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 第6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久后,颜宁掌握到了技术定位后的发现。
  “吴文雄很谨慎,这个号码大部分时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但他曾在5号晚上十点钟左右短暂开过一次机,我们通过接收信号确定了所在基站的地点,他就位于海淀区西北旺以西一带。”
  “西北旺以西?那就很可能是海淀区范围最广的苏家坨和温泉地区了。”安维东说道。
  安维东知道,靠监控基站连接数据来定位手机的方式只能掌握到大概范围,但是这个范围过大,后续的筛查仍如大海捞针。
  这个时候,颜宁突然开口道:“其实只要他还在北京,这件事反而更容易了。”
  “怎么说?”安维东眼前一亮。
  颜宁看向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的海淀区地图,嘴角也微微上扬:“需要我们配合他一起演场戏。而这场戏的主角,就在你的手上。”
  第78章 09、那年我们相遇,从此大江东去
  夜幕中,这座建于80年代的某国营纺织厂员工家属楼静悄悄的。
  那个年代,在国营厂工作是无限风光体面的,一朝进厂便可保证终生稳定无忧,并被人们称作“铁饭碗”。
  但随后,一场浩浩荡荡的下岗潮来袭,无数下岗的技术骨干失去了收入来源,以至于到菜场逡巡徘徊,甚至捡拾菜叶果腹。恰逢这是改革开放后的黄金时代,大量改制的国企和私营企业崛起,人们都说“富人跑海南、穷人跑深圳”,因此一批批公务员辞职下海,全社会风靡着做生意当老板的风气。
  然而,快活只是当下的、伤痛才是刻骨的,那些视“下岗潮”为终生梦魇的人始终不愿意承认,国企改制和下岗潮是后来经济起飞的基础,而“国退民进”的改革红利则一直维持到现在。
  此刻,这座伫立在西五环外的家属楼就埋葬着这样一段悲剧:据说,曾有一对厂里的双职工夫妻被裁员下岗,两人走投无路,只能开煤气自杀。直到厂里财务察觉到异常并报警后,才发现家里的两具尸体已在盛夏季节腐烂了将近一个星期。自杀时,女职工已经怀孕28周了。
  或许,正因为有大时代背景的衬托,那些小人物才格外无奈。后来,这里拆迁无望,楼房又年久失修,越来越多的住户们因嫌晦气而搬走。
  每当夜幕降临时,这座小区亮起灯的窗户还不足三分之一。
  8月6日晚上九点,北京海淀。
  在家属楼的某一套房子里,吴文雄悄悄躲在卧室的窗前,并透过窗帘的缝隙窥探外界的动静。原来只是一位老人遛弯后回家,并颤颤巍巍地进了别的单元楼。
  墙上的时钟指针已经走到了九点的刻度,那个人还是没有回来。他在去超市前曾告诉过吴文雄,说他在八点半之前肯定会回家。
  吴文雄靠着墙面坐在了地上,他闭着眼睛。窗外传来了隔壁小区广场舞的配乐,从《千年等一回》播到了《千万次的问》。
  不知过了多久,音乐声渐渐隐去,想必那群中老年舞友都已告别回家。
  吴文雄在黑暗中睁开双眼,时间已是九点半了。
  他缓缓掂量着手机,犹豫再三后长按了开机键。
  今天开机启动的时间比以往要漫长许多。几秒钟后,吴文雄的手机接收到了一条信息,是那个人在五十分钟前的20点44分发来的:
  “我被狮子拦下,你速想办法离开。”
  这一刻,吴文雄慌了,他飞快地收拾起行李,并抄起那把藏在枕头下的尖刀,牢牢地握在手中。
  就在这个时候,吴文雄的手机竟然响起了来电提醒,他心中一惊。直到看见来电人后迟疑了两秒,他还是接听了。
  电话那头,鲁志明热情洋溢地说:“喂,乔师傅,还记得我吧?我是2号那天帮您处理电缆的小鲁。”
  “你打错了。”吴文雄准备挂断。
  “乔师傅,您近期还能搞点货吗?京外有个大老板要在9月前收大量货,不瞒您说,他给的价钱特别爽快,您又是个爽快人,我才想着第一个给您打电话呢。”
  吴文雄的手指松动了一些,问道:“你刚才说,要去京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