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人家[年代] 第17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玩得开心吗?”邱秋啃着用烤箱加热的鸭腿,问道。
  “开心,嘿嘿……超开心!妈妈,下次你和航航、青丫姑、太奶奶跟我爸爸一起去吧,把我那套四合院好好装修一下,有空去住住。”
  “好呀。”
  昭昭收拾了几样全运会纪念品,又跑进屋里找了几本新出版的连环画:“妈妈,这是给采采的,我明天寄给她。”
  邱秋点头:“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明早妈妈送你上学。”
  “好。”昭昭打了个哈欠,揉揉眼,乖乖回屋了。
  褚辰坐在餐桌旁,跟邱秋细细说了北京的人和事。
  听到王弈臣父母找褚辰要神机丸,邱秋愣了下:“王弈臣他哥也去前线了?”若没记错的话,他家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吧。
  “嗯。我拒绝了。”
  邱秋当时没说什么,到了月底,用平价药研发出来的神机丸三代,通过临床试验后,给王弈臣的爸妈寄了两粒,药效自然跟一代、二代不能比,略差了些。
  知道赵家、韩家在买房这事上,没少出力,邱秋给赵家和韩家各寄了两瓶史大柱药厂刚生产出来的人参丸。
  第118章 授课,再买房
  研究院的事毕,邱秋回到学校,开始随老师学习,整理各位老师的临床经验。老师们有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陶建修、姜正真、吕青寒、何凡波、孔千赢,以及市中医医院的赵慈、董永年、路浦和、谢兴安等临床专家。
  通过这种师带徒的学习方式,同学们的临床功夫都有所进步和提升。
  邱秋迟了两个月,老师们只得天天给她开小灶,门诊带她,病例讨论和会诊带她,治疗操作更是让她直接上手,给病人针灸、推拿。
  接着便是上课,给她讲中医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和诊疗技巧,并通过实际病例分析,跟她探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和方法等。
  邱秋记性好,再加上勤奋,大半个月后,便追上了同学们的进度。这时,军部和卫生部再次找到邱秋,要求她再开一期阴阳十三针针灸课。
  还是原来的教室,老中青三代医者齐聚一堂,共计90人,上影的导演和摄影再次被请了过来。
  邱秋站在讲台上,笑道:“阴阳十三针的讲课视频都有看过吧?”
  “看过——”大家齐声答完,笑了。
  不但看了,有人更是一句一句地抄录下了,邱秋在课堂上说过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病人的情况以及施针进度。
  “既然都有基础,那我就不废话了。”邱秋说着抬手一扬展开带来的针带,将其铺展在第一排的课桌上,取出首位的一枚金针,抬手在黑板上画下它的特征,开始讲解……从毫针、三棱针、皮肤针、芒针等说到经脉、穴位、脏腑、外络、肢节、气血、阴阳平衡,各种病例更是穿插其中,她在讲阴阳十三针,又岂是单单在讲阴阳十三针。
  阴阳十三针由诸多古法针经为理论指导,“以通为要,以平为本,以和为宗。”
  并根据古代灵枢九针的治疗特点,视患者的情况,“一针多穴,一针多经”加强穴与穴之间的经气传导、扩散,亦加强针刺效果,促进气血运行,刺激神经末梢量是传统针灸的20倍以上。
  “我以为20多倍是它的极限,可当我的脑速和手速提高之后,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阴阳十三针刺激神经末梢量是传统针灸的30倍以上!”
  台下一片哗然。
  这一年可不是白过的。邱秋嘴角翘了翘,唤了几位学生上台,临床教学,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下。
  上台来的三位学生,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邱秋根据他们的病症,当场施针,一枚枚黄澄澄的金针,以调、通、引、决、补、泻、温、劫……各种针法,在几位学生身上,轮番上演。
  导演和摄影再次看到了这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中医视觉盛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