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 / 3)
石坚却混不在意道:“我爹娘倒是没说什么,就是爷奶反对的很,不过最终的决定他们还是听我的。”
自从他念了书,后来又被老师看重,收为亲传弟子,他便是家里最有见识的人。有时候家里有大事,爹娘甚至会让他帮着拿主意。因此这种事关前程的事,他爹娘完全不敢插言,都是让他自己做主。
如此,他们五人,除了魏枣都决定跟着老师去西北。
薛立就提议道:“等明日见了老师,我们便把这个决定告诉她,然后和老师同路而行。”
“好,听你的。”郑大成几人纷纷赞同。
……
沈府,前院书房里,此时气氛颇有些凝重。
沈父正拿着一份从京中的密信细看,沈妩则沉默着坐在一旁。
良久,沈父看完了来信,说道:“阿妩,接任为父之人是承恩公府的二爷赵昌辅,过几日就要到任了。”
那不就是三皇子的人?没想到三年过去了,兜兜转转,三皇子还惦记着汝州这块地界呢,并且又一次将自己的人安插了进来,分量一次比上一次更重。
沈妩先是凝眉,接着又露出一副看好戏的神情,“南阳知府是太子的人,因而南阳是太子的囊中之物,如今三皇子又让自己的人做了汝州知州,这是想将汝州纳入他的势力之下,也不知凤大人是何反应?”
沈父摇摇头,“左不过狗咬狗罢了。”一副并不想理会的神情。
他转而说起调任的事,“此次为父升任陕甘总督,掌治甘肃和陕西两地的军政要务,一是圣上嘉奖,二是圣上的补偿。然朝中反对之声不绝,等为父上任,必得立即作出一番政绩,才能平息朝中议论。”
对于沈父所说,沈妩自然清楚。
沈父从一阶四品知州升任成了二品总督,如此跨阶升职,对一般人来说,想要做到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沈父最后之所以能成功,乃是特事特办,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为嘉奖,二为补偿。
这三年来西北边境一直战乱不断,沈父这个汝州知州在不曾压榨百姓的情况下为朝廷筹集军费不下五十万两白银,圣上看重沈父的经济才能,有意重用。
原本是打算将他调回京城在户部任职。
然而,因为三皇子一派从中作梗,最终户部的空缺被三皇子一派的人占了。
圣上为了补偿沈父,也为了震慑三皇子,更为了向满朝文武证明自己对朝局依然有绝对的话语权,于是下旨调任沈父为陕甘总督。
沈父上任之后,除了管治陕西和甘肃两地军政,还有为西北边军筹集军饷之责。
为了坐稳这个总督的位子,哪怕军费再难筹集,沈父也会咬着牙办到。说到底,此次能越级升职,是他钻了空子。
三皇子一系的势力这三年来逐渐坐大,太子和二皇子被打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即便是圣上,也压制的很费劲。
此次,沈父的调任,其实是圣上和三皇子之间的斗法。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沈父正是这个鱼翁。
“父亲,等您上任之后,我想在当地发展棉花种植业,再成立一个纺织作坊。”沈妩说出了自己这几日一直考量的想法,“除此之外,我也会将窑厂和被服厂搬迁过去。”
只要这些作坊正常营收,就会为当地衙门带来大量的税收,从而沈父所面对的财政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沈父听着沈妩的话,面上露出欣慰的神情,然后感叹道:“我儿大才,为父此次升任有我儿一半的功勋。”
旁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此次若不是沈妩,那五十万给朝廷的军费是不可能筹集齐的。
要知道,当时许多地方官员都接到了圣上让筹集军费的旨意,而只有沈父,在沈妩的劝谏下超额完成了任务。
正是因为他们未雨绸缪,提前在圣上跟前立了功,此次沈父才能在三皇子的威逼下,不仅全身而退,而且还一跃成了封疆大吏。 ↑返回顶部↑
自从他念了书,后来又被老师看重,收为亲传弟子,他便是家里最有见识的人。有时候家里有大事,爹娘甚至会让他帮着拿主意。因此这种事关前程的事,他爹娘完全不敢插言,都是让他自己做主。
如此,他们五人,除了魏枣都决定跟着老师去西北。
薛立就提议道:“等明日见了老师,我们便把这个决定告诉她,然后和老师同路而行。”
“好,听你的。”郑大成几人纷纷赞同。
……
沈府,前院书房里,此时气氛颇有些凝重。
沈父正拿着一份从京中的密信细看,沈妩则沉默着坐在一旁。
良久,沈父看完了来信,说道:“阿妩,接任为父之人是承恩公府的二爷赵昌辅,过几日就要到任了。”
那不就是三皇子的人?没想到三年过去了,兜兜转转,三皇子还惦记着汝州这块地界呢,并且又一次将自己的人安插了进来,分量一次比上一次更重。
沈妩先是凝眉,接着又露出一副看好戏的神情,“南阳知府是太子的人,因而南阳是太子的囊中之物,如今三皇子又让自己的人做了汝州知州,这是想将汝州纳入他的势力之下,也不知凤大人是何反应?”
沈父摇摇头,“左不过狗咬狗罢了。”一副并不想理会的神情。
他转而说起调任的事,“此次为父升任陕甘总督,掌治甘肃和陕西两地的军政要务,一是圣上嘉奖,二是圣上的补偿。然朝中反对之声不绝,等为父上任,必得立即作出一番政绩,才能平息朝中议论。”
对于沈父所说,沈妩自然清楚。
沈父从一阶四品知州升任成了二品总督,如此跨阶升职,对一般人来说,想要做到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沈父最后之所以能成功,乃是特事特办,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为嘉奖,二为补偿。
这三年来西北边境一直战乱不断,沈父这个汝州知州在不曾压榨百姓的情况下为朝廷筹集军费不下五十万两白银,圣上看重沈父的经济才能,有意重用。
原本是打算将他调回京城在户部任职。
然而,因为三皇子一派从中作梗,最终户部的空缺被三皇子一派的人占了。
圣上为了补偿沈父,也为了震慑三皇子,更为了向满朝文武证明自己对朝局依然有绝对的话语权,于是下旨调任沈父为陕甘总督。
沈父上任之后,除了管治陕西和甘肃两地军政,还有为西北边军筹集军饷之责。
为了坐稳这个总督的位子,哪怕军费再难筹集,沈父也会咬着牙办到。说到底,此次能越级升职,是他钻了空子。
三皇子一系的势力这三年来逐渐坐大,太子和二皇子被打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即便是圣上,也压制的很费劲。
此次,沈父的调任,其实是圣上和三皇子之间的斗法。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沈父正是这个鱼翁。
“父亲,等您上任之后,我想在当地发展棉花种植业,再成立一个纺织作坊。”沈妩说出了自己这几日一直考量的想法,“除此之外,我也会将窑厂和被服厂搬迁过去。”
只要这些作坊正常营收,就会为当地衙门带来大量的税收,从而沈父所面对的财政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沈父听着沈妩的话,面上露出欣慰的神情,然后感叹道:“我儿大才,为父此次升任有我儿一半的功勋。”
旁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此次若不是沈妩,那五十万给朝廷的军费是不可能筹集齐的。
要知道,当时许多地方官员都接到了圣上让筹集军费的旨意,而只有沈父,在沈妩的劝谏下超额完成了任务。
正是因为他们未雨绸缪,提前在圣上跟前立了功,此次沈父才能在三皇子的威逼下,不仅全身而退,而且还一跃成了封疆大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