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人家[年代] 第18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前四弟他们几个小,她和耗子付出那真是心甘情愿,现在四弟18岁、五弟17岁、六弟15岁,哪个都能当大半个劳力用了,可轮到他们该出力了,阿妈突然就舍不得,说哥姐已经吃过苦,撑起家里的门楣,剩下的几个小的怎么就不能过一下正常的家庭生活了?
  什么是正常的家庭生活?
  上学、遛街吗?
  上学学得好也行啊,她和耗子肯定供,可早年家里没钱,便没让他们去读书,情况好后,给他们报名上学了,好嘛,不说及格吧,能不能别考零蛋。
  第125章 耳光,一更
  送走张思铭,邱秋起身打量院子,耗子维护得很好,什么东西都保持着原样。不过,只他一个人住,到底缺了几分人气。
  邱家这栋宅子建于清末民初,正房是五间砖木结构的大屋,以穿斗式工艺搭建起悬山造型,古朴的小青瓦覆于顶上,门窗梁柱的木雕装饰十分考究,每一处花纹、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东屋是邱秋和褚辰的卧室,中间是待客的堂屋,西间给了昭昭。
  东耳房存放着爷奶和大伯的遗物,西耳房耗子住了。
  两间西厢,一间做了灶房,一间存放着米面柴煤等物。
  人一多不够住了,邱秋拿钥匙打开西耳房,里面靠北墙放着一张古式古香的架子床,床头朝东,放着一口樟木箱,床尾是一排八开门的老榆木衣橱,南面靠窗放着张书桌,两把雕花高背木椅,书桌靠墙的里侧并排撂着四个樟木大箱,箱子往北是个梳妆台。
  屋子极大,这么多东西放着一点也不显得拥挤,中间的空地还有五六个平方米。
  邱秋将门一推到底,大大地敞开着,走到书桌前,找到木杆,踏着椅子上到书桌上,打开上段的支窗,用木杆支撑固定,通风换气。下段是摘窗,邱秋蹲在书桌上,将其一一拆卸下,连同覆盖在床上用来遮灰的旧床单堆放在一起,唤了青丫和崔小草,让两人抱去水池那儿清洗。她则和张念秋拿了扫把、拖把、抹布来个大扫除
  打扫、擦抹干净,邱秋去卫生所买了些艾草、藿香、苍术、佩兰、菖蒲,按照一定比例扎成了几个把子。
  回来一一便点燃,带着君浩君泽和张念秋挨间屋子熏了又熏,去湿除霉避秽和中。
  铺床叠被挂上蚊帐和青竹窗帘,装上洗刷好晾干的摘窗,东耳房便可以住人了。邱秋准备带着昭昭和航航住这间,主卧给念秋和君浩君泽,昭昭的屋子让青丫和崔小草住,叶大虎跟耗子住西耳房。
  安排好,邱秋又去杂物间翻出两个陶罐,洗刷干净,添了些水,采了把东屋窗外和水池旁种的月季、康乃馨、金花葵、玉簪花和院坝外的金银花来插。
  张念秋看得欢喜,要去一个放在她卧室的书桌上。
  这一罐邱秋抱回房搁在了窗台上。
  “大姑,”君浩君泽坐不住了,“我们去寨子里找昭昭航航去啦。”
  “去吧,别去后山。”月湖有王老汉守着,邱秋倒不担心。
  “好。”两人应了声,撒丫子朝院外跑去。
  差点没跟背着竹筐、手拿药锄的叶大虎撞上。
  叶大虎侧身避开,朝两人飞奔的背影看了眼,便进了院坝。
  崔小草听出他的脚步声,抬头望了一眼:“回来了。”
  时间不早了,她和青丫正坐在藤桌旁择菜,准备做晚饭。
  叶大虎淡淡地“嗯”了声,打量院中的人,见昭昭航航不在,不由微拧了眉。
  崔小草一看丈夫这脸色,便知道他在想什么,开口解释道:“昭昭和航航骑着马去送族老了。”
  那几位老人,叶大虎中午也见了,人品尚可。
  邱秋好奇地看向他背上的竹筐:“你进山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