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35节(2 / 3)
贺兰敏点了点头:“是的,从上古时期起,就是天子代天牧民,然后分割九州,哦,不,不止是九州,就算是九州之外的荒服,也是分封的,就象拓跋部,就是黄帝的孙子,分封在了蛮荒之地的大鲜卑山,嘎仙洞一带,而我们贺兰氏的祖先,也是被炎帝黄帝分封过,只不过,我们一直在草原上游牧,最早是在贺兰山一带,所以得了此名呢。”
刘裕笑着点头道:“是的,但这种分封建国,成为诸侯,不是我刚才的那种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区别,我说的封建制,其实是中原的这种郡县制度,而且从政治体制上来说,绝大多数的提供生产,耕作的人,他们的身份,是农民,而不是奴隶,分封的不是诸侯,而是分出天下的土地,供百姓去种地,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向国家交税,交完税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这才是我说的封建。”
贺兰敏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这个封建是对普通百姓的啊,人身上,他们不再是奴隶,而是国家的子民,不能象奴隶主,大人们这样,对奴隶可以生杀予夺,对吧。”
刘裕正色道:“是的,奴隶制的时代,包括你们草原部落,是有大量奴隶的存在的,部落的大人,酋长,可以任意地打杀,买卖部落的奴隶,当然,比起上古时期,先秦时期,那种随意可以把奴隶当成畜生宰杀,甚至以成百上千的奴隶来祭祀祖先鬼神的可怕行径相比,已经好了很多啦。那样的世界,想想就如同地狱一般,我都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贺兰敏叹了口气:“在我们草原上,部落之间的攻杀,也会很可怕,有时候俘虏了对方整个部落的族人后,会进行车轮杀,就是身高高过大车的男人,哪怕是男孩,也要全部杀光,而女人则作为新的族人,为自己的部落生儿育女,这是不少部落的旧俗,但是,在草原上,弱肉强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强大,不会失败,如果这种车轮斩做得太多,那别的部落都会把这个部落看成魔鬼一般,要么彻底地臣服,要么会联手对付他们,一旦失败,那就是万劫不复。”
刘裕正色道:“所以,我们中原的周部落,周朝,之所以开始行仁义,开始了人类的时代,而杜绝了以前鬼神,祖先,人祭这些旧传统,也是因为知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凡事做得太绝情,树敌无数,早晚会自食恶果,所以周朝的开创,不仅是仁义,周礼的开始,也是正式地把人祭鬼神这些恶俗给终结,从此,才真正地开始了封建时代,天下的百姓,不再大部分是以前的如牲口一样可以随意宰杀的奴隶,不是再用于祭祀邪神的祭品,而是王朝的子民,是必须要保护的对象了。”
贺兰敏叹了口气:“我算是有些明白,你们中原人是怎么形成的这套风俗了,以前我们草原人经常会嘲笑你们中原人软弱可欺,不能快意恩仇,现在看来,反而是我们错得利害了,快意恩仇的结果就是不断地制造仇敌,一旦失败,就是会毁家灭族,这个滋味,我已经尝过了,只可惜,我明白得太晚,贺兰部已经没有了,不过,我大哥还是带了数万族人前来投奔大晋,刘裕,你说他们是封建王朝的子民,不再是奴隶时代的奴隶,我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善待他们,把他们变成跟大晋百姓一样的子民,而不是只利用他们当军户,用于战场,消耗他们。”
刘裕正色道:“我当然会这样做,不过,这需要我以后把贺兰部给解散,不再由你大哥,或者是你来统领,我要把他们编户齐民,变成和大晋农夫一样,种地捕鱼的百姓,你,愿意吗?”
第5446章 一心为公万世仰
贺兰敏的眼中光芒闪闪,胸口也在轻微地起伏着,看得出,她在作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久久,她才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编户齐民,是要打散我们的部落,跟拓跋硅一样,把我们的族人,分散到各地,分散到东晋的各个州县,各个村落,从此不再有贺兰部的这个称号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但我不会象拓跋硅那样,把你们的族人分到其他各部,让他们去当奴隶,任人宰割,我会让他们成为我们大晋的百姓,子民,跟我们汉人百姓一样,分给他们土地,农具,教会他们农耕之事,教会她们纺织之技,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和我们所有的大晋汉人百姓一样,平安,有希望地活下去。从此只有大晋的百姓,没有贺兰部的族人了。这个结果,你是否接受,贺兰夫人?”
贺兰敏咬了咬牙:“就不可以让他们继续保持一个部落的存在,划出一个县,半个县的土地给他们居住吗?我们的族人可以如你说的那样,都去学农耕之事,都去当普通的百姓,农夫,但是他们毕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甚至共一个祖父,曾祖父的亲人,如果我让你的子孙后代们也这样骨肉分离,背井离乡,甚至几百年,永远地也不能再相见,刘裕,你能接受吗?”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为了大晋的长治久安,我只能接受,因为这种世代血缘,关系太过紧密的族人,如果是继续保持部落的模式,形态,继续听命于一个族长,比如说听命于你大哥贺兰卢,然后你大哥的子孙们再去统领他们的子孙,那这些族人,就只知有族长,大人,不知有国家,只要这个族长,大人,起了异心,那就是整个部落都会反叛,这就是致乱之源啊。”
贺兰敏冷笑道:“搞的你们汉人就没有这种带头大哥,族长村霸们一样,刘裕,你自己也是京口大哥,你刘家也是世代威震乡里,世代为官吏,难道你就没反叛吗,你刘家就不用担心这种风险吗?”
刘裕微微一笑:“我是反叛了啊,对于桓玄的楚国来说,我不就是以京口大哥的身份,以我们刘家在京口世代的威望,一呼百应,建义成功了吗?我可以以大义的名份来反桓,也可以以同样的名义再反大晋,或者是反别的朝代,因为乡亲们认我这个京口带头大哥,胜过认同朝廷派来的刺史,郡守,县令们,贺兰夫人,我是成功了,再之前五胡乱华时期,刘渊,石勒他们也成功了,再后面一点,慕容俊,姚氏羌人,苻氏氐人这些部落首领们,也叛乱成功了,这些事情,我是不能允许在未来继续下去,甚至,这种部落首领们世袭不变的情况,我也不能允许,所有的百姓,他们效忠的只有国家,而不是某个个人,这是原则问题,没有的商量。”
贺兰敏喃喃道:“国家?可是国家不也是要由君主们统治的吗,你再怎么说人人平等,难道还真的可以让国家,让整个天下,从此再没有了世袭统治?”
刘裕点了点头:“当然不能再继续有,这是公权力和私人财产的区别,作为一个家庭,家族,可以把自己家的财产合法地流传下去,传子传孙,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财产上的优势,甚至是一些家学,教育,爵位继承的优势,让子孙比起别人有更好的起步资源,但这不代表,你有资格可以让自己任国家官职时的这些公权力,也直接传给子孙。说得清楚一点,你自己当过刺史,当过丞相,当过大将军,不代表你可以把这些官职,也传给子孙后代,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可以靠你的功劳带来的爵位,起步和教育有优势,从低级的官吏开始做起,如果真的有才能,那可以在后面立了功后升官晋职,但不能说上来就接替老子的官职,这点,必须推行于全天下,而且,会从我刘裕做起。”
贺兰敏哈哈一笑:“可是刚才你还说过,你有可能代晋自立,建立自己的王朝呢,既然是王朝,就还得是父死子继的这套,这不是和你这个理想冲突吗?”
刘裕沉声道:“我就算要自立,建立王朝,也不是因为要把权力世袭,而是因为现在这个世道,人们只认皇帝,只相信君权天授这套,我为了能把我们政策,强行地推行到全天下,变成法令,强制人接受,就只有用皇帝的权力才行,一旦让世人都接受人人平等这套理念,慢慢地我就会把皇帝从血缘传承变回禅让制度,并成为整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如有违背,天下共击之,这样的话,从我自己开始,就不再当皇帝了,那以后还怎么会有这种家族占有公权力,世世代代传承的情况出现呢?”
贺兰敏咬了咬牙:“只怕你没有这个本事,能活得足够长,来改变这一切,刘裕,你已经年过四旬,还能活多少年?你真的以为,区区数十年时间,就可以移风易俗,让千年以来的血缘传承,君权天授的制度,在你这里改变吗?”
刘裕的心潮澎湃,想到了后世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朗声道:“我相信,只要有那么一群可以抛弃小家,为了天下人的有志之士,只要有这么一个可以为了全天下人的未来,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只要有这么一些大公无私,心怀天下的人,想为了百姓谋福利,那短则二三十年,长则一百多年,这种风气的,理念的转变,一定可以发生,如果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私,也只是某些人开的头,几十年就做到,那从天下为私变成天下为公,就一定不能实现吗?如果不需要子孙后代祭祀自己,想要自己显灵发威,那成为天下人世代所景仰的圣贤,不比当一个把天下权力变成私权的族长,更受人尊敬吗?周公,孔子这些人,没有把权力,财富全给自己的子孙,而是给了弟子们,所以至今受到我们的尊敬,成为圣人,而夏启这个把禅让变成继承的人,又有几个人会崇拜他,怀念他?”
第5447章 骑术并非胡特长
贺兰敏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要想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恐怕不是你有一颗公心,靠着一身的正气就能实现的,虽然今天你几次几乎要说服了我,但我还是不看好你的行为,不过,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你想要取销掉贺兰部,让族人全部成为大晋的子民,虽然我知道你的本意很好,但你真的舍得放弃贺兰部族人的军事才能,不用他们骑马作战了,而是改为普通的农夫吗?”
刘裕点了点头:“就和血缘传承一样,这骑马也好,射箭也罢,这些军事技能,不应该是成为某个群体所独有的,这其实很危险,一旦把这些军事方面的才能,变成了某个群体,某个种族所垄断的,那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发起叛乱,这是古往今来无数的史实所证明的事。”
“而所谓的贺兰部族人也好,南燕的鲜卑族人也罢,他们的军事特长,还是集中在因为游牧生活,所带来的马术,射猎之道上的精通,相对于绝大多数人以农耕为生的晋国百姓来说,这是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只是暂时的,入晋之后,不会象在草原时期有大片的草原,马场,骑射之道,会慢慢地退化,而以骑射之能,作为自己特立独行,与晋国汉人百姓区别的地方,这是不可取的,之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教训。”
“曹操引五部匈奴入魏,想要利用他们的骑术,箭术,马刀这些本事,为他一统天下作出贡献,最后却是让五部匈奴,只知有部落大人,有匈奴单于,而不知有中原皇帝,最后在西晋时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即使是当时的匈奴人和南匈奴单于忠于曹魏,也不能保证百年之后的子孙仍然会效忠,贺兰夫人,你和你大哥敢保证,你们的族人在百年之后,如果仍然是由你们贺兰氏一脉的贵族子孙统治和管理,他们会永远忠于大晋,或者说忠于后面的汉人王朝吗?”
贺兰敏冷冷地说道:“恐怕你自己都保证不了百年后的晋国百姓,那些汉人们会忠于你们自己的国家,又怎么能苛求我们的族人要永远效忠呢?不过刘裕,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贵族,酋长这些世代相传的,会让族人们只认酋长,不知国家,所以很容易叛乱,你并不放心,所以宁可不需要他们的这些军事技能,也要把他们拆分到各地,变成农民,对吧。”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是的,这些军事技能,其实从你们离开草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保持了,现在不过是因为离你们出走草原不过十余年,那些以前的技术还多少残存罢了,可是到你们的儿子辈,更不用说孙子辈,他们还有几个能保持骑射训练的?还有几个能象你们这辈人一样,骑马射箭如同汉人农夫的种地纺织一样,几乎成为生存的本能呢?”
贺兰敏的眉头一皱:“就算没有大草原了,但晋国这样的大国,也是要有数十万的常备兵力的,也是要有十万以上的中央精锐部队的,其中的骑兵部队,也要有个数万之多,这些战马,以及跑马训练场,总是可以找得到,我们的族人,尤其是贵族子弟们,仍然是可以保持足够的训练量和环境,并不是说,离了大草原,我们就不能骑马,不会射箭了。”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们当然是要有数万的骑兵部队,可问题是,这些骑兵凭什么一定要由你们贺兰氏的族人,或者是鲜卑族人来担任呢,难道大晋的汉人百姓,就不能骑马,不会射箭了吗?” ↑返回顶部↑
刘裕笑着点头道:“是的,但这种分封建国,成为诸侯,不是我刚才的那种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区别,我说的封建制,其实是中原的这种郡县制度,而且从政治体制上来说,绝大多数的提供生产,耕作的人,他们的身份,是农民,而不是奴隶,分封的不是诸侯,而是分出天下的土地,供百姓去种地,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向国家交税,交完税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这才是我说的封建。”
贺兰敏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这个封建是对普通百姓的啊,人身上,他们不再是奴隶,而是国家的子民,不能象奴隶主,大人们这样,对奴隶可以生杀予夺,对吧。”
刘裕正色道:“是的,奴隶制的时代,包括你们草原部落,是有大量奴隶的存在的,部落的大人,酋长,可以任意地打杀,买卖部落的奴隶,当然,比起上古时期,先秦时期,那种随意可以把奴隶当成畜生宰杀,甚至以成百上千的奴隶来祭祀祖先鬼神的可怕行径相比,已经好了很多啦。那样的世界,想想就如同地狱一般,我都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贺兰敏叹了口气:“在我们草原上,部落之间的攻杀,也会很可怕,有时候俘虏了对方整个部落的族人后,会进行车轮杀,就是身高高过大车的男人,哪怕是男孩,也要全部杀光,而女人则作为新的族人,为自己的部落生儿育女,这是不少部落的旧俗,但是,在草原上,弱肉强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强大,不会失败,如果这种车轮斩做得太多,那别的部落都会把这个部落看成魔鬼一般,要么彻底地臣服,要么会联手对付他们,一旦失败,那就是万劫不复。”
刘裕正色道:“所以,我们中原的周部落,周朝,之所以开始行仁义,开始了人类的时代,而杜绝了以前鬼神,祖先,人祭这些旧传统,也是因为知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凡事做得太绝情,树敌无数,早晚会自食恶果,所以周朝的开创,不仅是仁义,周礼的开始,也是正式地把人祭鬼神这些恶俗给终结,从此,才真正地开始了封建时代,天下的百姓,不再大部分是以前的如牲口一样可以随意宰杀的奴隶,不是再用于祭祀邪神的祭品,而是王朝的子民,是必须要保护的对象了。”
贺兰敏叹了口气:“我算是有些明白,你们中原人是怎么形成的这套风俗了,以前我们草原人经常会嘲笑你们中原人软弱可欺,不能快意恩仇,现在看来,反而是我们错得利害了,快意恩仇的结果就是不断地制造仇敌,一旦失败,就是会毁家灭族,这个滋味,我已经尝过了,只可惜,我明白得太晚,贺兰部已经没有了,不过,我大哥还是带了数万族人前来投奔大晋,刘裕,你说他们是封建王朝的子民,不再是奴隶时代的奴隶,我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善待他们,把他们变成跟大晋百姓一样的子民,而不是只利用他们当军户,用于战场,消耗他们。”
刘裕正色道:“我当然会这样做,不过,这需要我以后把贺兰部给解散,不再由你大哥,或者是你来统领,我要把他们编户齐民,变成和大晋农夫一样,种地捕鱼的百姓,你,愿意吗?”
第5446章 一心为公万世仰
贺兰敏的眼中光芒闪闪,胸口也在轻微地起伏着,看得出,她在作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久久,她才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编户齐民,是要打散我们的部落,跟拓跋硅一样,把我们的族人,分散到各地,分散到东晋的各个州县,各个村落,从此不再有贺兰部的这个称号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但我不会象拓跋硅那样,把你们的族人分到其他各部,让他们去当奴隶,任人宰割,我会让他们成为我们大晋的百姓,子民,跟我们汉人百姓一样,分给他们土地,农具,教会他们农耕之事,教会她们纺织之技,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和我们所有的大晋汉人百姓一样,平安,有希望地活下去。从此只有大晋的百姓,没有贺兰部的族人了。这个结果,你是否接受,贺兰夫人?”
贺兰敏咬了咬牙:“就不可以让他们继续保持一个部落的存在,划出一个县,半个县的土地给他们居住吗?我们的族人可以如你说的那样,都去学农耕之事,都去当普通的百姓,农夫,但是他们毕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甚至共一个祖父,曾祖父的亲人,如果我让你的子孙后代们也这样骨肉分离,背井离乡,甚至几百年,永远地也不能再相见,刘裕,你能接受吗?”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为了大晋的长治久安,我只能接受,因为这种世代血缘,关系太过紧密的族人,如果是继续保持部落的模式,形态,继续听命于一个族长,比如说听命于你大哥贺兰卢,然后你大哥的子孙们再去统领他们的子孙,那这些族人,就只知有族长,大人,不知有国家,只要这个族长,大人,起了异心,那就是整个部落都会反叛,这就是致乱之源啊。”
贺兰敏冷笑道:“搞的你们汉人就没有这种带头大哥,族长村霸们一样,刘裕,你自己也是京口大哥,你刘家也是世代威震乡里,世代为官吏,难道你就没反叛吗,你刘家就不用担心这种风险吗?”
刘裕微微一笑:“我是反叛了啊,对于桓玄的楚国来说,我不就是以京口大哥的身份,以我们刘家在京口世代的威望,一呼百应,建义成功了吗?我可以以大义的名份来反桓,也可以以同样的名义再反大晋,或者是反别的朝代,因为乡亲们认我这个京口带头大哥,胜过认同朝廷派来的刺史,郡守,县令们,贺兰夫人,我是成功了,再之前五胡乱华时期,刘渊,石勒他们也成功了,再后面一点,慕容俊,姚氏羌人,苻氏氐人这些部落首领们,也叛乱成功了,这些事情,我是不能允许在未来继续下去,甚至,这种部落首领们世袭不变的情况,我也不能允许,所有的百姓,他们效忠的只有国家,而不是某个个人,这是原则问题,没有的商量。”
贺兰敏喃喃道:“国家?可是国家不也是要由君主们统治的吗,你再怎么说人人平等,难道还真的可以让国家,让整个天下,从此再没有了世袭统治?”
刘裕点了点头:“当然不能再继续有,这是公权力和私人财产的区别,作为一个家庭,家族,可以把自己家的财产合法地流传下去,传子传孙,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财产上的优势,甚至是一些家学,教育,爵位继承的优势,让子孙比起别人有更好的起步资源,但这不代表,你有资格可以让自己任国家官职时的这些公权力,也直接传给子孙。说得清楚一点,你自己当过刺史,当过丞相,当过大将军,不代表你可以把这些官职,也传给子孙后代,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可以靠你的功劳带来的爵位,起步和教育有优势,从低级的官吏开始做起,如果真的有才能,那可以在后面立了功后升官晋职,但不能说上来就接替老子的官职,这点,必须推行于全天下,而且,会从我刘裕做起。”
贺兰敏哈哈一笑:“可是刚才你还说过,你有可能代晋自立,建立自己的王朝呢,既然是王朝,就还得是父死子继的这套,这不是和你这个理想冲突吗?”
刘裕沉声道:“我就算要自立,建立王朝,也不是因为要把权力世袭,而是因为现在这个世道,人们只认皇帝,只相信君权天授这套,我为了能把我们政策,强行地推行到全天下,变成法令,强制人接受,就只有用皇帝的权力才行,一旦让世人都接受人人平等这套理念,慢慢地我就会把皇帝从血缘传承变回禅让制度,并成为整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如有违背,天下共击之,这样的话,从我自己开始,就不再当皇帝了,那以后还怎么会有这种家族占有公权力,世世代代传承的情况出现呢?”
贺兰敏咬了咬牙:“只怕你没有这个本事,能活得足够长,来改变这一切,刘裕,你已经年过四旬,还能活多少年?你真的以为,区区数十年时间,就可以移风易俗,让千年以来的血缘传承,君权天授的制度,在你这里改变吗?”
刘裕的心潮澎湃,想到了后世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朗声道:“我相信,只要有那么一群可以抛弃小家,为了天下人的有志之士,只要有这么一个可以为了全天下人的未来,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只要有这么一些大公无私,心怀天下的人,想为了百姓谋福利,那短则二三十年,长则一百多年,这种风气的,理念的转变,一定可以发生,如果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私,也只是某些人开的头,几十年就做到,那从天下为私变成天下为公,就一定不能实现吗?如果不需要子孙后代祭祀自己,想要自己显灵发威,那成为天下人世代所景仰的圣贤,不比当一个把天下权力变成私权的族长,更受人尊敬吗?周公,孔子这些人,没有把权力,财富全给自己的子孙,而是给了弟子们,所以至今受到我们的尊敬,成为圣人,而夏启这个把禅让变成继承的人,又有几个人会崇拜他,怀念他?”
第5447章 骑术并非胡特长
贺兰敏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要想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恐怕不是你有一颗公心,靠着一身的正气就能实现的,虽然今天你几次几乎要说服了我,但我还是不看好你的行为,不过,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你想要取销掉贺兰部,让族人全部成为大晋的子民,虽然我知道你的本意很好,但你真的舍得放弃贺兰部族人的军事才能,不用他们骑马作战了,而是改为普通的农夫吗?”
刘裕点了点头:“就和血缘传承一样,这骑马也好,射箭也罢,这些军事技能,不应该是成为某个群体所独有的,这其实很危险,一旦把这些军事方面的才能,变成了某个群体,某个种族所垄断的,那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发起叛乱,这是古往今来无数的史实所证明的事。”
“而所谓的贺兰部族人也好,南燕的鲜卑族人也罢,他们的军事特长,还是集中在因为游牧生活,所带来的马术,射猎之道上的精通,相对于绝大多数人以农耕为生的晋国百姓来说,这是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只是暂时的,入晋之后,不会象在草原时期有大片的草原,马场,骑射之道,会慢慢地退化,而以骑射之能,作为自己特立独行,与晋国汉人百姓区别的地方,这是不可取的,之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教训。”
“曹操引五部匈奴入魏,想要利用他们的骑术,箭术,马刀这些本事,为他一统天下作出贡献,最后却是让五部匈奴,只知有部落大人,有匈奴单于,而不知有中原皇帝,最后在西晋时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即使是当时的匈奴人和南匈奴单于忠于曹魏,也不能保证百年之后的子孙仍然会效忠,贺兰夫人,你和你大哥敢保证,你们的族人在百年之后,如果仍然是由你们贺兰氏一脉的贵族子孙统治和管理,他们会永远忠于大晋,或者说忠于后面的汉人王朝吗?”
贺兰敏冷冷地说道:“恐怕你自己都保证不了百年后的晋国百姓,那些汉人们会忠于你们自己的国家,又怎么能苛求我们的族人要永远效忠呢?不过刘裕,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贵族,酋长这些世代相传的,会让族人们只认酋长,不知国家,所以很容易叛乱,你并不放心,所以宁可不需要他们的这些军事技能,也要把他们拆分到各地,变成农民,对吧。”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是的,这些军事技能,其实从你们离开草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保持了,现在不过是因为离你们出走草原不过十余年,那些以前的技术还多少残存罢了,可是到你们的儿子辈,更不用说孙子辈,他们还有几个能保持骑射训练的?还有几个能象你们这辈人一样,骑马射箭如同汉人农夫的种地纺织一样,几乎成为生存的本能呢?”
贺兰敏的眉头一皱:“就算没有大草原了,但晋国这样的大国,也是要有数十万的常备兵力的,也是要有十万以上的中央精锐部队的,其中的骑兵部队,也要有个数万之多,这些战马,以及跑马训练场,总是可以找得到,我们的族人,尤其是贵族子弟们,仍然是可以保持足够的训练量和环境,并不是说,离了大草原,我们就不能骑马,不会射箭了。”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们当然是要有数万的骑兵部队,可问题是,这些骑兵凭什么一定要由你们贺兰氏的族人,或者是鲜卑族人来担任呢,难道大晋的汉人百姓,就不能骑马,不会射箭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