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2)
贺渊嘴上这么说,心里也觉得贺小云胆子大。在这时代,哥儿姐儿的清白名声可是大事,跟外姓汉子走太近,被人瞧见,准传出难听的闲话。
于清像是看出贺渊的担忧,轻轻碰了碰他胳膊,压低声音:“我瞅他俩每次都挑人少的地儿走,应该没被多少人看见。”
贺父坐在一旁,眉头皱得紧紧的:“不管瞧见的人多不多,这事儿都得上心。清哥儿,你仔细说说,你瞧见他俩都干啥了?有没有啥出格的事儿?”
于清赶忙说:“爹,您放心,大白天的,能有啥事儿?就一块儿走走,说说几句话儿。”
贺父听了,眉头松了些,还是不放心地叮嘱贺山:“大山啊,回去跟云哥儿说一声,他还没说媒定亲,别跟那庄小子走太近。那汉子整天板着脸,八字又硬,咋看都不像个好夫家。”
贺山忙点头,一脸严肃:“二伯,您说得对,我回去就跟云哥儿好好唠唠。”
贺母在一旁忍不住插嘴:“云哥儿也真是的,一点分寸都没有,好好的哥儿咋能跟汉子靠那么近。名声坏了,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贺父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老婆子,等哪天有空,你去镇上跟邻里打听打听,这姓庄的汉子品行到底咋样。云哥儿年纪小,不懂事,别被人几句好话就哄骗了。人家救他一回,也不能搭上一辈子啊。咱大哥大嫂走得早,老屋那边又靠不住,咱们可不得多操点心。”
贺母抖抖手里的小衣裳,撇嘴说:“晓得晓得!等雪停了,我就回镇上一趟,行了吧。”
于清看着贺父,宽慰地说道:“爹,您也别太担心。云哥儿看着机灵,想来不会轻易被骗。但多打听打听总归也没错。”
贺山吐了口浊气说道:“唉,云哥儿从小主意就多,我这个当大哥的,就盼他能找户好人家,他也真是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贺渊拍拍贺山肩膀:“大山哥,别叹气。云哥儿有主意是好事,说明他心里有数。”
贺山微微点头,看看天色渐暗,说:“二伯、二婶,天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贺父说:“急啥呀,吃完饭再走呗。”
贺山心里装着事儿,待不住,一心想回去问云哥儿,忙说:“不成不成,二伯,家里还煮着饭呢。”话刚说完,人就到了门槛边。
贺母连忙说:“急啥呀,我去屋里给你拿衣裳。”
说着,她快步冲进里屋,木柜柜门撞得“哐当”响,旧棉絮扬起灰尘。她把叠好的虎头帽、小棉袄一股脑塞进蓝色粗布包袱,线头扯得“滋滋”响,嘴里念叨:“这堆衣裳都给汐丫头带上,小娃娃长得快,都是好的,没咋穿过呢。”
贺父嘴里絮絮叨叨,哈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消散:“大山啊,雪天路滑,路上千万当心呐。”
傍晚,冬日冷得厉害,一离开火盆,手脚转眼就冰凉。吃了饭,贺渊和夫郎早早钻进被窝。
被窝里,贺渊侧身看着于清,轻声问:“清哥,你今儿咋突然把云哥儿和那姓庄的事儿说出来啦?不怕给云哥儿惹麻烦?”
于清往贺渊怀里蹭蹭,找个舒服的地儿,慢悠悠说:“云哥儿那性子大大咧咧,心里藏不住事儿,啥都写在脸上。他跟那汉子走那么近,要是被那些爱嚼舌根的瞧见,还不知道编排成啥样。我既然瞧见了,哪能不管,这名声对哥儿姐儿可重要了。
你不知道,隔壁村有个小姑娘,就跟货郎多说了几句,村里那些妇人就编排她是勾栏出来的下贱货。流言蜚语跟刀子似的,能把人淹死。
我要不先说,等流言传开就晚了。咱先说出来,好歹能帮云哥儿把把关。要是不合适,就赶紧断干净。”
贺渊忍不住轻声笑了,手臂下意识搂紧于清:“清哥,还是你想得周到,这事儿要搁我,我可能都没你想得周全。”
于清微微仰头,双眼亮亮的,正巧对上贺渊那深情的目光。
两人仿若被无形的丝线牵引,不知不觉间靠得愈发近了。贺渊的目光愈发炽热,缓缓凑近,动作轻柔地贴上于清那红润的嘴唇,手也似不受控制一般,渐渐不老实起来,悄悄探进了于清的衣内。
于清顿时反应过来,急忙伸出手,紧紧握住那只不安分的手臂,轻声嗔怪道:“不做,这天儿冷得刺骨哩,你就老实点儿。大晚上的,谁乐意陪你这般折腾。”
两人已然相处了好些年,贺渊深知清哥的性子,吃软不吃硬。当下,他立马软下声音,带着几分哀求的意味说道:“清哥,我的好夫郎,求求你哩。”嘴里这般叫嚷着,贺渊还顺势低下头,像只撒娇的猫儿般,往于清的颈窝处轻轻蹭着,声音里甚至还带上了些许哭腔:“清哥,就来一回嘛,我保证,保管让咱俩都舒舒服服的。” ↑返回顶部↑
于清像是看出贺渊的担忧,轻轻碰了碰他胳膊,压低声音:“我瞅他俩每次都挑人少的地儿走,应该没被多少人看见。”
贺父坐在一旁,眉头皱得紧紧的:“不管瞧见的人多不多,这事儿都得上心。清哥儿,你仔细说说,你瞧见他俩都干啥了?有没有啥出格的事儿?”
于清赶忙说:“爹,您放心,大白天的,能有啥事儿?就一块儿走走,说说几句话儿。”
贺父听了,眉头松了些,还是不放心地叮嘱贺山:“大山啊,回去跟云哥儿说一声,他还没说媒定亲,别跟那庄小子走太近。那汉子整天板着脸,八字又硬,咋看都不像个好夫家。”
贺山忙点头,一脸严肃:“二伯,您说得对,我回去就跟云哥儿好好唠唠。”
贺母在一旁忍不住插嘴:“云哥儿也真是的,一点分寸都没有,好好的哥儿咋能跟汉子靠那么近。名声坏了,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贺父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老婆子,等哪天有空,你去镇上跟邻里打听打听,这姓庄的汉子品行到底咋样。云哥儿年纪小,不懂事,别被人几句好话就哄骗了。人家救他一回,也不能搭上一辈子啊。咱大哥大嫂走得早,老屋那边又靠不住,咱们可不得多操点心。”
贺母抖抖手里的小衣裳,撇嘴说:“晓得晓得!等雪停了,我就回镇上一趟,行了吧。”
于清看着贺父,宽慰地说道:“爹,您也别太担心。云哥儿看着机灵,想来不会轻易被骗。但多打听打听总归也没错。”
贺山吐了口浊气说道:“唉,云哥儿从小主意就多,我这个当大哥的,就盼他能找户好人家,他也真是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贺渊拍拍贺山肩膀:“大山哥,别叹气。云哥儿有主意是好事,说明他心里有数。”
贺山微微点头,看看天色渐暗,说:“二伯、二婶,天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贺父说:“急啥呀,吃完饭再走呗。”
贺山心里装着事儿,待不住,一心想回去问云哥儿,忙说:“不成不成,二伯,家里还煮着饭呢。”话刚说完,人就到了门槛边。
贺母连忙说:“急啥呀,我去屋里给你拿衣裳。”
说着,她快步冲进里屋,木柜柜门撞得“哐当”响,旧棉絮扬起灰尘。她把叠好的虎头帽、小棉袄一股脑塞进蓝色粗布包袱,线头扯得“滋滋”响,嘴里念叨:“这堆衣裳都给汐丫头带上,小娃娃长得快,都是好的,没咋穿过呢。”
贺父嘴里絮絮叨叨,哈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消散:“大山啊,雪天路滑,路上千万当心呐。”
傍晚,冬日冷得厉害,一离开火盆,手脚转眼就冰凉。吃了饭,贺渊和夫郎早早钻进被窝。
被窝里,贺渊侧身看着于清,轻声问:“清哥,你今儿咋突然把云哥儿和那姓庄的事儿说出来啦?不怕给云哥儿惹麻烦?”
于清往贺渊怀里蹭蹭,找个舒服的地儿,慢悠悠说:“云哥儿那性子大大咧咧,心里藏不住事儿,啥都写在脸上。他跟那汉子走那么近,要是被那些爱嚼舌根的瞧见,还不知道编排成啥样。我既然瞧见了,哪能不管,这名声对哥儿姐儿可重要了。
你不知道,隔壁村有个小姑娘,就跟货郎多说了几句,村里那些妇人就编排她是勾栏出来的下贱货。流言蜚语跟刀子似的,能把人淹死。
我要不先说,等流言传开就晚了。咱先说出来,好歹能帮云哥儿把把关。要是不合适,就赶紧断干净。”
贺渊忍不住轻声笑了,手臂下意识搂紧于清:“清哥,还是你想得周到,这事儿要搁我,我可能都没你想得周全。”
于清微微仰头,双眼亮亮的,正巧对上贺渊那深情的目光。
两人仿若被无形的丝线牵引,不知不觉间靠得愈发近了。贺渊的目光愈发炽热,缓缓凑近,动作轻柔地贴上于清那红润的嘴唇,手也似不受控制一般,渐渐不老实起来,悄悄探进了于清的衣内。
于清顿时反应过来,急忙伸出手,紧紧握住那只不安分的手臂,轻声嗔怪道:“不做,这天儿冷得刺骨哩,你就老实点儿。大晚上的,谁乐意陪你这般折腾。”
两人已然相处了好些年,贺渊深知清哥的性子,吃软不吃硬。当下,他立马软下声音,带着几分哀求的意味说道:“清哥,我的好夫郎,求求你哩。”嘴里这般叫嚷着,贺渊还顺势低下头,像只撒娇的猫儿般,往于清的颈窝处轻轻蹭着,声音里甚至还带上了些许哭腔:“清哥,就来一回嘛,我保证,保管让咱俩都舒舒服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