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八 归来(4 / 5)
阮玉成趁机带人冲杀,明军大乱,自相践踏,折损甚多,后退五十里方才稳住阵脚。
而连子宁之所以会怎么在意这这两方面的战斗,则是因为——顾仕隆和朱能,很可能就是以后自己的大敌啊!
可惜的是这一次未曾看到朱能是如何打仗的路数,不过能瞧见顾仕隆的也是不错了,他是在外的领兵大将,但是终归是要把自己作战的信息给传回京师的,就算是不那么细致,至少也大略的能瞧出来。连子宁又在京城逗留了一日,戴章浦着人把顾仕隆送回来的几大卷的军报一并钞誊了,给连子宁送了过来。
然后这才快马加鞭,赶赴东北。
连子宁一摆手,陈桐大喊道:“全员停下!”
队伍说停就停,戛然而止,可见这支队伍的精锐。
连子宁吩咐道:“原地休息一盏茶的时间,喝口水,然后咱们继续上路。”
“是!”众人轰然应诺。
这官道的两边,便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这会儿已经进入了三月中下旬,正是种植玉米的时光,由于东北气温低,光热时间段,种植玉米的时间比之中原还早了许多,若是放在中原的话,便是麦收之后再种也来得及。
这时候在两边的农田间,已经是能看到不少农民正在忙忙碌碌的,耕牛在前面拉着犁铧,农民们在后面扶着,将地上耕垦出一条条深深的垄沟,黑土翻滚,然后种子被细密精心的播种了下去。可以想见,等到秋收时节,这里定然又是一副黄橙橙,秋粮满囤的富裕景象。
他们所在的这里官道右边不远处,是一个村子,大约就在两里地之外,这会儿正是吃午饭的时间,不少人家的屋顶上都是冒起了袅袅的炊烟。连子宁不知道多少人在家吃饭,但是远远看去,蹲在自家田头儿上吃饭的人倒是不少,想来是农忙时节,不敢落荒,把时间全都搭在地里了。
连子宁站在路边极目远望,自己的东边是一大片无穷无尽的田野,上面不知道矗立了多少的村子,有多少户百姓,多少亩耕地。
只是浩荡无边,到处都是开垦的跟棋盘一样的耕地,不过东北终究是地广人稀,看到人却是不很多。
连子宁忽然来了兴致,笑道:“陈桐,走,陪本官下去走走。”
“是,大人!”陈桐心中一喜,这等机会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的。
两人下了马,一落地,还觉得有点儿硌得慌。
连子宁用小牛皮底的上好皂靴跺了跺地面,道:“咱们这这儿是到了弗提卫了是吧?”
“是。”陈桐道:“刚过了弗提卫六十里。”
“嗯。”连子宁点点头:“洪朝刈差事很的很不错,都把路修到这儿了。”
陈桐笑道:“还是大人您站得高瞧得远,若不然的话,这路修不起来。”
连子宁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早在正德五十一年连子宁刚刚完全掌控喜申卫地面之后,他便是下令修建直道——所谓直道,便有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的意思。
直道一共是两条,以喜申卫为起点,其中一条,向西南方向一路连接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到距离可木卫五十里为终点向,大致是沿着松花江南岸一路西行。这条路,长度大约在三百五十里左右。
而另外一条,则是以乞勒尼卫为起点,连通莽吉塔城和药乞站,直到阿速江边。这条路,长约一百七十里。
当时连子宁倒是想修一条喜申卫到莽吉塔城的来着,但是两者之间密林遍布,难以修建,反倒是和乞勒尼卫之间都是平原,比较便利。
直道尽量的裁弯取直,成一条直线。
当年秦始皇帝也修建过直道,不过人家那可是大手笔,长三千余里,宽五十步也就是七十五米,路边每隔五丈远便种植一棵青松,以供路人歇息乘凉。整个路面以黄土修建,都是用大锤夯实的,非常坚固,甚至在陕西,直到两千年后还留存着一部分直道的遗迹。
那时候的连子宁也不过是相当于一个府的地面,财力有限,自然不可能做到这样。
两条路,一共长五百二十里,路宽两丈,也是把泥土夯实的,为了防止雨水浸泡变得泥泞,上面还铺了一层小石子儿。 ↑返回顶部↑
而连子宁之所以会怎么在意这这两方面的战斗,则是因为——顾仕隆和朱能,很可能就是以后自己的大敌啊!
可惜的是这一次未曾看到朱能是如何打仗的路数,不过能瞧见顾仕隆的也是不错了,他是在外的领兵大将,但是终归是要把自己作战的信息给传回京师的,就算是不那么细致,至少也大略的能瞧出来。连子宁又在京城逗留了一日,戴章浦着人把顾仕隆送回来的几大卷的军报一并钞誊了,给连子宁送了过来。
然后这才快马加鞭,赶赴东北。
连子宁一摆手,陈桐大喊道:“全员停下!”
队伍说停就停,戛然而止,可见这支队伍的精锐。
连子宁吩咐道:“原地休息一盏茶的时间,喝口水,然后咱们继续上路。”
“是!”众人轰然应诺。
这官道的两边,便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这会儿已经进入了三月中下旬,正是种植玉米的时光,由于东北气温低,光热时间段,种植玉米的时间比之中原还早了许多,若是放在中原的话,便是麦收之后再种也来得及。
这时候在两边的农田间,已经是能看到不少农民正在忙忙碌碌的,耕牛在前面拉着犁铧,农民们在后面扶着,将地上耕垦出一条条深深的垄沟,黑土翻滚,然后种子被细密精心的播种了下去。可以想见,等到秋收时节,这里定然又是一副黄橙橙,秋粮满囤的富裕景象。
他们所在的这里官道右边不远处,是一个村子,大约就在两里地之外,这会儿正是吃午饭的时间,不少人家的屋顶上都是冒起了袅袅的炊烟。连子宁不知道多少人在家吃饭,但是远远看去,蹲在自家田头儿上吃饭的人倒是不少,想来是农忙时节,不敢落荒,把时间全都搭在地里了。
连子宁站在路边极目远望,自己的东边是一大片无穷无尽的田野,上面不知道矗立了多少的村子,有多少户百姓,多少亩耕地。
只是浩荡无边,到处都是开垦的跟棋盘一样的耕地,不过东北终究是地广人稀,看到人却是不很多。
连子宁忽然来了兴致,笑道:“陈桐,走,陪本官下去走走。”
“是,大人!”陈桐心中一喜,这等机会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的。
两人下了马,一落地,还觉得有点儿硌得慌。
连子宁用小牛皮底的上好皂靴跺了跺地面,道:“咱们这这儿是到了弗提卫了是吧?”
“是。”陈桐道:“刚过了弗提卫六十里。”
“嗯。”连子宁点点头:“洪朝刈差事很的很不错,都把路修到这儿了。”
陈桐笑道:“还是大人您站得高瞧得远,若不然的话,这路修不起来。”
连子宁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早在正德五十一年连子宁刚刚完全掌控喜申卫地面之后,他便是下令修建直道——所谓直道,便有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的意思。
直道一共是两条,以喜申卫为起点,其中一条,向西南方向一路连接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到距离可木卫五十里为终点向,大致是沿着松花江南岸一路西行。这条路,长度大约在三百五十里左右。
而另外一条,则是以乞勒尼卫为起点,连通莽吉塔城和药乞站,直到阿速江边。这条路,长约一百七十里。
当时连子宁倒是想修一条喜申卫到莽吉塔城的来着,但是两者之间密林遍布,难以修建,反倒是和乞勒尼卫之间都是平原,比较便利。
直道尽量的裁弯取直,成一条直线。
当年秦始皇帝也修建过直道,不过人家那可是大手笔,长三千余里,宽五十步也就是七十五米,路边每隔五丈远便种植一棵青松,以供路人歇息乘凉。整个路面以黄土修建,都是用大锤夯实的,非常坚固,甚至在陕西,直到两千年后还留存着一部分直道的遗迹。
那时候的连子宁也不过是相当于一个府的地面,财力有限,自然不可能做到这样。
两条路,一共长五百二十里,路宽两丈,也是把泥土夯实的,为了防止雨水浸泡变得泥泞,上面还铺了一层小石子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