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 第4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61章 16、剧场高朋满座,府宅门庭冷落
  2017年秋夜,山东某座大剧院内座无虚席,音乐剧《齐鲁酒歌》的演职人员们登台谢幕,博得观众们雷动的掌声。
  剧目结束后,媒体记者们早早等候在剧院大厅,准备采访该剧目的主创人员。此前导演曾特意嘱咐吴霜,让她作为本剧的服装总监接受采访。
  聚光灯中,记者在剧目展板前进行开场白:
  “观众朋友们,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音乐剧《齐鲁酒歌》今晚在山东大剧院进行了首场演出。据悉,该剧以齐桓公称霸的典故为主线,再现春秋时期齐国的强盛历史,表达齐桓公对家国的大爱情怀。我们荣幸地采访到该剧的服装总监——魏无霜女士,听她讲讲创作中的心得。”
  这时,四五家省级媒体同时将镜头对准吴霜。
  镜头前的吴霜妆容精致且谈吐自如,她说:“这部剧目集结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们,虽然我的资历不深,但我希望以青年人的视角,赋予那些厚重的历史以新的生命力。今晚服装造型的闪耀亮相,离不开总导演的带领和全剧组的共同努力。我会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令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就在这时,导演助理悄悄跑来,凑到吴霜耳边说:“魏老师,导演说您讲得很好,让您去剧场西门一趟,那边有几家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他让您替咱们这部剧多讲讲。”
  夜色渐渐深了,剧场外繁星满天。
  吴霜的高跟鞋一步步踩在光洁的大理石砖上,吴霜昂首挺胸地走向剧场西门,在多家媒体的灯光和镜头中,吴霜带着富有亲和力的笑容说道:“各位媒体老师好,我是这部剧的服装总监魏无霜。”
  接下来,吴霜从容不迫应对着来自媒体记者的各种提问、也有条不紊地承接他们抛来的各种话题,她的思维甚至还可以分神。
  吴霜透过密密麻麻的镜头,看到人们在剧场西门进进出出:有盛装出席、交谈甚欢的群众,也有风餐露宿、奔波卸台的场工。吴霜一边聊着春秋时期的服饰文化,一边望着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
  就在这时,吴霜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以为自己看错了,又盯着他看了好半天,直到那个身影在她的视野中转瞬即逝。
  “魏老师?”记者们忍不住提醒道。
  “啊?”吴霜回过神。
  “您没事吧?”
  “没事,我刚才讲到了哪里?”
  “尊王攘夷,不然您再重讲一遍吧。”
  “好的,由于中原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进犯,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
  吴霜迅速调整好状态,似乎像无事发生一般。她说时至今日,这段称霸中原的历史仍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而中国青年则应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永远保持着开拓进取的勇气。
  这时,一对青年男女捧着向日葵花束走来,并献给了吴霜,这应该是总导演安排的托儿。
  但媒体记者也乐意看到这种场面,他们最后问道:“您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出不负时代和人民的作品。”吴霜说。
  采访终于结束了,吴霜迫不及待地跑出剧场西门外。
  剧场外停着一辆货车,工人们来来往往,拆卸下展板和横幅准备运走。
  门口的吸烟处旁,有几位舞美部门的同事聚在一起抽烟,他们似乎正聊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的事。
  他们见到吴霜慌张的样子,急忙打招呼:“魏老师,您找谁?”
  “我不找人,降温了室外冷,各位老师注意别着凉。”吴霜温柔地微笑道。
  天气真的变冷了,更加印证了“北京没有初秋”这句话。就像每年的8月底9月初,人们还来不及欣赏街边金灿灿的银杏,就迎来了气象台的降温预警:夏天结束了,冬天就快到了。
  进入10月中旬,市民们陆陆续续收到市公园管理中心的短信,提示大家又到了香山公园观赏红叶的客流高峰期。其实,大部分在北京的上班族是没有观赏红叶的意向的,但“红叶季”的宣传倒很受家庭客群的青睐。早在吴霜和顾天宇结婚前,她就向顾天宇描绘过她对香山红叶的向往,那时他俩还有浓情蜜意的约会、吴霜还会表达她对婚后生活的幻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