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头像画得精细,栩栩如生,这是仙宫手段,想造假的人熄了心思。
  “花出去的钱才是钱,花不出去的钱只是一张纸。”沈不饿说,“来吧,进商店,今天打五折,大家爱买什么就买什么。”
  打五折,商品半价,大家来了兴趣。
  肥皂原价五文钱一块,比皂角好用,打折后五文钱两块。毛巾四文钱一块,打折后两文钱一块,像馒头一样便宜,不买白不买。
  上好的缝纫线三文钱一卷,现在三文钱两卷,怎么着也得囤一点……
  商店的东西不贵,都是日用品。
  盒装火柴、打火机、洗洁精、塑料纽扣、塑料夹、小刀、风油精、手电筒等,还有现代工业生产的布料,便宜结实,用过的都知道实用。
  商店收了纸钱,用纸钱买老百姓做的椅子凳子,老百姓不乐意,更想要实实在在的铜钱。
  沈不饿不勉强老百姓,既然不要纸钱,那别卖东西给商店。
  这年头手工制品不值钱,商店不收,哪能成?急着用钱的老百姓咬咬牙,用椅子凳子换来花花绿绿的纸片,当场就拿纸片买了商品,打算用商品跟别人交换东西。
  在宇朝乡下,以物易物是常见的,大家手里都没钱,不以物易物还能怎样?
  可惜,百姓想得美,沈不饿却要推广纸钱,她隔三差五搞一次促销,商店不收铜钱,不收银子,只收纸钱。
  商店隔壁开了一家钱庄,能把铜钱、银子换成纸钱,沈不饿、秦三娘带头换纸钱,官员们纷纷效仿,军队见状,趁着有空也来换纸钱。
  她们为何如此积极?
  因为铜钱、银子换纸钱有奖励!
  或是粮食肉类,或是商店里的商品,早换早得,晚了可就没有奖励了。
  纸钱能在大当家开的商店、早餐包子店、粮店买东西,去澡堂同样要给纸钱,铜钱银子人家是不收的!
  如此一个月,纸钱在沈不饿的地盘上流通,人们渐渐品出了纸钱的好处:轻便,不怕小贩以钱不好的理由多收钱!
  沈不饿鼓励买卖,为民众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作:
  面向官员、军队的食堂需要人采购食物、打扫卫生、煮饭做菜、洗碗刷盘子,面向官员、军人、普通人的澡堂需要人烧水、搬运热水、洗衣服、晾晒毛巾,商店需要售货员,街道需要人清扫,养猪场养鸡场需要人手,修桥铺路盖房子更是少不了人……
  有工作就有钱,有钱就会消费,商业这不就繁荣起来了吗?
  为了促进商业繁荣,沈不饿鼓励工作,每个有工作的人每个月能领取十斤粮食。她组织一些人演戏:女子在家煮饭做菜照顾孩子,一文钱赚不到!女子外出找工作,在食堂给大家煮饭、在托儿所照顾孩子、在街上扫地,拿着发下的工钱美美地买新衣服新鞋子,令人羡慕。
  大家没什么娱乐,看戏看得入迷。
  看完戏,她们讨论戏中女子说的话,一致认为干活赚不到钱不如不干活。
  演戏带来好的影响,沈不饿便让演员们多演几次,又编别的戏:
  女子甲在家里被没用的男人打骂,被刁钻的公公、小叔使唤,日子过得很憋屈。有一天大当家来了,女子起初害怕,后来被男人逼着报名参军拿钱粮,在军队里吃到肉,长高了,有力气了,放假回到家,男人欺负她,她一拳一个臭男人!
  女子乙耕田种地,被地主老爷狠狠欺负,远方传来大当家打地主的传闻,女子带领佃农们反抗歹毒地主,把地主老爷的脑袋献给大当家。大当家赞许她,当即给了她官做,从此她吃喝在食堂里,穿衣也不用担心,日子过得美滋滋。
  女子丙是细作,被派来打听大当家的情况,但大当家分田分地分钱,还给她官做,她很感动,想起自己在外面一无所有,不如投向大当家……
  每一场戏都有很多人看,戏剧院迅速盖起来,招收演戏、编戏、吹奏乐器的人,新的工作岗位增加了。
  剧院被归类为宣传,运转起来后,由周宁负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