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人家[年代] 第19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儿子想你了,把话筒给他啦?”
  褚辰翘了翘嘴角,低低“嗯”了声。
  航航说话慢,很多地方表达不清楚,父子俩竟也聊了十几分钟。
  挂了电话,再看表十点多了,快快回去睡觉。
  等孩子都钻进被窝睡着了,邱秋拿出钢笔和信纸先写西苗寨发展药材种植的可行性,先写优势,再写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药材品种的选择、质量的控制、人才的培养……
  等这份报告写完,已是凌晨十二点多,掩嘴打了个哈欠,邱秋给褚辰写信,写她对这片土地未来的规划,写孩子们的日常趣事,写完倒头便睡。
  翌日一早,邱秋不但听到鸟鸣声声,还有从收音机里传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每天早晨播出,及时传达国内外重要新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信息。
  邱秋诧异地挑挑眉,没想到在山里能收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推开窗看看天色,邱秋转身换好衣服,下楼洗漱后,将西苗寨发展药材种植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交给族长,信也托他看看今天可有人去公社,帮忙寄去。
  上楼跟念秋说一声,邱秋背上竹篓带着叶大虎夫妻和舅婆准备的干粮,随二表叔、五表叔、景天、志远进了山。
  第137章 车
  晨曦微露,苗寨、溪沟、石板桥、层层叠叠的梯田、高低起伏的峰峦无不笼罩在轻纱般的薄雾里,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浸透了脚下的青石板路。
  邱秋背着竹篓,手拿药锄,腰间别着牛皮药囊,跟着众人出了苗寨,径直朝深山密林走去。一身靛青色绣回纹衣裤,乌黑的头发堆云般盘起斜插枚银簪,银脚链在山路上敲出细碎的声响。
  山道旁,不知名的野花竞相绽放,红的、粉的、黄的、紫的点缀在葱郁的草丛间。藤蔓缠绕的古树林,叶片上凝结的夜露不时滴落,砸在头上、颈间一片冰凉。
  景天折下两片野芋叶给邱秋、崔小草顶在头上,挡一挡夜露。
  远志递来军用水壶:“阿姐,喝一口,我阿妈用茶叶煮的羊奶,热热的暖胃。”
  邱秋指指背上的竹篓:“你喝吧,我带的有。”
  走在前头的二表叔扒开腐殖土翻出几株野生天麻,这玩意儿无叶,只有一个像老姜的芽直直地戳在外面。
  五表叔跟着在附近扒拉,没一会儿又寻出十几株,可惜不是采挖季。远志收起水壶,翻出竹篓里的稻草绳系在一旁的树上,留作记号。
  邱秋蹲下抓了把腐殖土,真肥啊!拍拍手,掏出纸笔记录地形地貌、周边植物、土壤类型、气候条件……
  记完,几人在二表叔的带领下继续朝山林深处走去。
  鸟鸣声声,野物不时从眼前掠过,蚂蚱在脚边跳跃,长蛇在树梢悬挂,苔藓裹着百年老树的根茎组成了自己的生物王国。
  很快,几株开着紫花的八角莲映入眼帘。
  这是治疗毒蛇咬伤的良药。
  二表叔留下幼苗,小心地将几株成药连根挖起,用蕨类植物的叶子仔细包好放进竹篓。景天捡起周围地上掉落的种子,一一在附近埋好。
  邱秋掏出纸笔,再次记下药植的基础信息、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等。
  没一会儿几人又瞅见了一株珍稀的金线吊葫芦。
  与此同时,褚辰送走一批从南京回来的游客,从机场回来,帮李经纬、宋长华约了外资管理部门、计划委员会、旅游局的负责人,在锦江俱乐部交流、吃饭。
  港商来沪投资建酒店,得向沪市外资管理部门咨询投资政策、了解投资环境,提交投资项目的初步意向书等相关材料,就酒店项目的可行性、政策支持等方面跟外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并获得他们对于项目的认可。
  计划委员会负责制定沪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于重大投资项目的规划和布局有着重要的统筹作用。李经纬和宋长华需与计委沟通酒店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金额、建设周期等,确保项目符合沪市整体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要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