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2)
在屋里,正坐在小木凳上玩布娃娃的泽大宝,立马抬起头,兴奋地回答:“好次,好次。”
一旁的熙小宝也奶声奶气地附和:“爹爹,小宝也爱吃,春花婶儿好好哒。”
贺母听完,脸上的神情缓和了不少,说:“行了行了,你们小两口日子也忙,这东西你们拿着,也算你二伯的心意。”
贺明梁听贺母这么说,还是有点犹豫,不想收下东西。可还没等他再次推辞,季春花抢先笑着说:“那就谢谢二伯二伯母了。”
她心里清楚,如今家里的积蓄是越来越少。贺老太年纪大,身子骨不行,看病吃药都得花钱。贺三伯在镇上越发不像话,整天不着家。
贺三婶虽说会做农活,可吃不了多少苦,每年农忙还得请人帮忙收拾田地,花销可不小。笛哥儿给的钱,也就够明梁读书用,一家子现在过日子都紧巴巴的。
那糖糕说是从县城买的,也就是好听而已,实际上就是她帮工的酒楼发的年礼,不然,今年走亲戚连礼都凑不齐。如今这桃酥和杏仁干,可算是份不错的礼,哪能不收呢。
贺明梁无奈地看了季春花一眼,心里有点不高兴,但也没再推辞。
贺父笑着点点头,说:“收下就对了,都是自家人,别客气。”
说完,他神色稍微严肃了些,接着问:“明梁啊,你爹最近咋样了?眼瞅着都快过年了,咋还不回家呢?”
贺明梁脸上闪过一丝无奈和苦涩,叹了口气说:“二伯,我后日正打算去镇上找他呢。”
贺父皱了皱眉,说:“家里有老有小的,他一点都不操心,唉,只能说老太太当初把他惯坏了。”
贺父还记得,打小起,自家这三弟就金贵得很,要啥有啥,从来没下过地,没干过农活。家里那些苦活累活,全是他跟大哥咬着牙扛下来的。
后来三弟长大了,在镇上念书也没念出个啥出息,这人反倒变了,看不上他们这些在地里干活的,在镇上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友。
当年,贺老爹知道这事儿后,气坏了,火急火燎把他抓回来,不顾贺老太阻拦,狠狠揍了一顿,这才让他跟镇上那帮人断了往来。
谁能想到,都这么大岁数了,他又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到一块儿去了。
贺父满脸忧虑,接着说:“明梁啊,你后日去镇上找他,可得好好劝劝他。都这把年纪了,不能再这么瞎混下去,得为家里人想想,你如今还在念书,花钱的地儿多着呢,家里总得有个人撑着。”
贺明梁点点头,神色凝重地说:“二伯,我明白。”
贺母在一旁说:“哼,你那爹的心可真够狠的!自家儿子都考上秀才了,说不供就不供,拍拍屁股当起甩手掌柜,跑去寻乐子了。要我说呀,他就是命好,没做几年工,就啥事儿都不管不顾了。
哪像我跟你二伯,命苦哟!年轻那会,没日没夜地干农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好不容易熬到老了,还得想法子赚俩钱。你爹倒好,可真是个会享福的主儿,日子过得滋润着呢!”
众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又聊了一会儿,贺明梁和季春花才离开。
贺渊和贺母一起把牛车上的东西拎进屋里,泽大宝瞧见了,立马把布娃娃扔到地上,迈着胖嘟嘟的小腿,跟在大人后面,好奇地嘟囔:“奶奶买了啥呀?”
贺母笑得满脸慈爱,回应道:“哎哟,我的乖孙子嘞,扯了块布,来年给你们做新衣裳哩,这儿还有桃酥,饿了没,拿着吃。”
于清赶忙从贺母手里接过桃酥,说:“阿娘,您别惯着娃了。上午刚吃了糖糕,哪能天天吃零嘴呀。眼瞅着就快吃晚饭了,现在吃了东西,晚上就不好好吃饭了。”
贺母一听于清这话,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说:“清哥儿,难得买点桃酥给娃子吃点儿,又没啥大事儿,再说了,花的是我的钱,又没花你钱,孙子爱吃,你就让他吃嘛。”
于清神色不变,淡淡地说:“吃吃吃,咱家又不是啥大户人家,您可别把娃养娇了,少给买零嘴,让娃多吃两碗饭。” ↑返回顶部↑
一旁的熙小宝也奶声奶气地附和:“爹爹,小宝也爱吃,春花婶儿好好哒。”
贺母听完,脸上的神情缓和了不少,说:“行了行了,你们小两口日子也忙,这东西你们拿着,也算你二伯的心意。”
贺明梁听贺母这么说,还是有点犹豫,不想收下东西。可还没等他再次推辞,季春花抢先笑着说:“那就谢谢二伯二伯母了。”
她心里清楚,如今家里的积蓄是越来越少。贺老太年纪大,身子骨不行,看病吃药都得花钱。贺三伯在镇上越发不像话,整天不着家。
贺三婶虽说会做农活,可吃不了多少苦,每年农忙还得请人帮忙收拾田地,花销可不小。笛哥儿给的钱,也就够明梁读书用,一家子现在过日子都紧巴巴的。
那糖糕说是从县城买的,也就是好听而已,实际上就是她帮工的酒楼发的年礼,不然,今年走亲戚连礼都凑不齐。如今这桃酥和杏仁干,可算是份不错的礼,哪能不收呢。
贺明梁无奈地看了季春花一眼,心里有点不高兴,但也没再推辞。
贺父笑着点点头,说:“收下就对了,都是自家人,别客气。”
说完,他神色稍微严肃了些,接着问:“明梁啊,你爹最近咋样了?眼瞅着都快过年了,咋还不回家呢?”
贺明梁脸上闪过一丝无奈和苦涩,叹了口气说:“二伯,我后日正打算去镇上找他呢。”
贺父皱了皱眉,说:“家里有老有小的,他一点都不操心,唉,只能说老太太当初把他惯坏了。”
贺父还记得,打小起,自家这三弟就金贵得很,要啥有啥,从来没下过地,没干过农活。家里那些苦活累活,全是他跟大哥咬着牙扛下来的。
后来三弟长大了,在镇上念书也没念出个啥出息,这人反倒变了,看不上他们这些在地里干活的,在镇上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友。
当年,贺老爹知道这事儿后,气坏了,火急火燎把他抓回来,不顾贺老太阻拦,狠狠揍了一顿,这才让他跟镇上那帮人断了往来。
谁能想到,都这么大岁数了,他又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到一块儿去了。
贺父满脸忧虑,接着说:“明梁啊,你后日去镇上找他,可得好好劝劝他。都这把年纪了,不能再这么瞎混下去,得为家里人想想,你如今还在念书,花钱的地儿多着呢,家里总得有个人撑着。”
贺明梁点点头,神色凝重地说:“二伯,我明白。”
贺母在一旁说:“哼,你那爹的心可真够狠的!自家儿子都考上秀才了,说不供就不供,拍拍屁股当起甩手掌柜,跑去寻乐子了。要我说呀,他就是命好,没做几年工,就啥事儿都不管不顾了。
哪像我跟你二伯,命苦哟!年轻那会,没日没夜地干农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好不容易熬到老了,还得想法子赚俩钱。你爹倒好,可真是个会享福的主儿,日子过得滋润着呢!”
众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又聊了一会儿,贺明梁和季春花才离开。
贺渊和贺母一起把牛车上的东西拎进屋里,泽大宝瞧见了,立马把布娃娃扔到地上,迈着胖嘟嘟的小腿,跟在大人后面,好奇地嘟囔:“奶奶买了啥呀?”
贺母笑得满脸慈爱,回应道:“哎哟,我的乖孙子嘞,扯了块布,来年给你们做新衣裳哩,这儿还有桃酥,饿了没,拿着吃。”
于清赶忙从贺母手里接过桃酥,说:“阿娘,您别惯着娃了。上午刚吃了糖糕,哪能天天吃零嘴呀。眼瞅着就快吃晚饭了,现在吃了东西,晚上就不好好吃饭了。”
贺母一听于清这话,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说:“清哥儿,难得买点桃酥给娃子吃点儿,又没啥大事儿,再说了,花的是我的钱,又没花你钱,孙子爱吃,你就让他吃嘛。”
于清神色不变,淡淡地说:“吃吃吃,咱家又不是啥大户人家,您可别把娃养娇了,少给买零嘴,让娃多吃两碗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