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3)
得了圣旨的任白芷, 终于顺利回到了李家。
「财神娘子」四字虽无实权,却是官家亲封,金口玉言, 分量之重,足以震慑京中。
更何况,这一旨意背后,还有新党暗中推波助澜, 顿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京中权贵商贾无不议论纷纷,昔日里轻视行商之人, 如今却争相打探任白芷的名号。一时间,许家当铺门前门庭若市,原本往来典当之地,如今竟成了豪门贵族争相送钱之所。
有人带着厚重银票而来,只求与「财神娘子」结个善缘;有人携商契前来,巴望着能搭上任氏基金的船;更有那些惯于倨傲的钱庄掌柜, 眼见局势变化,连夜备礼登门, 唯恐错失这场风头。
短短数日, 任氏基金之名已响彻京城,商贾圈里更是流传一句话:“想要钱生钱,先问财神娘。”
从前遇到资金短缺, 众人第一反应是钱庄,可如今,京城上下但凡有志于经商者, 无不挤破头, 想求得任氏基金的一句允诺。
任白芷并未急于扩张。
面对京中豪门贵胄争相送钱的狂潮,她非但未露半分喜色, 反而比以往更为谨慎。
财富虽诱人,但若根基未稳,过快扩张便是自掘坟墓。于她而言,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接钱,而是巩固根基。
于是,她当即吩咐李紫芙与王砚秋,回去反复测算新的商业模型,逐一核验过往的数据,确保基金的每一笔流动都精准无误;又再三叮嘱黄彪,约束手下泼皮,继续暗中收集坊间商路数据,只是接头点已悄然从许家当铺转移到了书坊。
至于她本人,则是带着蔓菁,马不停蹄地奔波于雪记饮子铺的加盟事宜。
此铺乃官家亲口问询之事,必须得全力以赴。
可当她一个个分析完雪记的流水账时,不禁有些后悔,这真的个前后夹击没给活路的项目。
因为雪记饮子铺的最大优势,也正是它赚钱的最大桎梏——物美价廉。
物美价廉,固然能保证民生,确保长期客源,却也让加盟商的单品利润极为有限。
加之最近供应短缺,许多商家观望不前,原本谈妥的合作也变得举棋不定。
若想破局,唯有从成本入手。而食材质量不可妥协,唯一可动的,便是供应链。
于是,任白芷开始了一场几乎是重塑整个供应体系的改革。
她没有坐在账房里发号施令,而是亲自走访,每日带着蔓菁,换上最朴素的衣裳,穿梭在各大原料商之间,详细考察货源的稳定性。
她走进熙攘的集市,耐心观察商贩如何处理食材,甚至混入人群,与小贩闲谈,打探不同季节的供货量。
之后,她还拖着蔓菁,亲自跑了一趟雪奶奶的乡下老家。
那是个远离京城的小村,橘树连片,青绿欲滴,偶有微风吹过,便送来阵阵甘甜的果香。
她挽起衣袖,踩着泥土穿行其中,亲自测量整片果园的种植面积,计算橘子的生长周期与年均产量,甚至还与村里的老人攀谈,询问他们往年的收成都销往何处,又有哪些环节容易损耗。
回来后,她便与蔓菁彻夜整理所有数据,逐一核算成本。两人熬了整整三日,几乎未合过眼,待数据理清,便立刻找来李林竹,请他绘制京郊商路舆图。
屋内灯影摇曳,李林竹提笔作画,一丝不苟。任白芷则一边比对舆图,一边同蔓菁反复推演运输路线。
她们用算盘拨打出最优路径,计算出每一条线路的损耗与收益,直至最理想的运输方案成型。
至于茶、糖、冰的短缺,王卉则直接递来蔡卞的手牌。
有此手牌在手,任白芷处理官府事务畅行无阻,无需任何通报便可进入仓库调度货物。
她亲自走了一趟京中官库,三言两语间便敲定了一批上好茶叶与冰块,很快便让积压许久的商铺重新运转起来。 ↑返回顶部↑
「财神娘子」四字虽无实权,却是官家亲封,金口玉言, 分量之重,足以震慑京中。
更何况,这一旨意背后,还有新党暗中推波助澜, 顿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京中权贵商贾无不议论纷纷,昔日里轻视行商之人, 如今却争相打探任白芷的名号。一时间,许家当铺门前门庭若市,原本往来典当之地,如今竟成了豪门贵族争相送钱之所。
有人带着厚重银票而来,只求与「财神娘子」结个善缘;有人携商契前来,巴望着能搭上任氏基金的船;更有那些惯于倨傲的钱庄掌柜, 眼见局势变化,连夜备礼登门, 唯恐错失这场风头。
短短数日, 任氏基金之名已响彻京城,商贾圈里更是流传一句话:“想要钱生钱,先问财神娘。”
从前遇到资金短缺, 众人第一反应是钱庄,可如今,京城上下但凡有志于经商者, 无不挤破头, 想求得任氏基金的一句允诺。
任白芷并未急于扩张。
面对京中豪门贵胄争相送钱的狂潮,她非但未露半分喜色, 反而比以往更为谨慎。
财富虽诱人,但若根基未稳,过快扩张便是自掘坟墓。于她而言,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接钱,而是巩固根基。
于是,她当即吩咐李紫芙与王砚秋,回去反复测算新的商业模型,逐一核验过往的数据,确保基金的每一笔流动都精准无误;又再三叮嘱黄彪,约束手下泼皮,继续暗中收集坊间商路数据,只是接头点已悄然从许家当铺转移到了书坊。
至于她本人,则是带着蔓菁,马不停蹄地奔波于雪记饮子铺的加盟事宜。
此铺乃官家亲口问询之事,必须得全力以赴。
可当她一个个分析完雪记的流水账时,不禁有些后悔,这真的个前后夹击没给活路的项目。
因为雪记饮子铺的最大优势,也正是它赚钱的最大桎梏——物美价廉。
物美价廉,固然能保证民生,确保长期客源,却也让加盟商的单品利润极为有限。
加之最近供应短缺,许多商家观望不前,原本谈妥的合作也变得举棋不定。
若想破局,唯有从成本入手。而食材质量不可妥协,唯一可动的,便是供应链。
于是,任白芷开始了一场几乎是重塑整个供应体系的改革。
她没有坐在账房里发号施令,而是亲自走访,每日带着蔓菁,换上最朴素的衣裳,穿梭在各大原料商之间,详细考察货源的稳定性。
她走进熙攘的集市,耐心观察商贩如何处理食材,甚至混入人群,与小贩闲谈,打探不同季节的供货量。
之后,她还拖着蔓菁,亲自跑了一趟雪奶奶的乡下老家。
那是个远离京城的小村,橘树连片,青绿欲滴,偶有微风吹过,便送来阵阵甘甜的果香。
她挽起衣袖,踩着泥土穿行其中,亲自测量整片果园的种植面积,计算橘子的生长周期与年均产量,甚至还与村里的老人攀谈,询问他们往年的收成都销往何处,又有哪些环节容易损耗。
回来后,她便与蔓菁彻夜整理所有数据,逐一核算成本。两人熬了整整三日,几乎未合过眼,待数据理清,便立刻找来李林竹,请他绘制京郊商路舆图。
屋内灯影摇曳,李林竹提笔作画,一丝不苟。任白芷则一边比对舆图,一边同蔓菁反复推演运输路线。
她们用算盘拨打出最优路径,计算出每一条线路的损耗与收益,直至最理想的运输方案成型。
至于茶、糖、冰的短缺,王卉则直接递来蔡卞的手牌。
有此手牌在手,任白芷处理官府事务畅行无阻,无需任何通报便可进入仓库调度货物。
她亲自走了一趟京中官库,三言两语间便敲定了一批上好茶叶与冰块,很快便让积压许久的商铺重新运转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