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首先是李睿, 百安村的驻村扶贫干部。
  按照严小雯和百安村的关系,第一位该考虑的是百安村的受益。
  看上去由李睿代表村集体进行操作, 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但他毕竟是外来干部, 对本地的人情世故和复杂关系不够熟悉, 之前就一直被村里老人们或明或暗“不信任”,而且, 他缺乏相关的行业经验, 对食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也不太了解。
  其次是代表苍海森林公园方面利益的老干部吴恕。
  吴恕经验丰富,在苍海林场的威望也高, 但他毕竟老了,揽了太多公园项目建设方面的事情,再分心一个野猪深加工,恐怕他力有未逮。
  然后是刘志新,苍海镇的镇长。
  严小雯几次跟他合作云溪小筑商业分流的事情,大家彼此都挺愉快,如果野猪深加工能得到他的帮助,在政策审批、项目用地、以及资金扶持方面,都能获得不少便利。但他是镇长,政府部门的办事流程相对复杂,沟通成本也比较高。
  最后是表叔陈海庆,现任苍海林场场长,关系方面自不用说,那是铁铁的。
  作为林场场长,表叔掌握着林业资源,对野猪的捕猎和管理有权限,敞开捕猎,他还能在政策和审批方面获得一些优势。
  可问题就出在他是表叔,彼此间有亲戚这层关系。
  亲戚关系是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容易落人话柄。
  思来想去,严小雯还是拨通了陈海庆的电话。
  “叔,最近忙什么呢?”
  “还能是什么,溶洞呗。”陈海庆在电话那头挠了挠头,放松一下,“你啊,还真是不让我闲着。”
  “哈哈哈,叔,你这说的什么话?”严小雯被埋怨,搞得满头雾水。
  来回扯了几句,严小雯才懂,吴恕为了吃暑假或者秋游的流量,死赶紧催,让陈海庆把溶洞的景区等级评定和经营许可证办下来。
  景区和林场的人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陈海庆办公室日常就那么点人,知道申请一个景点,需要多少资料吗?半个人那么高的资料都是轻省的。光是安全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等专业报告,就够他跑断腿的。
  陈海庆真是被催得脚不沾地。除了溶洞,还有那个微缩非洲大草原的项目也在办,把他劈两半得了,一天天地净围绕这老的小的主意转悠。陈海庆不好说老领导的不是,只能逮着严小雯嘟囔两句。
  且不提景点□□的事情,就说前段时间组织林场职工突击上山采菌子,真忙得够呛。
  现在菌子季,每天都冒大量的菌子,林场发奖金发到手软是不假,但架不住累啊。
  严小雯这个电话一打,陈海庆脑袋上的警铃就拉得震天响。
  "你打电话来,是有什么事?"陈海庆警惕得很,老猎犬已经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浓浓的防备意味从电话那头爬到严小雯面前招摇,于是她改口说:"叔,这事说来话长,要不我找你当面聊?你现在在哪儿呢?"
  "我在山上呢,采菌子。"陈海庆抬头看了看天色,"一时半会儿下不了山。"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望向山坡。
  阳光穿透林间薄雾,一道道朦胧的光柱照亮了脚下,上百号林场职工正弯着腰,沿着松林的边际线,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菌子。
  这片人工混交林是陈海庆最引以为傲的地方,林下枯枝落叶堆积适中,形成了最适合菌类生长的环境。
  "看见没有,那边那片?"陈海庆点开了电话视频,让严小雯看清楚他不是有意避开,他指着东南方向的一片林地,跟电话那头的严小雯炫耀,"昨天那边一下午就采了二十多筐牛肝菌,个头都不小。"
  确实,这几天的天气特别适合菌子生长,温度、湿度,再加上一场及时雨,到处都是厚肥的菌盖。
  "老刘,那边那片别漏掉了!"陈海庆远远地朝着戴护林帽的老刘喊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