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青州的曹操、田楷、刘备并没有迎合这封疏文。
  要说起皇室贵胄,他们青州原本就有。曹操所在的平原王国,正是平原王刘硕的封地。
  这刘硕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宗室,他是汉桓帝刘志的幼弟,是汉桓帝为其父安排的嗣子,继承桓帝父亲的香火。
  若论名正言顺,刘虞一个东海王之后,比得上汉桓帝的亲弟?
  即使这个平原王刘硕风评太差,喜欢嗜酒闹事,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刘硕有好几个成年的儿子,这些儿子都还养得不错,总能挑出一个看得过去的。
  诸如此类的事,在各州都有发生。
  江东各郡纷纷向扬州刺史刘繇低头;益州各部拥立益州刺史刘焉,庆贺刘璋等三位公子回归;荆州各族斥责朝廷的不作为,对刘表言听计从……
  一时之间,各州各郡都有宗室被推到台前。不管是手执一方大权的州牧,诸如刘焉、刘表之流,还是被硬推上台子的傀儡,诸如平原王刘硕,在群龙无首的洪流中,注定被时代裹挟,在史载上留下或长或短的篇章。
  因为有这些人的遮掩,在兖州、豫州开始展露头角的陈国,并未引起对手们太多的注意。
  长安城那边,已经几乎散架,却还摇摇欲坠支撑着的旧朝廷也不甘示弱。
  李傕、郭汜等人坚持认为长安的朝廷才是真正的正统,其他州郡都是意图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命令臣子写一封檄文,痛骂各州冒尖尖的逆贼。
  寄出檄文之后,李傕、郭汜相顾无言,怒火中烧。
  不知太师/董相是怎么想的,自己死了便死了,还非得带走小皇帝。现在好了,整个中原,就只有他们中央朝廷没有汉室宗亲,拿不出“正统血脉”。要是小皇帝还活着,还有刘虞他们什么事啊。
  “若是长史刘艾没有逃跑,以他的身份,倒也勉强使得。”
  刘艾也是宗室成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也好歹姓刘。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思?照我说,当初要不是火烧雒阳,鸩杀少帝……”
  他们口中的少帝,指的是三年前登基,被董卓废黜的小皇帝,刘辩。
  刘辩比刚死的皇帝刘协要大上几岁,是刘协的长兄。
  这时再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后悔,已经于事无补。李傕、郭汜两个嘀咕了半天,终于敲定了一个“好”办法。
  他们不知从哪找来一个五岁大的小孩,说他是少帝刘辩的遗腹子,把这个小孩推上了皇位。
  这种说辞,当然没有人相信。
  收到消息的袁绍当即嗤笑:“亏他们说得出口。少帝都死了多少年了,若真的有遗腹子,以董卓那脾性,还能让这稚子活下来?”
  更何况,若这个孩子真的是刘辩的后代,那刘辩岂不是十四岁就与人敦伦?男童发育得晚,十四岁还不一定能行呢,那时的刘辩还只是一个皇子,未曾登位,也未曾提前加冠,未加冠而行人伦之事,这可是天大的丑闻。
  这李傕、郭汜,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往死去的少帝身上泼了这么大一盆脏水,着实可笑。
  这时的袁绍倒是忘了,他自己还给另一个小皇帝刘协的身上泼过脏水,说对方不是先帝的亲子。比起李傕、郭汜的行为,他的这做法似乎也厚道不到哪里去。
  其他各州也纷纷为李傕、郭汜这骚操作侧目。
  就算真要编个遗腹子,编成汉灵帝的不行吗,非要编成少帝刘辩的?
  汉灵帝刘宏是少帝刘辩的父亲,两个人死亡时间只隔了一年。要按照年龄来算,五岁小孩给编成汉灵帝的遗腹子,这时间就正好对上了。
  而且编成汉灵帝的遗腹子,这更加的名正言顺。汉灵帝死的时候也才三十多岁,逻辑上更符合一个父亲的身份,不会闹出虚岁十四的皇子与人敦伦生子的笑话,更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要知道这少帝刘辩可是董卓他们废掉的啊,一边废黜人家少帝,不承认对方的皇帝身份,否认对方的正统,一边又抱来一个婴儿,说是少帝的儿子,是正统,要让对方继承皇位……就问李傕、郭汜,你们这脸痛不痛?这少帝到底是不是正统的皇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