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鉴于最长出现的开门地点是大海,所以,关博睿打算尽量选取一些合用的渔网鱼篓之类,除此之外防身武器也是必备选项。
  转了一圈,关博睿挑中了一个樟木箱子、两副皮手套、几张油布、匕首、鱼钩、渔网、鱼笼、鱼篓和一些小工具,另外还给家里添购了一台小收音机和一些电机设备。
  文岚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精致的木制梳妆盒,恋恋不舍。
  关博睿一把抱起文岚,压低嗓音说:“我们的钱有限,那个梳妆盒木质普通,做工一般,不值得收藏。你要是喜欢那些老家具,以后我们遇到好的,再买就是了。”
  “可是,那个看起来很漂亮,而且它能够翻起来当化妆镜呢。我那个时代都没有这种精致的梳妆盒,全是清一色的工业制品。”这种纯手工的工艺品后世越来越少见,文岚依旧有点爱不释手。
  关博睿有点错愕,对于时代差距实在始料未及,见文岚那痴缠模样,忍不住扶额叹道:“孩子,你要记住,你现在是在61年。你说的那所谓稀罕货,现在满大街都是,一点都不稀奇。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嫌弃它老土都不想要,结婚时更愿意要铁的、铝的家具呢。好啦,女孩子都爱美,我能理解。我会记住你喜欢的款式,以后一定替你找个用料好做工精细的,留着给你以后慢慢把玩。走吧,我们去看这有没有什么值得上手的古玩。你别忘了我们今天过来的初衷,那些不为人珍惜的易碎易坏文物,无知之人毁坏就实在太可惜了。”
  “对哦,我们快点挑,别让妈妈他们等久了。”一提起正事,文岚马上不再挂念梳妆盒,恢复了理智。
  此时国内的文物市场虽然不是处于最低谷,但也一直没有从低潮期爬出来。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现在乱世刚过,盛世没来。国内遍地古玩,却找不到识货之人,空悲切。无数珍宝,满面尘灰烟土色,流落在外无人知晓。
  此时,国内文物爱好市场严重萎缩,很少国人光顾。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任何稍微偏离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都归结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包括和异性交往密切、婆媳关系不和谐、爱美、“过于”爱干净等。当时,“正确”行为的范围相当狭窄,人们有意无意地与旁人保持一致,避免与众不同。
  所以,60年代开设的文物商店主要是面对访华外国人,以文物换取外汇,支持国家建设。可惜,一方面,国人不懂那些文物的价值;另一方面,国外文物爱好者也根本没有意识到东方文物的珍贵之处。因此,通常情况下,那些文物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外销境外,换回不堪一提的外汇。
  二战后,世界的话语权掌握在以白种人为主的西方人手中,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主要在米国和欧洲,即便刚刚发家的菊刀国人在世界上也是没有什么声音。当时菊刀国留学生到米国留学,第一次看见米国白人做体力活,满眼的不可置信。因为,在菊刀国,当时的白人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收藏品主要以希腊文化为主轴,欧洲艺术为主导,东方艺术在当时属于亚文化,大部分人还是以猎奇的心态看待东方世界。
  所以,无论是玉石、传统字画,还是中国古玩,其实都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菊刀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才慢慢有所改变,90年后随着我国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后,收藏界参与人数骤然增多,东方文物和传统字画的价格才逐渐水涨船高。
  一转到隔壁房,便看到灰色水泥屋里堆满了各种老旧家具,其中不少看起来应该是明清家具。家具造型精美,格调典雅,工艺技术精良。家具多是清漆,木色纹理突出,明快简约的风格明显。另有一部分家具上镶嵌了许多玉石、螺和景泰蓝等,非常富丽堂皇。
  “舅舅,这些是明代家具还是清代家具?你分得清它们的材质吗?你看,这个茶几上面还用贝壳镶出一副花呢,咦,这是牡丹,还是芍药啊?”
  眼前的家私精美绝伦,文岚看得目不转睛。
  关博睿眼睛朝天眨了几下,努力控制了一下表情:“姑娘,那不是茶几,是榻几,是放在床榻上面的。我知道你对这些感兴趣,回头我给你找几本书,让你深入学习。”
  文岚小脸通红,但依旧仗着壳子小,继续不害臊地低声说道:“后世,黄梨木、红木家具价格惊人。80年代后,国内大量明清家具外流,国内有识之士根本无力阻止。境外古玩商低价横扫全境,江浙晋陕等地旧宅里的明清家具被一扫而空。舅舅,真的、真的、很可惜呀。”
  最后几个字,字字句句真情实感,停歇和加重语词助词都不足以表达文岚的遗憾。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缘起缘灭,有缘人自然能得有缘物,我们不可能样样周全。”关博睿倒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清末流失的珍奇异宝可不在少数。
  “可是,如果……”
  “没有如果,有人的地方,自然会对同一样物品有不同的认知,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定律。你也别想着自己买下来存着,因为,我们绝对做不到。一,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二,我们没有地方存放。所以,你只能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博睿根本不为所动。
  “唉,好可惜啊。”文岚朝着旧家具们挥挥手,转向旁边的文物古董区。
  一进门,便是一溜的玻璃柜台。里面摆着玉的、翡翠的古件,后面的货架上面摆形状大小、图案款式各不相同的瓷器,另一个货架上还摆着许多白银的水烟袋和大大小小的精美鼻烟壶等。至于中国古书古画,更是可怜,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龟缩在柜台一角,乏人问津。
  文岚趴在柜台,透过玻璃去看里面的古件。戒指、扳指、手镯、坠子、手链,各有各的精彩。各种把玩小件,根据材质和艺术含量,几毛到几块钱不等,基本就没有过百元的东西。任何不含金银的饰物,价格都低得吓人,让文岚有种遍地捡黄金的错觉。
  这种在后世看来不可置信的低价,在当时却是常态。因为这年头大家的收入基本固定,除了双职工家庭相对宽裕一点,其他人家都不宽裕,大多数人家都是算计手里的钱粮过日子。有些人家收入少的,时常寅吃卯粮,月底跑去粮店预支下个月的口粮,发了工资先结清上月欠款,到了月底又借新债。在这种大多数人都没有闲钱的年代,谁也不可能有心思去买些不能吃不能用、只能单摆着好看的老物件。所以,国内的文物市场很长时间都发展不起来。
  一尊玉质的坐姿弥勒佛,两个肥硕的大耳垂在肩头,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身上袍带飘逸。玉质通透,造型优美,刀工精良。一看价格,居然才区区40元。
  文岚扯了扯关博睿的手,两眼放光,满怀期待,就像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一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