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周围人自顾自喝茶聊天,喧嚣声都要盖过说书声。
  有个外乡人困惑道:“不是在说远梁储君么,你们为何如此漠不关心?”
  有书生回道:“储君有所作为自是远梁幸事,只是……”
  说未说完,他不知想起什么,立即就佝偻着身子噤声了。
  有武夫接上他的话:“只是这些事我们成日都在听,句段都能背下来了,每个先生说得都大差不差,听也听腻了!”
  “就是!”
  “就是!”
  邻桌都在附和,书生探起脑袋道:“诸位,慎言啊!那位可是听不得——”
  有人反驳:“谁敢大不敬?那可是要人命的。”
  另一个富家子弟笑道:“就是侥幸留命,官途也没了,可惜可惜。”
  武夫摇摇脑袋,撑着膝头将茶喝完,“本就来听个书,只听这个也无甚乐趣,也罢!”
  说着,起身离开。
  茶馆里安静片刻。
  说书先生又说起了太子的功绩,底下人还是天南海北地聊着,这次连那几个外乡人也没心思再听书,凑到其他桌上,听着三教九流谈起近日的秘闻。
  能叫这些人噤若寒蝉的,是放榜之后的惊变。
  一位及第学子本已核实姓名红袍加身,却被一众官兵以榜单有误为由生生脱袍去冠。
  可那后换上的及第之人,远不及被夺那位。可见红榜本就无误,那学子只是被有心除名,连中三元的风流人物就这样在大街上风度尽失。
  原是这位学子自诩清流,偶然遇见过梁嗣出游,觉得华而不实未免铺张,在诗文里提过几句。
  梁嗣当时将他放过,却挑了个这样的时机报复。
  此事一出,国中自然无人敢多议论梁嗣。
  为挽回太子声誉,王后在市井各处安排歌功颂德的人,又催着梁嗣出来做些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在门客的出谋划策下,梁嗣也确实做了,兴办学堂、资助医馆等等。
  但前事太过,于事无补。
  对于郁安而言,这是天赐良机。
  储君德不配位,就当新立。
  郁安早就命人去招揽那饱受磨难的三元学子,送别礼肃后,换下衣裙亲自去见了那人。
  确实是个才子,折翼倒也可惜。若是做校考和监察一类的职位,迂腐些也无妨。
  于是郁安对那人抛去橄榄枝,说若是还愿为官就跟着他,不愿为官就直接离开。
  科举之路已断,他却说还有办法。
  那学子警惕地看着郁安:“我不做乱臣贼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