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34节(2 / 3)
贺兰敏微微一笑:“放心,我手上已经留了一些证据了,足够按大晋国法,治鲁宗之的罪,不过,鲁宗之现在对外防范得很严,又以整军备战,要对抗后秦为借口,一直在扩大雍州军马的规模,屯积粮草,你真要动他,得考虑他给逼急了直接造反的可能哦。”
刘裕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此事我自有计较,你继续搜集情报就好。这次桓谦苟林他们作乱,谯蜀也派出大军,攻陷了我们的白帝城,杀我数千将士吏民,甚至还一度想要联兵攻取江陵,多亏檀祗在武陵那边一直坚守,将蜀军拒于大江上游,你可探听到,这次蜀军居然难得一见地出蜀东征,是怎么回事?把桓谦囚禁了几个月,差点杀了,这也可以再次成为友军吗?”
第5440章 游击经年蜀兵退
贺兰敏冷笑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谯纵收押桓谦,不过是因为桓谦在蜀地收买人心,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罢了,但桓谦这样做,并非出于后秦的授意,而是他个人行为,就算是后秦的授意,谯纵也不敢为此而得罪后秦,所以他把人送还了回去,而带桓谦从蜀地回到关中的,正是驻扎在汉中的苟林所部。”
刘裕有些意外:“苟林?他当时是在汉中驻守?”
贺兰敏点了点头:“是的,苟林当时身份是汉中的守将,带了两千多军队,后来姚兴给了他命令,让他护送桓谦回关中的时候,先回陇右甘凉的老家走一遭,给他将军的名号,允许他可以招募陇右一带的部落兵马,尤其是他自己部落的人马,到关中武库这里领取装备和粮草,然后配合桓谦一路打回荆州,而桓谦也许诺说自己在荆州的势力庞大,一旦回去后,会有大量的人马倒向苟林,加上两人在回关中的路上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可谓臭味相投,于是苟林就回去招了上万的胡骑,甚至是带了十几个部落,一起随苟林去荆州了。”
“至于谯纵那里,姚兴派了使者过去问罪,说桓谦是他派过去的名士,因为跟刘裕暂时还不能翻脸,所以只能寄居于蜀地,结果他因为桓谦结交了一些本地人士,就直接把座上客变成了阶下囚,这是太不给他姚兴面子了,就算桓谦有错,也应该是姚兴来处罚,而轮不到谯纵。”
“这些话在道义上没什么错,谯纵也没有抓到桓谦招兵买马想要推翻他统治的实际证据,所以只能服软,说是自己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于是姚兴借机说,桓谦要趁着天师道起兵的大好时机,打回荆州,而荆州的刘道规刚刚败于徐道覆的手中,荆州兵力不足,士气低落,正是一举夺取荆州的好机会,他派了苟林,以上万陇右羌骑护送桓谦回荆州,而蜀军也可以策应桓谦的行动,从水路出川,取白帝城,继而越过西陵,武陵等地,直取江陵,一切顺利的话,两路大军可以在江陵城下会师,到时候桓谦夺江北的荆州,而蜀军也可以攻取天师道没有拿下的湘州州郡,这样不仅可以握手言和,而且也对谯蜀大大的有利,势力可以扩张到大江中游,就算只拿了白帝城,也是控制了出川的门户呢。”
刘裕冷冷地说道:“拿到个白帝城,又要去荆南的湘州地区占地盘,就不怕和天师道起了冲突吗?”
贺兰敏摇了摇头:“好像天道盟的大魔头会帮他协调处理这些事,后来苟林的那些羌人骑兵也是给黑袍庇护的,至于谯蜀部队,其实并不想远去荆州,这对他们没什么好处,所以谯道福率军就是在磨时间,围攻白帝城而已,毕竟巴郡的白帝城是大晋的益州刺史府所在地,打下了此地,不仅有了东出的门户,而且消灭了晋国的益州刺史,也算是把他们谯蜀政权,变得独此一家了。”
刘裕叹了口气:“我的老友鲍陋当了几年的没有益州的益州刺史,和时延祖,温祚这些将校们一起,以白帝城为基地,聚兵屯粮,想要成为将来收复益州的先锋,只可惜,妖贼作乱,让他们不但没等来援军,反而是被蜀国围攻,鲍刺史早两年就病死了,一直是巴东太守,代益州刺史时延祖将军理事,结果他兵少力微,最后城破战死,也是我们大晋在这场妖贼之乱,殉国的众多忠臣良将之一了。而我的老战友冯迁,则是收拾残兵,在巴郡一带的山林之将,与谯道福军队一直打起了游击,直到徐道覆的马头大败后,谯道福主动撤离了白帝城,冯迁所部才重新占领了这个城池。”
贺兰敏正色道:“是的,冯迁将军不容易,带着两千多残部在巴东山区打了足有一年多的游击,艰苦卓绝,他说正是你当年和他同在辎重营中的那种必生的信念,才鼓舞了他们,和建康城与荆州的信息隔绝一样,他们也是足足打了一年多游击战后,才知道外面的情况,所有的将士们,全都喜极而泣,现在整个巴郡白帝城都已经光复,而冯迁也几次派使者联络荆州的檀道济,请他派兵西进,一举灭了谯蜀,我今天来,本来也是想向你汇报此事的。”
刘裕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暂时还不急着西取谯蜀,怎么着也得等平定了妖贼之后再说,不过,谯道福的大军我记得是有近两万人马的,本来荆州之战时,我还一直担心他们加入战局,会成为徐道覆的有力助力,但他们一直在白帝城那里和冯迁浪费时间,这说明桓谦苟林的败亡,对他们也是一种震撼,让其放弃了孤军直下江陵的打算,而听到徐道覆战败之后,更是直接撤了回去,连白帝城也不要了,果然是无胆鼠辈,就想着利用蜀地偏远,多苟活几年,哼,我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灭了妖贼之后,我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谯蜀。”
贺兰敏点了点头:“确实,他们看起来是最弱的那个,不过,卢循逃了,你恐怕还得先去追杀卢循吧,而且,在消灭卢循之前,你还得先灭了徐道覆才是,听你这么一说,先要灭妖贼,再去打谯蜀,然后才打后秦的中原地区,那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会跟北魏开战呢。而且,你说要直捣北魏的漠南地区,难不成你能飞过关中,空降到草原吗?”
刘裕笑了起来:“我又没说要我亲自出兵打漠南,我是在想,可以让胡夏兵出朔方,让柔然渡过大漠,两路联兵攻魏国的漠南,再让高句丽和北燕联兵,从幽云之地向西攻击漠南,如果这三路势力一起出手,那足够北魏喝一壶的。”
说到这里,刘裕的笑容渐渐地凝固,看着贺兰敏:“你有把握联系上胡夏和柔然吗?还有高句丽,你的老朋友高云烟。”
第5441章 北方三胡非助力
贺兰敏的眉头一皱:“胡夏不是非常凶残的匈奴蛮族吗,我跟他们一直没打过什么交道,以前我在拓跋部的时候,整个部落和铁弗匈奴是死敌,当然,那时候铁弗部的首领是刘卫辰,而他,和慕容永一样,也是深深伤害过我的家伙,我立过誓,一定要将铁弗部斩尽杀绝的。”
说到这里,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可怕的忿怒,仿佛又回到了那大宁城之夜。
刘裕点了点头:“不过铁弗部也被斩尽杀绝了,刘卫辰的宗族五千多人全都给扔进了黄河,剩余的族人也被各部所瓜分,只有刘勃勃这个独子逃到了后秦治下的河套草原,最后居然建立了胡夏,成为新的草原强国。只是,他的攻击目标只有收留自己的恩主后秦,却不敢对真正的死仇北魏,有任何报复之举。”
贺兰敏点了点头:“那是因为北魏的实力强大,尤其是骑兵部队,远远多过羌人为主的后秦,如果赫连勃勃敢和北魏全面开战,那肯定会成为首要的打击对象,甚至是北魏为了立威,也会找他开刀灭国,而这回,不会再有后秦来保护他了。”
刘裕笑了起来:“为什么北魏要把胡夏当成大敌来灭国呢,对北燕,对柔然这些不是更好打一些吗?”
贺兰敏正色道:“因为在这三路北方胡人国家中,赫连勃勃的胡夏,是跟北魏的仇恨最深的,全族被灭,铁弗部除名,只剩下他一个人,虽然赫连勃勃一直不敢公开宣称对北魏的复仇,但是这样的深仇大恨,只要是人,不会不报的,现在只不过是他在积蓄力量而已。”
“反观柔然和北燕,柔然建部祖先郁久律木骨闾曾经是拓跋氏代国的骑兵,后来自行离队,算是个逃兵,这个人建立起来了柔然部落,后来成为了代国的附属部落,在北魏建立后也一直很恭顺,只是当拓跋硅入主中原,漠南空虚后,柔然才在漠北称雄,统一成为了一个大汗国。”
“后来又因为柔然抢劫了别的部落献给北魏的战马,而彻底与北魏翻脸开战,严格来说,柔然在道义上是有亏欠于北魏的,实力上也缺乏铁甲,做不到重装骑兵集团,与北魏正面对抗,是会非常吃亏的,所以他们一直是以轻骑袭扰为主,避免与北魏大军决战,属于斗而不破,互相骚扰的阶段。”
“除此之外,柔然相隔北魏太远,隔了一个大漠,无论是北魏想出兵漠北,还是柔然要越漠而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北魏在稳定国内,解除周边的威胁之前,我觉得不太可能把柔然作为必须灭国的首选。”
刘裕点了点头:“有道理,柔然离北魏太远了,以前就算强如汉唐,也不可能在漠北常驻,北魏也好,代国也罢,他们在入中原之前的统治中心,汗帐所在一直是在阴山一带,无法有效地控制漠北,这才只能让身为逃奴的柔然部代为管理,现在柔然叛离,北魏要想灭柔然,得倾国之兵渡漠大战,这在汉武帝时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现在的北魏了,所以,柔然和北魏之战是接触和骚扰性质的,不太可能变成全面大战,可是,北燕跟北魏的仇可就深多了,也不是隔了大漠,相对来说北燕的实力也不如胡夏,为何北魏不能先灭北燕呢?”
贺兰敏说道:“因为北燕已经不是后燕了,若说有灭国之恨,那是北魏和后燕的慕容氏之间的仇恨,所以在慕容宝逃到辽东龙城故地之后,包括慕容德在青州建立南燕之后,北魏曾经派出过数万军队,对这两个燕国进行过攻击,打南燕的部队不敌慕容德的俱装甲骑,加上南燕穷兵黩武,有数十万军队,北魏也有所忌惮,不敢主动进攻,拓跋硅曾经和重臣大将们商量过,最后认为慕容德年过七旬,又无嗣子,将来必然会在继承人问题上出大乱,加上南燕对于齐鲁之地过于压榨,势必不能长久,等慕容德死后,南燕内乱时再行灭之,会更好。”
刘裕叹了口气:“让拓跋硅猜中了,不过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当年南燕的乱象,现在北魏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因为我们自己内部还没有理顺,其实我是真的挺想借机攻打北魏的。”
贺兰敏没好气地说道:“刘裕,你这话就是说说而已,真想打,刚才也不会跟我说这么多理由了,好了,不再多扯这个事,北燕现在的皇帝是冯跋,那是以前后燕的臣子,这灭国之恨,对他来说算不上,而经历了慕容熙在末年时的荒唐和内乱之后,北燕的国力也是衰弱了很多,虽然以前曾经一度打败过北魏的追击部队,但现在的北燕,兵马不过三五万,地盘仅限于辽东一地而已,地广人稀,附属的肃慎,夫余这些部落,也纷纷叛离他们,转而向高句丽效忠,说得不客气一点,这个北燕,只是靠着离幽燕之地有两千里的沼泽地,道路难行,这才得以保全,想要让他们出兵攻魏,基本上是做梦,除非…………” ↑返回顶部↑
刘裕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此事我自有计较,你继续搜集情报就好。这次桓谦苟林他们作乱,谯蜀也派出大军,攻陷了我们的白帝城,杀我数千将士吏民,甚至还一度想要联兵攻取江陵,多亏檀祗在武陵那边一直坚守,将蜀军拒于大江上游,你可探听到,这次蜀军居然难得一见地出蜀东征,是怎么回事?把桓谦囚禁了几个月,差点杀了,这也可以再次成为友军吗?”
第5440章 游击经年蜀兵退
贺兰敏冷笑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谯纵收押桓谦,不过是因为桓谦在蜀地收买人心,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罢了,但桓谦这样做,并非出于后秦的授意,而是他个人行为,就算是后秦的授意,谯纵也不敢为此而得罪后秦,所以他把人送还了回去,而带桓谦从蜀地回到关中的,正是驻扎在汉中的苟林所部。”
刘裕有些意外:“苟林?他当时是在汉中驻守?”
贺兰敏点了点头:“是的,苟林当时身份是汉中的守将,带了两千多军队,后来姚兴给了他命令,让他护送桓谦回关中的时候,先回陇右甘凉的老家走一遭,给他将军的名号,允许他可以招募陇右一带的部落兵马,尤其是他自己部落的人马,到关中武库这里领取装备和粮草,然后配合桓谦一路打回荆州,而桓谦也许诺说自己在荆州的势力庞大,一旦回去后,会有大量的人马倒向苟林,加上两人在回关中的路上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可谓臭味相投,于是苟林就回去招了上万的胡骑,甚至是带了十几个部落,一起随苟林去荆州了。”
“至于谯纵那里,姚兴派了使者过去问罪,说桓谦是他派过去的名士,因为跟刘裕暂时还不能翻脸,所以只能寄居于蜀地,结果他因为桓谦结交了一些本地人士,就直接把座上客变成了阶下囚,这是太不给他姚兴面子了,就算桓谦有错,也应该是姚兴来处罚,而轮不到谯纵。”
“这些话在道义上没什么错,谯纵也没有抓到桓谦招兵买马想要推翻他统治的实际证据,所以只能服软,说是自己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于是姚兴借机说,桓谦要趁着天师道起兵的大好时机,打回荆州,而荆州的刘道规刚刚败于徐道覆的手中,荆州兵力不足,士气低落,正是一举夺取荆州的好机会,他派了苟林,以上万陇右羌骑护送桓谦回荆州,而蜀军也可以策应桓谦的行动,从水路出川,取白帝城,继而越过西陵,武陵等地,直取江陵,一切顺利的话,两路大军可以在江陵城下会师,到时候桓谦夺江北的荆州,而蜀军也可以攻取天师道没有拿下的湘州州郡,这样不仅可以握手言和,而且也对谯蜀大大的有利,势力可以扩张到大江中游,就算只拿了白帝城,也是控制了出川的门户呢。”
刘裕冷冷地说道:“拿到个白帝城,又要去荆南的湘州地区占地盘,就不怕和天师道起了冲突吗?”
贺兰敏摇了摇头:“好像天道盟的大魔头会帮他协调处理这些事,后来苟林的那些羌人骑兵也是给黑袍庇护的,至于谯蜀部队,其实并不想远去荆州,这对他们没什么好处,所以谯道福率军就是在磨时间,围攻白帝城而已,毕竟巴郡的白帝城是大晋的益州刺史府所在地,打下了此地,不仅有了东出的门户,而且消灭了晋国的益州刺史,也算是把他们谯蜀政权,变得独此一家了。”
刘裕叹了口气:“我的老友鲍陋当了几年的没有益州的益州刺史,和时延祖,温祚这些将校们一起,以白帝城为基地,聚兵屯粮,想要成为将来收复益州的先锋,只可惜,妖贼作乱,让他们不但没等来援军,反而是被蜀国围攻,鲍刺史早两年就病死了,一直是巴东太守,代益州刺史时延祖将军理事,结果他兵少力微,最后城破战死,也是我们大晋在这场妖贼之乱,殉国的众多忠臣良将之一了。而我的老战友冯迁,则是收拾残兵,在巴郡一带的山林之将,与谯道福军队一直打起了游击,直到徐道覆的马头大败后,谯道福主动撤离了白帝城,冯迁所部才重新占领了这个城池。”
贺兰敏正色道:“是的,冯迁将军不容易,带着两千多残部在巴东山区打了足有一年多的游击,艰苦卓绝,他说正是你当年和他同在辎重营中的那种必生的信念,才鼓舞了他们,和建康城与荆州的信息隔绝一样,他们也是足足打了一年多游击战后,才知道外面的情况,所有的将士们,全都喜极而泣,现在整个巴郡白帝城都已经光复,而冯迁也几次派使者联络荆州的檀道济,请他派兵西进,一举灭了谯蜀,我今天来,本来也是想向你汇报此事的。”
刘裕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暂时还不急着西取谯蜀,怎么着也得等平定了妖贼之后再说,不过,谯道福的大军我记得是有近两万人马的,本来荆州之战时,我还一直担心他们加入战局,会成为徐道覆的有力助力,但他们一直在白帝城那里和冯迁浪费时间,这说明桓谦苟林的败亡,对他们也是一种震撼,让其放弃了孤军直下江陵的打算,而听到徐道覆战败之后,更是直接撤了回去,连白帝城也不要了,果然是无胆鼠辈,就想着利用蜀地偏远,多苟活几年,哼,我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灭了妖贼之后,我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谯蜀。”
贺兰敏点了点头:“确实,他们看起来是最弱的那个,不过,卢循逃了,你恐怕还得先去追杀卢循吧,而且,在消灭卢循之前,你还得先灭了徐道覆才是,听你这么一说,先要灭妖贼,再去打谯蜀,然后才打后秦的中原地区,那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会跟北魏开战呢。而且,你说要直捣北魏的漠南地区,难不成你能飞过关中,空降到草原吗?”
刘裕笑了起来:“我又没说要我亲自出兵打漠南,我是在想,可以让胡夏兵出朔方,让柔然渡过大漠,两路联兵攻魏国的漠南,再让高句丽和北燕联兵,从幽云之地向西攻击漠南,如果这三路势力一起出手,那足够北魏喝一壶的。”
说到这里,刘裕的笑容渐渐地凝固,看着贺兰敏:“你有把握联系上胡夏和柔然吗?还有高句丽,你的老朋友高云烟。”
第5441章 北方三胡非助力
贺兰敏的眉头一皱:“胡夏不是非常凶残的匈奴蛮族吗,我跟他们一直没打过什么交道,以前我在拓跋部的时候,整个部落和铁弗匈奴是死敌,当然,那时候铁弗部的首领是刘卫辰,而他,和慕容永一样,也是深深伤害过我的家伙,我立过誓,一定要将铁弗部斩尽杀绝的。”
说到这里,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可怕的忿怒,仿佛又回到了那大宁城之夜。
刘裕点了点头:“不过铁弗部也被斩尽杀绝了,刘卫辰的宗族五千多人全都给扔进了黄河,剩余的族人也被各部所瓜分,只有刘勃勃这个独子逃到了后秦治下的河套草原,最后居然建立了胡夏,成为新的草原强国。只是,他的攻击目标只有收留自己的恩主后秦,却不敢对真正的死仇北魏,有任何报复之举。”
贺兰敏点了点头:“那是因为北魏的实力强大,尤其是骑兵部队,远远多过羌人为主的后秦,如果赫连勃勃敢和北魏全面开战,那肯定会成为首要的打击对象,甚至是北魏为了立威,也会找他开刀灭国,而这回,不会再有后秦来保护他了。”
刘裕笑了起来:“为什么北魏要把胡夏当成大敌来灭国呢,对北燕,对柔然这些不是更好打一些吗?”
贺兰敏正色道:“因为在这三路北方胡人国家中,赫连勃勃的胡夏,是跟北魏的仇恨最深的,全族被灭,铁弗部除名,只剩下他一个人,虽然赫连勃勃一直不敢公开宣称对北魏的复仇,但是这样的深仇大恨,只要是人,不会不报的,现在只不过是他在积蓄力量而已。”
“反观柔然和北燕,柔然建部祖先郁久律木骨闾曾经是拓跋氏代国的骑兵,后来自行离队,算是个逃兵,这个人建立起来了柔然部落,后来成为了代国的附属部落,在北魏建立后也一直很恭顺,只是当拓跋硅入主中原,漠南空虚后,柔然才在漠北称雄,统一成为了一个大汗国。”
“后来又因为柔然抢劫了别的部落献给北魏的战马,而彻底与北魏翻脸开战,严格来说,柔然在道义上是有亏欠于北魏的,实力上也缺乏铁甲,做不到重装骑兵集团,与北魏正面对抗,是会非常吃亏的,所以他们一直是以轻骑袭扰为主,避免与北魏大军决战,属于斗而不破,互相骚扰的阶段。”
“除此之外,柔然相隔北魏太远,隔了一个大漠,无论是北魏想出兵漠北,还是柔然要越漠而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北魏在稳定国内,解除周边的威胁之前,我觉得不太可能把柔然作为必须灭国的首选。”
刘裕点了点头:“有道理,柔然离北魏太远了,以前就算强如汉唐,也不可能在漠北常驻,北魏也好,代国也罢,他们在入中原之前的统治中心,汗帐所在一直是在阴山一带,无法有效地控制漠北,这才只能让身为逃奴的柔然部代为管理,现在柔然叛离,北魏要想灭柔然,得倾国之兵渡漠大战,这在汉武帝时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现在的北魏了,所以,柔然和北魏之战是接触和骚扰性质的,不太可能变成全面大战,可是,北燕跟北魏的仇可就深多了,也不是隔了大漠,相对来说北燕的实力也不如胡夏,为何北魏不能先灭北燕呢?”
贺兰敏说道:“因为北燕已经不是后燕了,若说有灭国之恨,那是北魏和后燕的慕容氏之间的仇恨,所以在慕容宝逃到辽东龙城故地之后,包括慕容德在青州建立南燕之后,北魏曾经派出过数万军队,对这两个燕国进行过攻击,打南燕的部队不敌慕容德的俱装甲骑,加上南燕穷兵黩武,有数十万军队,北魏也有所忌惮,不敢主动进攻,拓跋硅曾经和重臣大将们商量过,最后认为慕容德年过七旬,又无嗣子,将来必然会在继承人问题上出大乱,加上南燕对于齐鲁之地过于压榨,势必不能长久,等慕容德死后,南燕内乱时再行灭之,会更好。”
刘裕叹了口气:“让拓跋硅猜中了,不过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当年南燕的乱象,现在北魏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因为我们自己内部还没有理顺,其实我是真的挺想借机攻打北魏的。”
贺兰敏没好气地说道:“刘裕,你这话就是说说而已,真想打,刚才也不会跟我说这么多理由了,好了,不再多扯这个事,北燕现在的皇帝是冯跋,那是以前后燕的臣子,这灭国之恨,对他来说算不上,而经历了慕容熙在末年时的荒唐和内乱之后,北燕的国力也是衰弱了很多,虽然以前曾经一度打败过北魏的追击部队,但现在的北燕,兵马不过三五万,地盘仅限于辽东一地而已,地广人稀,附属的肃慎,夫余这些部落,也纷纷叛离他们,转而向高句丽效忠,说得不客气一点,这个北燕,只是靠着离幽燕之地有两千里的沼泽地,道路难行,这才得以保全,想要让他们出兵攻魏,基本上是做梦,除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