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新婚夜,包办婚姻也很甜! 第16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个渺小的,渴求知识的心灵,都在这第一堂课,燃起了一团星星之火。
  荡气回肠的情绪在每个同学心底奔腾,疯狂渴求知识,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在此刻点亮。
  “能考上这所大学的,都不是泛泛之辈。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班,也会出现一两个时代的先锋,我们拭目以待。”
  “好,现在请大家翻开目录,我们一起来看这学期给大家安排的课程。”
  “我们这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以伟人诗集,语录,还有国内外知名革命领袖,以及革命作家的著作为主。比如,鲁迅的著作集选了五篇课文,还有叶圣陶,矛盾,朱自清等众多作家的著作,以及国外革命领袖加里宁、爱伦堡等的著作。”
  “第一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篇课文研究文艺工作和革命工作的关系。我们的文艺,经过改革,许多革命著作进入大众的视野……”
  “我们要学习知识分子要和群众结合,要为群众服务,需要一个互相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许多痛苦,许多磨擦,但是只要大家有决心,这些要求是能够达到的……”
  一堂课两个课时,章教授兢兢业业站在讲台上,一刻也不停歇地讲课。
  同学们也认真听着,下课后还意犹未尽,跑到讲台找老师讨论着。
  这时候人们也比较单纯,一心想着学习知识,老师也潜心授业,不吃送礼那一套,所以为了学业,只能拼命努力证明自己。
  一上午上完课,林清雅只觉得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老师博览古今,对政治问题也有自己的了解,舍小我为大我,为国再为家,尽管在革海沉浮,也不为世俗所染,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如今自从各大高校教授回归,拨乱反正,掀起思想的改革浪潮,认真探讨的风气又回来了。
  第360章 患病离世
  这堂课,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播下一粒种子,待四年后生根发芽,开始滋养这片生长的土地。
  渺小亦是伟大。
  平凡的人亦可有信仰远大的志向。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于七十年代,便是甘愿做垫脚石的一代人。
  同学们青春洋溢的笑容里,没有彷徨,没有焦虑,没有茫然,有的是对未来的坚信和笃定!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上生长的时刻,往后接力赛跑的任何一代人都不容松懈!
  正午时分,一堆学生涌出教学楼,脸上洋溢不负韶华的自信昂扬,扑面而来的那种旺盛生命力,比春天的烈阳还耀眼。
  这时的学校里,走在路上同学,可以说任何一个,都是戴着校徽。
  尽管没有统一的校服,但是那一枚小小的校徽,却是别在最显眼的胸前,代表着首都师范学院学子的身份象征。
  莘莘学子对母校的荣誉感,强烈又赤诚。
  郭超英走在林清雅身边,笑容灿烂,“雅雅,下午没课,你要到食堂吃,还是回家吃?”
  这时因为课程组织构架刚开设,还不成熟,课程比较少,估计七八年下学期高考的那一届,课程设置就能比较完善了。
  但是每堂课都布置了作业,现代汉语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课文读后感。
  这种读后感,一般就是类似革命工作的思想报告。
  林清雅轻笑说:“我回家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