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看名单上的豪华阵容——
  三国曹魏著名的谋主,荀攸;东汉名臣,前任豫州牧,刘昀的老朋友,黄琬;东汉名士,著名文学家蔡邕,和他的女儿,著名才女蔡文姬;东汉名臣,著名经学史家的传人,一代大儒马日磾;和袁家并立的顶级大族,名臣杨彪,以及他的儿子杨修;董卓前任部将,曾数次大败关东义军,屡屡让孙坚曹操碰壁的悍将徐荣……
  除此之外,还有钟繇、赵温、周忠、杨密等人,不予赘述。
  哪怕这些人不一定会全部投靠他,但在承他护送的情后,以后多多少少能说得上话。
  而且,以荀彧的号召力,陈国目前的实力与待遇,不说将这些人全部留下,至少也能吸纳一小半吧?
  和刘昀的快乐相对照的,是王允成倍的苦闷。
  成功除掉董卓,结果皇帝死了;看上了一个合适的新帝,结果半路被杀了;成功排除异己,独揽大权,结果朝臣走了一半。
  事情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是结局又没那么好。
  王允愁眉苦脸地坐了半晌,忽然拍案而起。
  “我怎么就忘了,能登基称帝的人选,我们京兆本来就有啊!”
  刘范,刘诞,刘璋——这三个是益州牧刘焉的儿子,也是刘焉留在京中的质子。他们之前被董卓抓了,现在还关在郿坞呢。
  虽然他们只是西汉鲁恭王的后人,没有东汉的宗室名正言顺,但是西汉的宗室也是大汉皇族的血脉啊,和东汉的一样都是刘邦的后人,足以担任正统。
  想到这,王允连忙去请刘璋三兄弟。
  刘璋三兄弟极为生动地感谢了王允的帮助,然后拒绝了他。
  王允:……
  心梗+1。
  偏偏这三人身份特殊,又有益州牧刘焉这个后台,王允没法逼迫,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刘璋三兄弟离开,前去投奔他们的老爹刘焉。
  王允只得绞尽脑汁地勾画新的帝王人选,为此掉了许多头发。
  老奸巨猾,本身又能打的陈王肯定是不行的。沛王身子弱,万一路上死了不是又白干一场?梁王也不行,小小年纪就手段惊人,只花了一年就把梁国相架空,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梁国相。
  没等王允想出名堂,董卓残余的部将李傕、郭汜率军攻进了长安。
  第41章
  结局不言而喻, 王允身死,不愿归服乱军的朝臣被屠戮,一夜之间, 长安城血流漂杵, 不闻鸡犬之声。
  得到这个消息时,往外逃亡的朝臣刚刚抵达弘农郡,纷纷觉得后怕。要是他们动作再慢一些,就会步王允的后尘,即便不死,落到李傕、郭汜那种人手里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大约是死里逃生带来的感官冲击,再看陈国这支护送他们的军队,想到这支军队曾多次击退追兵,战斗力惊人,甚至能在西凉军围剿下成功护送他们离开,众朝臣心中各有感触,开始有意无意地对陈国的实力进行评估。
  刘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状若无心地提起陈国的种种传言,将陈国境内的一些革新透露给众人。
  说起刘艾,他曾是董卓任命的相国长史,也是和王允一起密谋诛杀董卓的功臣之一。没人知道, 刘艾其实是三面“间谍”,他真正倾向的是同为皇室的陈王, 为董卓和王允效命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曾借着相国长史这个身份在董卓耳边敲边鼓,将江夏李通推上颍川太守之位,还暗中向陈国透露许多重要的信息,这次说服群臣东逃,他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很大的力。
  其他人不清楚刘艾和陈国的关系,只有提前被招揽的荀攸略猜到几分。
  他冷眼观察着诸位朝臣的反应,尽管大部分人都矫饰神情,难以看出真实想法,但以荀攸的敏锐,足以察觉到大多数人心中的不以为意。
  在他们看来,陈国不过占据了一郡,又在豫州腹地,就算有一支厉害的军队,也难以守住封国,更别提开疆扩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