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3 / 4)
文岚睁大了双眼,正好看见得意洋洋的文榕摊开双手:“看,我刚摘的杨梅!这可是我在南山那边偶然发现的一颗杨梅树,超级甜,我特意守着,看它熟了才摘的。你们快尝尝,是不是特别甜?”
彦君捏起一颗杨梅塞进嘴里,瞬间双眼睁得溜圆:“哇,真的,真的很甜,一天也不像后山那些酸不溜丢的。文榕,你真厉害,这都被你找到了,太棒了!”
“哈哈,这些是刚刚熟的,等过几天,我们再去摘。”说着,文榕把杨梅全部倒进碗里,连裤兜里用树叶裹着得杨梅一起算,也不超过20颗。
杨梅数量虽少,却颗颗都有汤圆那么大个,颜色是那种红得发紫近乎于发黑的色泽。而且果肉厚实,汁水丰富,甜滋滋的,几乎感觉不到酸。
彦君表姐把杨梅用盐水浸泡着,等家人回来一起食用。
之所以浸泡盐水,一方面是为了去除杨梅中白色小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杨梅的甜度。
李家亲友在来这定居之前,从未吃过新鲜杨梅,倒不是家里人不舍得买,而是在北方根本买无可买。
此时杨梅依然算是比较金贵的东西,在北方基本不可能见到,因为杨梅主要产于我国南方红壤地区,不耐寒,所以江苏以北几乎不见踪影。杨梅的产期非常短,过了就没有了。而且杨梅跟荔枝一样,不容易保持,稍稍一碰就会磕坏了。在没有现代保鲜和运输技术的情况下,杨梅一日色变,二三日也会味尽失。所以,古人常会发出感慨:“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惑一颗价千金。”
说起来,北方人也是吃过杨梅的,不过是蜜渍杨梅、盐津杨梅、甘草杨梅等风味独特的小零食。
后来,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渐渐有了杨梅罐头。当然,成年人有一部分也许吃过新鲜杨梅浸泡而成的杨梅酒。
文岚记得后世杨梅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商业水果,有赖于国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南方早上采摘的杨梅下午已经可以在北方超市上架了。
文岚小时候不懂事,表叔家里栽有杨梅树,便送了文岚一袋。文岚只觉得杨梅甜滋滋的,美味极了,吃得停不了嘴。家里人发现时,早已为时已晚,一整袋杨梅只剩下浅浅一层袋底。等到了晚饭时刻,文岚才知道杨梅不是甜的。那时,牙齿已经酸软得失去了知觉。即便是豆腐,一碰上去,也根本咬不动,牙齿酸软得难受,眼泪夺眶而出。一整晚,除了少许液体,文岚什么也吃不下。因为害怕牙齿就这样全掉了,文岚泪眼汪汪地托着下巴一整晚不敢放手。
这年初夏,李文榕第一次饱食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南方水果,也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十里不同俗。
这天,他去了一趟好朋友邓亚林家后,便凑过来告诉大家:“你们知道吗,我今天学了一种新式杨梅吃法。”
彦君立刻跑了过来:“是什么吃法啊,赶紧试试。”
文榕贱兮兮地笑了一下,便钻进厨房。
文雅和文彬交换了一下眼神,不放心地跟了进去。
片刻,文雅退了出来,一把抱起好奇心同样很重的文岚,远远地躲开,坐到房屋最偏的角落里。
彦涛和文彬见状,也退回到座位上,重新拿起了纸笔。
只有彦君端着浸泡在盐水里的杨梅,坐在八仙桌前,等着文榕所谓的好料。
好料上桌了,彦君定睛一瞧,却只不过是普通的一碟酱油:“文榕,你又唬我了吧?”
文榕一本正经地说:“这可是潮汕那边的祖传秘方,据说杨梅和酱油是绝配,两者合在一起吃风味绝佳。我刚才在邓亚林家已经试过了,滋味真的特别极了。怎么,你怕了,不敢试试?”
彦君狐疑地看着文榕,文榕捏起一颗杨梅,在酱油碟里轻轻一沾,便送进嘴里,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彦君口水直咽,忍不住也伸手拿了颗杨梅,学着文榕的模样沾点酱油。一送进嘴里,便离开呸呸地吐了出来。哭着脸,到处找水漱口。
文榕在一旁见了,乐不可支,笑得直跺脚。
彦君追着要打他,他一边躲,一边大笑:“我可没骗你,这的确是风味特别,我又没有说很好吃。再说啦,人家邓亚林真的是这么吃的,你自己吃不惯,不等于这就不好吃呀。哈哈,笑死我了。”
文岚悄悄走过去,捏起一颗杨梅,轻轻沾了一点酱油,塞进嘴里。
文雅阻止不及,连忙拿过一杯凉白开,端着手里,以防万一。
舌头碰到杨梅,第一时间感觉到一股咸意。牙齿轻轻切开杨梅果肉,酸甜汁水淌了下来。酱油的咸香,混合了杨梅的的果汁,融合了咸、香、鲜、甜、酸多种味道,让杨梅的口感层次变得分外丰富。
看向一脸担心的文雅,文岚连忙竖起大拇指,重重点了个赞。 ↑返回顶部↑
彦君捏起一颗杨梅塞进嘴里,瞬间双眼睁得溜圆:“哇,真的,真的很甜,一天也不像后山那些酸不溜丢的。文榕,你真厉害,这都被你找到了,太棒了!”
“哈哈,这些是刚刚熟的,等过几天,我们再去摘。”说着,文榕把杨梅全部倒进碗里,连裤兜里用树叶裹着得杨梅一起算,也不超过20颗。
杨梅数量虽少,却颗颗都有汤圆那么大个,颜色是那种红得发紫近乎于发黑的色泽。而且果肉厚实,汁水丰富,甜滋滋的,几乎感觉不到酸。
彦君表姐把杨梅用盐水浸泡着,等家人回来一起食用。
之所以浸泡盐水,一方面是为了去除杨梅中白色小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杨梅的甜度。
李家亲友在来这定居之前,从未吃过新鲜杨梅,倒不是家里人不舍得买,而是在北方根本买无可买。
此时杨梅依然算是比较金贵的东西,在北方基本不可能见到,因为杨梅主要产于我国南方红壤地区,不耐寒,所以江苏以北几乎不见踪影。杨梅的产期非常短,过了就没有了。而且杨梅跟荔枝一样,不容易保持,稍稍一碰就会磕坏了。在没有现代保鲜和运输技术的情况下,杨梅一日色变,二三日也会味尽失。所以,古人常会发出感慨:“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惑一颗价千金。”
说起来,北方人也是吃过杨梅的,不过是蜜渍杨梅、盐津杨梅、甘草杨梅等风味独特的小零食。
后来,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渐渐有了杨梅罐头。当然,成年人有一部分也许吃过新鲜杨梅浸泡而成的杨梅酒。
文岚记得后世杨梅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商业水果,有赖于国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南方早上采摘的杨梅下午已经可以在北方超市上架了。
文岚小时候不懂事,表叔家里栽有杨梅树,便送了文岚一袋。文岚只觉得杨梅甜滋滋的,美味极了,吃得停不了嘴。家里人发现时,早已为时已晚,一整袋杨梅只剩下浅浅一层袋底。等到了晚饭时刻,文岚才知道杨梅不是甜的。那时,牙齿已经酸软得失去了知觉。即便是豆腐,一碰上去,也根本咬不动,牙齿酸软得难受,眼泪夺眶而出。一整晚,除了少许液体,文岚什么也吃不下。因为害怕牙齿就这样全掉了,文岚泪眼汪汪地托着下巴一整晚不敢放手。
这年初夏,李文榕第一次饱食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南方水果,也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十里不同俗。
这天,他去了一趟好朋友邓亚林家后,便凑过来告诉大家:“你们知道吗,我今天学了一种新式杨梅吃法。”
彦君立刻跑了过来:“是什么吃法啊,赶紧试试。”
文榕贱兮兮地笑了一下,便钻进厨房。
文雅和文彬交换了一下眼神,不放心地跟了进去。
片刻,文雅退了出来,一把抱起好奇心同样很重的文岚,远远地躲开,坐到房屋最偏的角落里。
彦涛和文彬见状,也退回到座位上,重新拿起了纸笔。
只有彦君端着浸泡在盐水里的杨梅,坐在八仙桌前,等着文榕所谓的好料。
好料上桌了,彦君定睛一瞧,却只不过是普通的一碟酱油:“文榕,你又唬我了吧?”
文榕一本正经地说:“这可是潮汕那边的祖传秘方,据说杨梅和酱油是绝配,两者合在一起吃风味绝佳。我刚才在邓亚林家已经试过了,滋味真的特别极了。怎么,你怕了,不敢试试?”
彦君狐疑地看着文榕,文榕捏起一颗杨梅,在酱油碟里轻轻一沾,便送进嘴里,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彦君口水直咽,忍不住也伸手拿了颗杨梅,学着文榕的模样沾点酱油。一送进嘴里,便离开呸呸地吐了出来。哭着脸,到处找水漱口。
文榕在一旁见了,乐不可支,笑得直跺脚。
彦君追着要打他,他一边躲,一边大笑:“我可没骗你,这的确是风味特别,我又没有说很好吃。再说啦,人家邓亚林真的是这么吃的,你自己吃不惯,不等于这就不好吃呀。哈哈,笑死我了。”
文岚悄悄走过去,捏起一颗杨梅,轻轻沾了一点酱油,塞进嘴里。
文雅阻止不及,连忙拿过一杯凉白开,端着手里,以防万一。
舌头碰到杨梅,第一时间感觉到一股咸意。牙齿轻轻切开杨梅果肉,酸甜汁水淌了下来。酱油的咸香,混合了杨梅的的果汁,融合了咸、香、鲜、甜、酸多种味道,让杨梅的口感层次变得分外丰富。
看向一脸担心的文雅,文岚连忙竖起大拇指,重重点了个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