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药方 第84节(3 / 4)
就加爵而言,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索取的亲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最外围的是同村的乡亲父老,这里面有只知道名字,但没什么来往的。也有曾经交往非常密切的,像什么邻里的大爷奶奶、叔伯婶子,以及那些从小一块长大的发小朋友。
对于这类人,加爵最初的策略跟当初结婚那天说的差不多,只要不违背党纪国法,能办的都尽量给办了。
可问题是,很多拖请的事儿不是合规合法的,另外,就是合规合法的事,也不能总办,否则一天到晚托请的人不断,传出去好说也不好听呀。
所以加爵开始不断拒绝乡亲们的托请,这一拒绝麻烦来了。
关系远的私下抱怨他,“当官了,门槛儿高了,瞧不起人了。”
关系近的则干脆指着鼻子骂他,“以前天天在我们家吃,在我们家喝,就是新衣服我每年都给你做一件,现在求你办这点事,你都不给办,你还是人吗?”
“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初你掏鸟蛋从树上掉下来,险些没死了,是谁拉你去的医院,又是凑钱谁给你做的手术?都说沈放不是东西,你比沈放还不是东西!”
……
被相亲们这样贬损,加爵心里也不是滋味。
可有些事,他真的没法帮。比如,自己孩子偷养殖场的鸡蛋,被人发现制止,不但不听,反倒给人打了。结果警察来了,刑事拘留,他们让加爵去捞人。
再比如,孩子要结婚,但年龄不够,民政部门不给登记,可是肚子又被人搞大了,出不了这个丑,找加爵帮忙让民政部门放行。
至于说在镇里的公共项目——水利、绿化、修路——中,为自己或家人谋个活儿或者差事,就更多了。
你说谁遇上这事谁不头疼呀,所以那段时间加爵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家。村里人的白眼不说,父母的唠叨也受不了。
好在一年半后,他再次破格提拔,晋升为镇长。当上镇长后,镇里给他和小雪配了套带小院的房子,就在镇委大院里头。
这下他躲了,父母遭殃了。
村里人把愤怒都投射到二老身上,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老人哪受得了呀。所以一见到儿子就唠叨。
“咱们老王家自从你太爷爷搬到这儿,就一直是厚道人家,你可不能忘本呀。你说你这个也不帮,那个也不管,让我和你妈这个老脸往哪放呀?”
“可不是吗,你就说咱们斜对门的张二婶吧,多好的一个人呀,见面就跟我打招呼,夏天给送菜,冬天给挑水。你这一不管他儿子找工作,她菜也不给了,水也不挑了,就是见面也是爱答不理的,你说我这招谁惹谁了?”加爵妈妈也满腹牢骚。
这个张二婶,人确实不错,她有个儿子大学毕业,工作没找落,托加爵在县给找份工作。
说实话,如果这工作是在镇里找,加爵也就帮了。可是张二婶和儿子心气挺高,既然都上大学了,就不想再回镇里了。他们要加爵在县城帮着找份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的工作。
这下加爵犯难了,因为不像镇里用人,只要水平差不多,他直接说句话就行了。在县里他得动用关系,这关系一用就是人情,将来一还就难免有利益输送,为了避免以后惹下麻烦,他思来想去给回绝了。
这一回绝就造成今天这种局面,不仅父母跟着吃挂老络,他自己也不好受。小时候,他没少吃张二婶家的东西,而且跟他儿子也经常一起玩,你说现在弄得……唉,除了一声叹息,什么也做不了。
可能有读者忍不住又说了,当官的又不是弱势群体,谁敢说三道四,动用权力收拾他,让他闭嘴。
说这话的人,不是太年轻,就是不谙世事。没错,当官的是有权,可那权力只能给陌生人用,给熟人不行。
你还别说是当官的,就是流氓、混混也都是在外村做恶,在本村反正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
所以为了避免乡情干扰,中国从古代就设计了流官制度。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异地为官在解放官员手脚的同时,往往又造成在体恤民情上的欠缺。
为了政绩,像什么核电站、焚烧厂、px项目,流官都敢给你上。本地官员虽说不一定肯定不上,但上之前他肯定得掂量掂量,毕竟那是他的家乡。
第五章 生命周期(17-18)
17 ↑返回顶部↑
最外围的是同村的乡亲父老,这里面有只知道名字,但没什么来往的。也有曾经交往非常密切的,像什么邻里的大爷奶奶、叔伯婶子,以及那些从小一块长大的发小朋友。
对于这类人,加爵最初的策略跟当初结婚那天说的差不多,只要不违背党纪国法,能办的都尽量给办了。
可问题是,很多拖请的事儿不是合规合法的,另外,就是合规合法的事,也不能总办,否则一天到晚托请的人不断,传出去好说也不好听呀。
所以加爵开始不断拒绝乡亲们的托请,这一拒绝麻烦来了。
关系远的私下抱怨他,“当官了,门槛儿高了,瞧不起人了。”
关系近的则干脆指着鼻子骂他,“以前天天在我们家吃,在我们家喝,就是新衣服我每年都给你做一件,现在求你办这点事,你都不给办,你还是人吗?”
“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初你掏鸟蛋从树上掉下来,险些没死了,是谁拉你去的医院,又是凑钱谁给你做的手术?都说沈放不是东西,你比沈放还不是东西!”
……
被相亲们这样贬损,加爵心里也不是滋味。
可有些事,他真的没法帮。比如,自己孩子偷养殖场的鸡蛋,被人发现制止,不但不听,反倒给人打了。结果警察来了,刑事拘留,他们让加爵去捞人。
再比如,孩子要结婚,但年龄不够,民政部门不给登记,可是肚子又被人搞大了,出不了这个丑,找加爵帮忙让民政部门放行。
至于说在镇里的公共项目——水利、绿化、修路——中,为自己或家人谋个活儿或者差事,就更多了。
你说谁遇上这事谁不头疼呀,所以那段时间加爵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家。村里人的白眼不说,父母的唠叨也受不了。
好在一年半后,他再次破格提拔,晋升为镇长。当上镇长后,镇里给他和小雪配了套带小院的房子,就在镇委大院里头。
这下他躲了,父母遭殃了。
村里人把愤怒都投射到二老身上,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老人哪受得了呀。所以一见到儿子就唠叨。
“咱们老王家自从你太爷爷搬到这儿,就一直是厚道人家,你可不能忘本呀。你说你这个也不帮,那个也不管,让我和你妈这个老脸往哪放呀?”
“可不是吗,你就说咱们斜对门的张二婶吧,多好的一个人呀,见面就跟我打招呼,夏天给送菜,冬天给挑水。你这一不管他儿子找工作,她菜也不给了,水也不挑了,就是见面也是爱答不理的,你说我这招谁惹谁了?”加爵妈妈也满腹牢骚。
这个张二婶,人确实不错,她有个儿子大学毕业,工作没找落,托加爵在县给找份工作。
说实话,如果这工作是在镇里找,加爵也就帮了。可是张二婶和儿子心气挺高,既然都上大学了,就不想再回镇里了。他们要加爵在县城帮着找份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的工作。
这下加爵犯难了,因为不像镇里用人,只要水平差不多,他直接说句话就行了。在县里他得动用关系,这关系一用就是人情,将来一还就难免有利益输送,为了避免以后惹下麻烦,他思来想去给回绝了。
这一回绝就造成今天这种局面,不仅父母跟着吃挂老络,他自己也不好受。小时候,他没少吃张二婶家的东西,而且跟他儿子也经常一起玩,你说现在弄得……唉,除了一声叹息,什么也做不了。
可能有读者忍不住又说了,当官的又不是弱势群体,谁敢说三道四,动用权力收拾他,让他闭嘴。
说这话的人,不是太年轻,就是不谙世事。没错,当官的是有权,可那权力只能给陌生人用,给熟人不行。
你还别说是当官的,就是流氓、混混也都是在外村做恶,在本村反正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
所以为了避免乡情干扰,中国从古代就设计了流官制度。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异地为官在解放官员手脚的同时,往往又造成在体恤民情上的欠缺。
为了政绩,像什么核电站、焚烧厂、px项目,流官都敢给你上。本地官员虽说不一定肯定不上,但上之前他肯定得掂量掂量,毕竟那是他的家乡。
第五章 生命周期(17-18)
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