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 第11节(2 / 4)
“我也是。”袁良挤出一丝笑容,勉强从病床上艰难坐起。
这是一对昔日童年时期形影不离的玩伴,他们回忆起了2009年以后的这崭新十年。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到即将而来的第七次,人潮如海的中国南下东进地在他乡与故土间迁徙;从通信行业正式进入3g时代到势不可挡的5g潮流,昔日让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满的2g彩铃业务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从逢站必停的绿皮火车到畅通无阻的高铁,几经提速的交通铁路网像极了步履不停的发展脚步。
都说“十年巨变”,这时间也足以让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变得形同陌路。那些青春时的飞扬激情,早已像移动支付时代的“现金找零”一样,逐渐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
第14章 02、外汇兑换特权,电报编码流年
1995年,袁良的母亲王月娥带着百货大楼的采购任务,从兰州来到北京出差。
5月下旬的周末午后,王月娥在邮政储蓄银行向单位汇完款。她刚走出邮局,就看到不远处的人群熙熙攘攘,人们在喊着什么“外汇券”,王月娥也关心地去凑了凑热闹。
她在兰州就职的百货大楼也有进口商品专区,每次看到那些进口彩电、冰箱、瑞士手表和人头马洋酒,王月娥羡慕得不得了。可是今年1月份,外汇券不就停止流通了吗?还没等王月娥详细听清楚北京这里的汇率是多少,就见路边的便衣警察们冲了上来,把几名正在高价收购外汇券的不法分子抓了个正着。
混乱中,人群四下散去,王月娥摇了摇头,打算坐公交车回招待所。正当她走向公交车站时,不知从哪里冲过来一个小男孩,猛地抱住了她的腿:“妈妈!”
王月娥吓了一跳,抬起头就看到一位面容黑瘦的中年男人拉扯着小男孩的书包,嘴里振振有辞:“你这兔崽子又犯病了吧?像条疯狗似的乱扑人,不打你是不长记性。走,跟我回去!”
“妈妈!”那个小男孩还是死死地抱着王月娥的腿,并抬头看了她一眼。他清秀的眉眼间,透露着一种不符合这个年龄的机灵神色。
只是在那一瞬间,王月娥突然缓过了神来,她一把牵起小男孩的手,将他护到了身后。
“哎你这婆娘,怎么当街抢别人家的孩子?”黑瘦的男人高声喊着,吸引了路人们的围观:“大家给评评理,光天化日的人贩子抢孩子了!”
“你喊,再喊大点声。”王月娥乐了,指了指他们的身后:“你知道那群人是干什么的吗?是便衣。他们刚逮了几个高价收外汇券的,估计车里的位置还够。”
听到是警察,黑瘦男人的嚣张气焰泄下来一半,他骂骂咧咧的,转身就要溜。围观的群众见状不乐意了,很快有义愤填膺的市民逮着了他,拉扯着去找便衣警察了。
王月娥这时才松开了小男孩的手,手心因为紧张而汗涔涔的。她看着这个比自己儿子小些的男孩,蹲下身与他平视:“还挺聪明的,你爸爸或者妈妈呢?”
小男孩抬起手,他手指的方向正是王月娥刚走出来的那家邮局。
邮局门口,胡丹阳已是急得团团转。她刚刚给正在合肥出差的颜振农发完电报,本是想删两三个字省下点费用,可就是这么一犹豫一盘算,完全没留神身边5岁的颜宁偷偷溜出邮局看警察逮人的热闹去了。等她发完电报,才发现大厅里已经不见了颜宁的踪影。
望着颜宁全须全尾地被王月娥牵了过来,胡丹阳喜极而泣地抱住了儿子,连连向王月娥表示感谢。王月娥笑呵呵的,好奇地问起了颜宁:“刚刚路上行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就认准我抱上腿不撒手了?”
“您刚刚也在邮局里办事,我和妈妈排队的时候见过您。”颜宁说。相比胡丹阳急得满头大汗,他的表情倒像是没事人一样。
在得知颜宁是警察之子后,王月娥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说呢,怪不得这孩子的反应够机灵的,原来爸爸是警察呀。看来平时没少受熏陶,随爸爸!”
“幸亏您今天搭了把手,不然估计他已经被人贩子抱进了车,那可真就是大海捞针了。”胡丹阳的脸上一直挂着歉意和谢意:“这么大的人情,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才好。”
“什么谢不谢的。我也有个儿子,看见人贩子做伤天害理的事,哪有不帮之理?”王月娥急忙摆了摆手,摸起了颜宁的头:“看着比我儿子小一些,你几岁了?”
“五岁。”颜宁脆生生地说。
“我那儿子七岁,今年要上小学啦。”提起袁良,王月娥的表情也是满满的骄傲。
“那可真是缘分呀。”胡丹阳牵着颜宁,三个人一起向邮局外面走:“听您口音,是外地来京的吧?”
“对,甘肃兰州。百货大楼要采购,派我出差过来了解行情和市场,打打前站。”
“您也是在百货大楼工作?”胡丹阳瞪大了眼睛,言语之中充满了惊喜:“我也是,我在家电部,您呢?”
“我也是家电部!”王月娥拍起了手,哈哈大笑着。
说话间,三个人已经行至了路边。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后,胡丹阳表示无论如何都要请王月娥吃顿饭表示感谢。
“吃饭就不用了,怪破费的。”王月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提出了一个小心愿:“来之前同事们都羡慕我,说什么‘出差即旅游’,可我这来了两天,北京哪儿都还没去转过呢。看地图上这里离天安门近,就想你能不能给我指个路?我去天安门看看,回去也好给儿子和同事们有的可讲。” ↑返回顶部↑
这是一对昔日童年时期形影不离的玩伴,他们回忆起了2009年以后的这崭新十年。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到即将而来的第七次,人潮如海的中国南下东进地在他乡与故土间迁徙;从通信行业正式进入3g时代到势不可挡的5g潮流,昔日让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满的2g彩铃业务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从逢站必停的绿皮火车到畅通无阻的高铁,几经提速的交通铁路网像极了步履不停的发展脚步。
都说“十年巨变”,这时间也足以让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变得形同陌路。那些青春时的飞扬激情,早已像移动支付时代的“现金找零”一样,逐渐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
第14章 02、外汇兑换特权,电报编码流年
1995年,袁良的母亲王月娥带着百货大楼的采购任务,从兰州来到北京出差。
5月下旬的周末午后,王月娥在邮政储蓄银行向单位汇完款。她刚走出邮局,就看到不远处的人群熙熙攘攘,人们在喊着什么“外汇券”,王月娥也关心地去凑了凑热闹。
她在兰州就职的百货大楼也有进口商品专区,每次看到那些进口彩电、冰箱、瑞士手表和人头马洋酒,王月娥羡慕得不得了。可是今年1月份,外汇券不就停止流通了吗?还没等王月娥详细听清楚北京这里的汇率是多少,就见路边的便衣警察们冲了上来,把几名正在高价收购外汇券的不法分子抓了个正着。
混乱中,人群四下散去,王月娥摇了摇头,打算坐公交车回招待所。正当她走向公交车站时,不知从哪里冲过来一个小男孩,猛地抱住了她的腿:“妈妈!”
王月娥吓了一跳,抬起头就看到一位面容黑瘦的中年男人拉扯着小男孩的书包,嘴里振振有辞:“你这兔崽子又犯病了吧?像条疯狗似的乱扑人,不打你是不长记性。走,跟我回去!”
“妈妈!”那个小男孩还是死死地抱着王月娥的腿,并抬头看了她一眼。他清秀的眉眼间,透露着一种不符合这个年龄的机灵神色。
只是在那一瞬间,王月娥突然缓过了神来,她一把牵起小男孩的手,将他护到了身后。
“哎你这婆娘,怎么当街抢别人家的孩子?”黑瘦的男人高声喊着,吸引了路人们的围观:“大家给评评理,光天化日的人贩子抢孩子了!”
“你喊,再喊大点声。”王月娥乐了,指了指他们的身后:“你知道那群人是干什么的吗?是便衣。他们刚逮了几个高价收外汇券的,估计车里的位置还够。”
听到是警察,黑瘦男人的嚣张气焰泄下来一半,他骂骂咧咧的,转身就要溜。围观的群众见状不乐意了,很快有义愤填膺的市民逮着了他,拉扯着去找便衣警察了。
王月娥这时才松开了小男孩的手,手心因为紧张而汗涔涔的。她看着这个比自己儿子小些的男孩,蹲下身与他平视:“还挺聪明的,你爸爸或者妈妈呢?”
小男孩抬起手,他手指的方向正是王月娥刚走出来的那家邮局。
邮局门口,胡丹阳已是急得团团转。她刚刚给正在合肥出差的颜振农发完电报,本是想删两三个字省下点费用,可就是这么一犹豫一盘算,完全没留神身边5岁的颜宁偷偷溜出邮局看警察逮人的热闹去了。等她发完电报,才发现大厅里已经不见了颜宁的踪影。
望着颜宁全须全尾地被王月娥牵了过来,胡丹阳喜极而泣地抱住了儿子,连连向王月娥表示感谢。王月娥笑呵呵的,好奇地问起了颜宁:“刚刚路上行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就认准我抱上腿不撒手了?”
“您刚刚也在邮局里办事,我和妈妈排队的时候见过您。”颜宁说。相比胡丹阳急得满头大汗,他的表情倒像是没事人一样。
在得知颜宁是警察之子后,王月娥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说呢,怪不得这孩子的反应够机灵的,原来爸爸是警察呀。看来平时没少受熏陶,随爸爸!”
“幸亏您今天搭了把手,不然估计他已经被人贩子抱进了车,那可真就是大海捞针了。”胡丹阳的脸上一直挂着歉意和谢意:“这么大的人情,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才好。”
“什么谢不谢的。我也有个儿子,看见人贩子做伤天害理的事,哪有不帮之理?”王月娥急忙摆了摆手,摸起了颜宁的头:“看着比我儿子小一些,你几岁了?”
“五岁。”颜宁脆生生地说。
“我那儿子七岁,今年要上小学啦。”提起袁良,王月娥的表情也是满满的骄傲。
“那可真是缘分呀。”胡丹阳牵着颜宁,三个人一起向邮局外面走:“听您口音,是外地来京的吧?”
“对,甘肃兰州。百货大楼要采购,派我出差过来了解行情和市场,打打前站。”
“您也是在百货大楼工作?”胡丹阳瞪大了眼睛,言语之中充满了惊喜:“我也是,我在家电部,您呢?”
“我也是家电部!”王月娥拍起了手,哈哈大笑着。
说话间,三个人已经行至了路边。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后,胡丹阳表示无论如何都要请王月娥吃顿饭表示感谢。
“吃饭就不用了,怪破费的。”王月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提出了一个小心愿:“来之前同事们都羡慕我,说什么‘出差即旅游’,可我这来了两天,北京哪儿都还没去转过呢。看地图上这里离天安门近,就想你能不能给我指个路?我去天安门看看,回去也好给儿子和同事们有的可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