫,倒是没遇到苏有道匆匆忙忙敲门,说什么朝臣们都在金銮殿等着您这种话了。
江清淮难得清静地在床上又赖了一会,补觉到日上三竿,才听见门外传来敲门声。
是苏有道催他吃饭来了。
姜少瑜和姜少云还在国子监,只有江清淮一个人用膳,他便不急不忙地先洗个澡,才慢吞吞往饭桌去。
头发半干就去吃饭,被苏有道看见,又是好一顿唠叨。
但江清淮现在根本不在乎,他心情好得没边儿,听完苏有道的念叨,只道:“大伴陪我一起吃吧,我一个人无聊。”
苏有道揉揉额角,语气无奈:“陛下,您是皇帝,得说朕……”
江清淮咧嘴一笑,顺着他的话道:“那朕命令你陪朕吃饭。”
苏有道无奈坐下,先给江清淮夹了一筷子驼峰炙,才应:“臣领旨。”
江清淮心情很好地炫了,这驼峰炙是骆驼峰肉切块炭烤而成,江清淮觉得猎奇,其实一般不吃,以前他和两个小孩一起吃饭,都是由小吃货姜少云来负责消灭。
眼下苏有道看他吃了,忍不住笑笑:“陛下今日瞧着心情不错,想必是昨天和司马大人相谈甚欢。”
江清淮心下冷哼一声,暗道和那司马济有什么关系。
不过经苏有道这样一提醒,他倒是想起来了:“午后传司马济进宫,朕有事要同他商量。”
等用过午膳,换好衣裳,小福子便来通传,说司马济已经候在从华殿了。
江清淮就知道他会心急,不过也没让老人家多等,只往从华殿去。
但是找司马济来,倒不是为了任宏的事情,而是江清淮想搞明白为什么司马济贵为户部尚书,面对贪污却能有心无力到这种地步。
只是这一问一答,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江清淮搞明白了,只是头疼得很。
作为户部尚书,司马济完全就是个空头司令,下属的地方财政监督机构更是如同虚设,屁用不顶。
就拿粮食税举例,有良田的平民理应交税给朝廷,但京中规定的税额到了地方,高低得再涨那么一些,供给地方官员贪污,好比如朝廷收5%,到了地方可能就变成8%。
双重赋税的压力下,田少的养不活自己,田多一些的过几年就养不活自己,田多到能当地主的,则不乐意做这个冤大头。
地主不乐意怎么办?
还真有法子。
大秦官员,不仅能领朝廷俸禄,还不用纳税,若是把田地挂在官员名下,何止是被地方搜刮走的那一部分,就是朝廷的那份儿也不用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