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 第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到案发现场的502室,法医师们正准备搬运尸体回去解剖。安维东已经提取完迎客松花盆上的那两枚指纹,向江建军汇报着最新进展:“经初步勘验,这里确实是第一案发现场。”
  江建军叮嘱着安维东,采集好西门电线杆留有血迹的通缉令和土壤样本带回去化验:“天亮前就去,不然气温回升把冰层融化了更麻烦。”
  就在这时,502室外突然传来一阵愈发沉痛的哭泣声。一位悲伤欲绝的老人奋力想闯进门内,在警察们的阻挡和扶持下昏迷在门口。
  江建军怒气冲冲地转过头,呵斥着安维东:“家属怎么来了?不是让你瞒住吗!”
  一边是安维东委屈地解释,另一边是法医师们加快速度搬运尸体。江建军急得对那群围在晕倒老人身边的警察说:“愣着干什么?送医院啊!用专车送!”
  就在大家加快速度撤离现场之后,江建军望着满地凝固的血迹出神。直到守在门口的警察轻轻地提示他:“江队...”
  一位7岁的小男孩正站在门口,安静地盯着地面上的尸体痕迹固定线。
  江建军快步走过去,一把捂住了他的眼睛。
  “别看。”江建军说。
  男孩在一双宽大手掌的保护下哭了出来。起初先是几声脆弱的抽泣,随后放声着钻进了江建军的怀里。江建军安抚着男孩瘦小的后背,掌心里全是他滚烫灼热的泪水。
  窗外传来了小年夜阖家团圆的歌曲,是江建军为数不多听过的港台歌曲里的一首:
  “
  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春天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
  序·03、服务生活保障,惠及万家百姓
  2月的第一个日出如约而至,长安街头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街角的报刊亭摆放上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人民日报》,头版的标题叫做《进万家门暖万人心》。
  “
  连日来,北京市各级领导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监督市政府制定的‘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使困难职工从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本台记者将持续关注。
  ”
  市局一夜灯火通明,江建军面前的烟灰缸盈满而溢。听着央视正在播出的早间新闻,江建军看向安维东搬进来的一摞材料。
  “这是钱所长连夜调过来的户籍业务登记材料,涵盖了一周内颜振农经办的居民信息。”安维东把厚厚的文件放在江建军的办公桌上,喘了口气:“每份材料基本都是手写的几十页,上百页的也有。”
  江建军拿起最上面的一本,蓝色墨水的钢笔正楷字迹工整而严谨:“全吗?”
  “也不太全。比如一些要‘农转非’的材料,民警们需要去实地家访做背景调查。而这些正接受背调的居民信息,颜振农还没有正式填写进户籍登记的材料里。”
  “那好。”江建军站起身,重重地拍向那一摞材料:“安排人手,去挨个走访这些已经登记在册的居民。”
  “顺子他们去地安门派出所了。听说巡警在辖区内发现两名形迹可疑的外地人,以为没有三证就要例行检查。一检查不得了,一沓子钞票哗啦啦地洒了满地,路边黄包车师傅都看呆了,直接撞到了绿化带里。听说是拐卖妇女的人贩子,流窜作案完到北京来挥霍。派出所不敢动,打电话来刑警队让我们把人带走。”
  “那大壮他们呢?我记得他们一直在整理安定门抢劫农行运钞车案子的卷宗,但上周已经把材料和证据都移交给检察院了。”
  “您忘了?年初加油站持枪抢劫案的犯罪嫌疑人抓着了,他们这两天在忙着提讯。”安维东收拾好桌面的文件:“警力不太够,不然我去走访吧。”
  “不,还是等顺子他们回来吧。你跟我走,咱直接去派出所户籍室。”说话间,江建军拍了拍安维东的肩膀:“昨天晚上在案发现场吼了你,别往心里去啊。”
  安维东有些意外,但很快笑了起来:“马上九点了。江队,我先下楼开车。”
  初升的阳光温暖而明媚,光芒似乎能驱散昨夜的阴霾。天没亮就排队的群众们,把派出所挤得水泄不通。江建军把那辆军绿色敞篷的北京吉普bj212停在门口,走进了平房小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