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第19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里面有楚氏吗?有赵氏吗?”
  萧复礼继续点头:“有,”作恍然大悟状,“他们是在为自己家说好话,说不是自家人的坏话。”
  看他的反应,郑琰大概能知道,除了自己、除了楚赵二人,萧复礼平日也没少被其他人教一些东西。这种感觉真是略微妙啊!一是欣喜学生的成长,二是觉得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对他施加了影响,略有些小醋呢。
  萧复礼嘟囔一声:“原来太师太傅也不好。”
  郑琰严肃地道:“话不能这么说,二娘不喜欢吃青菜,就说青菜不好吃。大娘不喜欢吃肉食,就说肉食不好吃。见解不同罢了。不是说世家就全部都很坏,太师和太傅教的道理,也有对的地方。至于外戚之家、贫寒之士亦有出彩者。世家里也有坏人,贫寒人家也有恶棍。凡事没有绝对的。做圣人,要学会平衡。”
  “平衡是什么?”
  郑琰拿起一杆笔来,骈起二指,把笔杆儿放到指腹上:“看到了吗?放到中间儿,这笔就稳了,这就是平衡,”把笔头的那一端抽了一点儿,笔杆儿摇摇欲附,再抽一点儿,笔杆儿掉到了桌子上,“这就是不平衡。”
  萧复礼认真地看着,用心揣摩。郑琰又把笔杆儿放在指腹上,把毛笔末端抽了一点儿:“不管往哪一头侧重,都会不平衡。偏一点儿还能勉强维持,偏多了,就只好翻掉了。”
  萧复礼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先生,我明白了!不能偏心,实在不得不偏,也不能偏得过了。”
  郑琰摸摸他的头,收回一根手指:“你再看,用一根手指去维持平衡比用两根可要难多了。”再加两根指头,用三根指头,就更容易一点。
  萧复礼看得很入神,不由自由地抽了一支毛笔攥在了手里。
  郑琰还没停:“这只是一枝笔,只有两头,如果是本书呢?”抽出课本一合,竖起食指,一个指尖儿保持一本书的平衡,比毛笔难应付多了,两个指尖儿也不行,郑琰出了三个指尖儿,“看,一个国家,不止有两端,朝廷、民间,也不止有士庶。”
  左手张开五指,稳稳地撑着课本,右手点着指头、课本慢慢地对萧复礼道:“这个,”指课本,“是国家,”在课本朝上的面儿上划来划去,“什么样的事儿都有,什么地方都有,要让他平衡,不能太偏了,这个,”挨个儿指着手指头,“是各色的大臣,单凭一个,不一定能治得好国家,人多好办事。”
  萧复礼认真地琢磨着,却看到郑琰的中指与食指铰在一块儿乱动,手上的课本也快要掉下来了。萧复礼期待地看着郑琰,只听郑琰道:“大臣可以不是一伙儿的,但是不能窝里斗,党争误国!”
  郑琰用一只手、一支笔、一本书,给萧复礼上了一堂再生动不过的政治课。
  这是第一次,郑琰明明白白地用萧复礼能够懂的方式向他讲解朝廷、讲解国家。这样的教学便于记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每当遇到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萧复礼就会忍不住去想那只托起课本的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于小小年纪的萧复礼来说,哪个先生好那个先生不好,不只在于他们讲的内容哪个更简单直接容易懂,也让他隐约觉出了谁更有私心,谁更无私。纵使郑琰再说,楚赵二人学问好,萧复礼对他们也难以再亲近了。
  “楚椿、赵静,也是顶尖的人物了,官场不如意,教学生也是有一套的,我就奇了怪了,他们怎么就教不出圣人来呢?要我说,带圣人看一圈儿世家光鲜亮丽的样子,勾得圣人向往了,还不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郑琰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完全是不解。早在定下帝师是这两位的时候,池脩之就说过,他曾经蹭过这两位的课听,起因经过结果已经不可考了,只有一个评价——虽然不如顾益纯,但也是要内涵有内涵要启发有启发。须知当时的池脩之对世家的装x那是深恶痛绝的,他那时候还略有一点中二,激愤之下还能有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不容易的。
  郑靖业扔了个杏子到郑琰的头上:“得了便宜还卖乖!”
  郑琰接过来啃了:“阿爹这儿杏子味儿真不坏。”
  “吃多了当心倒牙!”
  “没事儿,我喜欢,这皮儿味道好。”杏皮略酸,非常可口。
  “他们也算是一时俊彦了,只可惜看不透,圣人是皇帝也是孩子,从来皇帝都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你还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阿爹,春华这都快四岁了,我那里房子都起了一半儿了,现在能找先生了么?”
  “你急什么?房子盖一半儿了?再过几天就要到熙山去了,你想没想过,要是只有城中这一处房舍,夏天你到熙山了,孩子怎么办?是扔在城里啊还是天天奔波?”
  郑琰一口杏肉卡在喉咙里——忘了这事儿了:“还要在熙山选址吗?”
  “当然,”郑靖业才不要说他也是这两天才想到的呢,就让闺女再崇拜他一点好了,“择一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再建一处呗。”
  郑靖业自从知道了这个学校的设想之后,就进一步细化了各种事项,这位老奸的水平比郑琰和池脩之高了不止一点两点。这个学校必须与国子监不同,与乡间私塾也不同,它是一个贵族学院,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们有归属感。不是靠一两个老师形成的同门关系,而是应该靠一种精神,一种团结!哪怕老师更新换代了,学校还在,学校的精神还在,就行!
  这是一所从小就开始培养根苗的学校,它只招收幼儿,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朝廷结党不同,朝廷结党是利益,还要靠一党之党魁的个人能力。学院不同,他甚至可以没有党魁!就像现在的世家那样,看起来各行其是,但实际上却有一套相同或相似的行事法则与利益取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