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零 茗儿香(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说:“老爷,茗儿妹妹进咱们家的门差不多也有一年的时间了,您却还曾在她那儿过了一夜,过去您一直事务繁忙,屡屡带兵出征,也是不着家的,这一次却是不能再拖了。若是传出去,岂不是让别人怪到妾身头上来?”
  连子宁明白她的意思,在京城的武毅伯府,琥珀乃是个妾侍,但是在这里,她却是大妇。身为大妇,自然就要履行大妇的责任,其中第一,便是不能妒。在这个年代好女人的标准是主动的替丈夫找女人,善妒可是被列在七出之条的。
  而且琥珀说的也确实在理,当初连子宁是所以肯收了杨茗儿,一个是盛情难却为了安宣城卫诸豪族之心,一个则是因为杨茗儿和清岚长的确实是肖像,也能略解相思之苦。
  现在想来,不管杨氏和宣城卫的豪族们抱着什么目的,但是杨茗儿却是无辜的,把人家好端端一个姑娘家娶进门却是不闻不问,也着实是太残忍了些。
  他其实上一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是食指大动想要吃了杨茗儿了不过却是因为种种事端而耽误了,一直到今日。
  连子宁想想都是有些不可思议。他并不是一个克制力很强的人,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也从不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欲,这么一个鲜嫩可口的软妹子放在嘴边许久竟然还没吃,着实是让他自己有些吃惊。
  是以今日,便到了这儿来了。
  他这两日,却都是在思索一件事情。
  就是官制。
  自古以来·官制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官制不仅仅是官制,他不仅仅是一个王朝·一个区域,一个集体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或者是那么几个简简单单的名号,简简单单的位子。每一个官职的后面,都代表着职责,权力,管辖,区域等等,一个官职,是整个庞丹的官僚系统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一套官职·那些大大小小的官职,如果弄得好的话,上行下效,效率极高,命令传达迅速,反应灵敏·不人浮于事,相互制约,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使得上位者可以充分的掌控一切。
  而若是与之相反,则难免就官制混乱,互相推诿,队伍庞大,人人闲散等等。
  这是一个人治的社会,官治民,而连子宁这等上位者,则是专门制官,只要把官治好了,一切都是迎刃而解。
  正所谓干部问题才是关键,才是根本问题。
  所以,如何形成一个完善、清晰、精简,但是又拥有高效率的官僚队伍,是连子宁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梁王已经在路上,现在只怕都已经走了半程了,时间也不是很充裕。
  连子宁之所以给众将说要等几日再大封诸将,任命各自官职,第一个目的,自然是要让诸将将这个消息消化一番,第二个目的,则是因为,他确实是需要好几日的时间来仔细筹划一番。
  大封诸将很简单,连子宁心里早就有一笔账了,按照各自的功绩来就是了。但是官制,确实是麻烦。
  方才想了许久,却是没什么眉目。
  要说按照大明朝这官制来,倒也没什么,按照朝廷的旨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然后下面设立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把在其他省三权分立,相互并列、互不干涉的格局变成了都指挥使司在上,统管另外两司了。这就相当于是建了一个军政府,军政府下面有管政事的,有管刑法的,如此而已。
  但是连子宁从来就对大明的官制很是诟病——实在是太简单了。
  后世管理一个县需要多少个部门?二三十个吧?多少个公务员?几百个那是少的。
  而大明朝一个县就仨官儿——县令,县丞,主薄。
  以三个人管理一个县,也当真是太过相信他们的能力了,大明朝后期之所以地方上豪族势力横行,国家权威沦丧,与这种制度也是不无关系。
  这种制度,就在政令的实施传达,政事的处理上,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当然,所导致的,就是权力的弹性极大。许多话本儿中常说县令是七品芝麻官儿,言语中有些轻蔑,可是在一县之中,县令乃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一片天。说一不二,权势熏天。
  而一个县政治清明与否,老百姓活的是否安乐,经济发展的好坏,甚至有没有埋下造反的隐患,全部取决于县令的个人素质如何。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连子宁需要的不是他们自觉的成为清官,而是要用制度制约,逼得他们一定要成为清官。
  不单单是基层,更是用于整个官僚体系。
  后世的制度,现在的弊端,连子宁想想都是头大。
  杨茗儿看出了他的漫不经心,眼神中不由得有些哀怨,嘴上自是不会说出来,只是微微一笑:“老爷·可曾乏了?妾帮您揉揉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