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位若有计策,可在上方畅所欲言。”
  为了防止彼此影响思路,还是先让两位谋士自由发挥,再合在一起协商。
  这个模式有些新奇,但两位谋士没有异议,分别接过书写工具,开始落笔。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两人先后放下笔。
  刘昀先看了荀彧的手书,上面的内容较为简短,正是以此攻彼,正中要害的阳谋。
  而戏志才的策谋则偏向离间,更近似于阴谋。
  两种不同风格的谋略,核心却大同小异,都是从袁术这一方着手。
  刘昀想了想,便明白其中的原因。一来,他们二人对孙坚缺乏了解,但对袁术的性格、出身、行事风格都有一定的认知。二来,在孙坚试图向袁术投诚的这件事中,袁术才是占据主导权的那一个。
  刘昀将两份计谋放在案上,三个人又低声商讨了一番,敲定了最终的计策。
  ……
  南阳太守张咨收到孙坚的来信,要求他为义军供应粮草。
  刚看完信的那一刻,张咨简直想揉眼睛,看看是不是自己眼花了,否则,怎么会看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内容。
  区区一个长沙太守,撑死了与他同级,甚至按照地域与家世划分,孙坚还得矮他一头,有什么底气向他讨要粮草?
  就算是荆州刺史,也做不到这么理直气壮。
  张咨第一反应是孙坚找茬来的。他和孙坚无冤无仇,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毫无关系,两人的治所中间还隔了四个郡,长沙太守孙坚向同为太守的他讨要粮食,这不是找茬是什么?
  他连忙召集郡治的官员与自己门人,把孙坚送来的信交给众人传递,问他们怎么看。
  大部分人都觉得匪夷所思,觉得这孙坚怕不是喝酒喝多了,昏了头,这才要粮要到了南阳太守头上。
  有一小部分人觉得这或许只是单纯的筹粮与试探。毕竟,董卓在京中倒行逆施,许多地方官员都看不下去。有人选择明哲保身,自然也有人身先士卒。或许这个孙坚就是身先士卒的那一个,来找他们郡守当盟友来了。
  只有极少数人皱了皱眉,觉得来者不善。
  众人各抒己见,大部分都认为不应理会对方这个离谱的要求,小部分认为,可以随便提供一些,就算不答应,也不要把关系弄得太僵,伤了对方的颜面。
  在此起彼伏的提议中,张咨注意到一个王姓的从事紧紧皱着眉,欲言又止,却又始终不肯发言。
  张咨觉得奇怪,点了王从事的名字:“子渊有何高见?”
  王从事吓了一跳,惊惶不定地看向张咨,嗫嚅不安。
  张咨越加觉得奇怪,这王从事虽然腼腆懦弱,往日却从未露过如此失态的模样。他再次点了王从事的名,此时已隐隐多了一分不悦与不耐:
  “子渊若有不同见解,但说无妨,我绝不会怪罪。”
  王从事抖着唇,鼓着勇气道:“在下只是想到昨日听到的传言……不免胡思乱想。”
  “是何传言?”
  王从事几经犹豫,小心地走到张咨身边。
  张咨警觉地看着他,但没有阻止他的靠近。
  随即,王从事凑到他的耳边,小心地说了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