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嫁给白月光 第1节(2 / 4)
苏宜宁后面的话没能说出来。
孟雅兰并非不明事理的家长,也理解女儿在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对相亲这件事的抗拒。可有些事,不是人想推就能推的。她在电话那边好言好语地劝:“安安我已经接回来了,这会儿你爸在陪着玩乐高,乖着呢,你就别操心了。今天这小伙是陈老师介绍的,听说是她老姐妹的儿子,工作好,人也挑得很,才耽搁到三十岁还没结婚。你说我们这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也不好总让人没脸,你就当帮妈妈忙,过去应付一下……”
苏宜宁嘀咕:“你也说了人挑得很,怎么就觉得人家能看上我一个离异还带孩子的?”
“呸,离异怎么了。再说了,那是陈老师主动找的我,又不是我上赶着求的她。宁宁你听我说……”
“好好好,知道了,我去!”
苏宜宁一个头两个大,连忙应允,制止了那边继续发挥。
扣上头盔,她骑上电动车出发。
孟雅兰女士说的那家咖啡厅她知道,先前也去过几次,的确不远,去一趟并不费事。可骑行上路,冷风迎面而来的瞬间,滋味还是相当酸爽。
平时十分钟的路程,硬是被她以龟速拖到了小二十分钟。
六点半,将电动车停到商场楼下停车区,她摘下头盔随手挂好,又将钥匙拔掉装进了斜挎的链条小包,抬步往咖啡厅里走。
他们家晚餐很准时,基本都在七点。吃完饭收拾好厨房,临近八点,她爸妈会出门遛弯消食。
她得陪安安,玩耍洗漱,九点上床,聊一聊这一天在幼儿园的事,然后读会儿绘本,将小人儿哄睡着。
满打满算,她最多能进去待一小时左右。
打定主意速战速决,苏宜宁将散乱在鬓边的长发往耳后拨了拨,定定神,推开了咖啡厅厚重的玻璃门。
这个时间,咖啡厅人不算很多,毕竟里面只有饮品、甜点和几样乏善可陈的简餐。正儿八经想吃饭的都会约到商场楼上,那里面有几十家环境不错的餐厅等着迎客。
也许,对方有着跟她一样的考虑,才会约在咖啡厅见面。
这样想着,苏宜宁将目光定在靠窗一个沙发位上。
那里坐着一个穿青色polo衫的男人。男人中等身高,正低着头,百无聊赖地摆弄手机。
“您好,请问……”
她走过去,刚起了个头,便被男人打断,“你是苏宜宁?”
“对,不好意思,有点晚了。”
苏宜宁在他对面的位置落座,语气里几分抱歉。
侯斌等了有一会儿,问话时语气不耐,目光落在她脸上、身上,打量了几秒,脸色缓和,问:“喝点什么?”
“乌龙拿铁,谢谢。”
侯斌抬手唤过服务生重复了一遍,再次看向她,“听陈阿姨说,你不是美术老师吗?怎么教个小学美术还得正点下班?”
苏宜宁母亲孟雅兰是初中地理老师,父亲苏广平出身本地书香世家,书画造诣颇高,在省内小有名气。苏宜宁从小学画,天分比不过父亲,用他的话来形容“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可到底家学底蕴在那儿,高中毕业那年,她以专业课前几的排名,考入了a市美院。
父亲名声和人脉兼具,而她也并非真的朽木,大二下学期,开始稳定地给杂志社供稿,也时常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接点私活,收入完全覆盖生活费。
考编制,拿一个铁饭碗,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本不在她人生规划里。
婚姻带给她的,好像并非只是受一次伤、认清一个人、多了一个孩子那么简单……
沉默了几秒,苏宜宁将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思绪赶走,温和地笑了笑,“虽然教美术,但时间上和其他老师也没什么区别,一样早出晚归。” ↑返回顶部↑
孟雅兰并非不明事理的家长,也理解女儿在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对相亲这件事的抗拒。可有些事,不是人想推就能推的。她在电话那边好言好语地劝:“安安我已经接回来了,这会儿你爸在陪着玩乐高,乖着呢,你就别操心了。今天这小伙是陈老师介绍的,听说是她老姐妹的儿子,工作好,人也挑得很,才耽搁到三十岁还没结婚。你说我们这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也不好总让人没脸,你就当帮妈妈忙,过去应付一下……”
苏宜宁嘀咕:“你也说了人挑得很,怎么就觉得人家能看上我一个离异还带孩子的?”
“呸,离异怎么了。再说了,那是陈老师主动找的我,又不是我上赶着求的她。宁宁你听我说……”
“好好好,知道了,我去!”
苏宜宁一个头两个大,连忙应允,制止了那边继续发挥。
扣上头盔,她骑上电动车出发。
孟雅兰女士说的那家咖啡厅她知道,先前也去过几次,的确不远,去一趟并不费事。可骑行上路,冷风迎面而来的瞬间,滋味还是相当酸爽。
平时十分钟的路程,硬是被她以龟速拖到了小二十分钟。
六点半,将电动车停到商场楼下停车区,她摘下头盔随手挂好,又将钥匙拔掉装进了斜挎的链条小包,抬步往咖啡厅里走。
他们家晚餐很准时,基本都在七点。吃完饭收拾好厨房,临近八点,她爸妈会出门遛弯消食。
她得陪安安,玩耍洗漱,九点上床,聊一聊这一天在幼儿园的事,然后读会儿绘本,将小人儿哄睡着。
满打满算,她最多能进去待一小时左右。
打定主意速战速决,苏宜宁将散乱在鬓边的长发往耳后拨了拨,定定神,推开了咖啡厅厚重的玻璃门。
这个时间,咖啡厅人不算很多,毕竟里面只有饮品、甜点和几样乏善可陈的简餐。正儿八经想吃饭的都会约到商场楼上,那里面有几十家环境不错的餐厅等着迎客。
也许,对方有着跟她一样的考虑,才会约在咖啡厅见面。
这样想着,苏宜宁将目光定在靠窗一个沙发位上。
那里坐着一个穿青色polo衫的男人。男人中等身高,正低着头,百无聊赖地摆弄手机。
“您好,请问……”
她走过去,刚起了个头,便被男人打断,“你是苏宜宁?”
“对,不好意思,有点晚了。”
苏宜宁在他对面的位置落座,语气里几分抱歉。
侯斌等了有一会儿,问话时语气不耐,目光落在她脸上、身上,打量了几秒,脸色缓和,问:“喝点什么?”
“乌龙拿铁,谢谢。”
侯斌抬手唤过服务生重复了一遍,再次看向她,“听陈阿姨说,你不是美术老师吗?怎么教个小学美术还得正点下班?”
苏宜宁母亲孟雅兰是初中地理老师,父亲苏广平出身本地书香世家,书画造诣颇高,在省内小有名气。苏宜宁从小学画,天分比不过父亲,用他的话来形容“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可到底家学底蕴在那儿,高中毕业那年,她以专业课前几的排名,考入了a市美院。
父亲名声和人脉兼具,而她也并非真的朽木,大二下学期,开始稳定地给杂志社供稿,也时常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接点私活,收入完全覆盖生活费。
考编制,拿一个铁饭碗,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本不在她人生规划里。
婚姻带给她的,好像并非只是受一次伤、认清一个人、多了一个孩子那么简单……
沉默了几秒,苏宜宁将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思绪赶走,温和地笑了笑,“虽然教美术,但时间上和其他老师也没什么区别,一样早出晚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