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26节(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虎平静地说道:“这种把公器私用,把国家的权力,治理天下万民的责任,归于一小部份士族,然后在这一小部分士族里,又是靠关系,家世,靠了祖宗的功劳,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来分配,这种模式,无论是在当年的东汉,还是在今天的大晋,都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油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是当年东汉末年时的情况,上层的腐朽和堕落,整个士族的安逸享乐,官官相护,不思进取,最后就是整个国家的腐朽,朝廷失权,豪强坐大,腐败与贿赂横行,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无出头之日,于是就会是中下层的豪强想着通过谋反作乱,来夺取权力,从黄巾之乱,到董卓进京,到十八路诸候起兵,说白了,不都是这种国家的正常秩序和权力分配出了大问题后,最后导致的结果吗?”
  朱雀咬了咬牙,沉声道:“照白虎大人这么说,你宁可选择刘裕的这种方式,消灭士族,让天下人人都学到文化知识,人人都能进行管理,不要士族了?”
  白虎摇了摇头:“我要是彻底认同他这点,也不会现在在这里跟诸位议事了,之前我们聊过这么多,我的观点应该很明确,士族的问题,在于权力的分配和继承上,如果只靠家世,爵位就来继承权力,非但对于普通的百姓,就算对于士族内部,中下层的士人,也再无出头之日。”
  说到这里,白虎看向了一直沉吟不语的玄武,沉声道:“上层士族,高等贵族因为权力得来得太容易,又可以世世代代传子传孙,所以把这一切看成理所当然,觉得天下万民都是自己的奴仆,牛羊,把下等的士族看成自己用来管理这些牛羊的仆役们,却不想想,自己脱离了这些底层的百姓,又把对这些人的治理权让给了下等士族,于是上升无路的这些下等士族,会甘心永远当他们的奴仆,管事吗,只为了那个士籍?”
  玄武叹了口气:“他们当然不甘心于此,会利用手中掌握的百姓,庶民,煽动他们的不满,在有机会时就起事作乱,从黄巾起义到孙恩卢循之乱,说白了就是这些中下等士族,利用了宗教这个传播工具,掀起的滔天巨浪。但说到底,这些也是因为高门世家的太过贪婪所导致,就算是高等士族,甚至是宗室亲王内部,不也是争权夺利吗?权力这个东西,说穿了,很难分享啊。”
  白虎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曹操虽然有千万般不是,但这个惟才是举,任用贤能,用人看本事而不是看家世的做法,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朱雀摇了摇头:“这当然是有问题的,一个人应该德才兼备,有才无德之人,往往更可怕,曹操用的很多就是这样有才无德之人,甚至他本人就是个缺德之人,在乱世之中不思忠义报国,而是想着借机篡位,把汉朝皇帝当成手中的傀儡用来发号施令,对于不顺从他的,对士族是动辄刑名之术杀害,对百姓更是屠城清乡,杀人无数,这天下的乱世,生民十不存一,大部分不就是他的杰作吗?难道用人不看德,只看这种才,甚至是制造乱世,篡权夺位之才,就是可行的?”
  白虎平静地说道:“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天下,在此基础上,是要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制度,让有才之人,可以有上升的通道,至于是不是有德,那在这个人以才取得的位置之上,自然会有所表现,同时,为了防止独夫民贼的出现,或者是防止王莽这样的大奸似忠,极会伪装的人出现,也需要我们黑手乾坤这样的组织,在暗中对其监视,制约。不过,总体来说,作为高等贵族和大世家,出身和血缘,不代表就是有德。”
  玄武的眉头一皱:“我听说,刘裕就想搞什么政事堂,而这个组织的首脑,就是要用所谓的有德之人来担任,用来监控天下的文官武将,白虎大人,你对这个计划,了解多少?”
  白虎微微一笑:“他可没有跟我说这个事,可能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为了把合法化的黑手乾坤,跟京八党合并的一个临时性组织而已,我们还是得先想办法夺回对军队的控制权,才能谈其他。”
  第5397章 胡虏入关代军户
  玄武点了点头:“此事我们后面再议,先说这军制之事吧,你的意思,就是曹操的军户制度,其实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就是在乱世之中,收罗流民,分配给他们土地,甚至是妻妾,让他们可以生儿育女,家中衣食无忧,这样就可以卖力为曹操打仗,而家人等于是充为人质,让前线作战的士卒不得轻易叛逃,毕竟,有了家人,就有了牵挂,一旦叛逃,那老婆就会成为别人的老婆,孩子就会给罚没为官奴,那滋味可比死了还难受呢。”
  白虎笑道:“玄武大人对这些事总结得非常好啊,确实,这种分配而来的家人,产业,其实会成为军户士兵的羁绊,不过,曹操并不想让军户有多少晋升的空间,给的这些田地,免税政策,包括妻儿,也只是一些作为百姓的基本生存条件而已,换在前朝历代,都是作为编户齐民应该给的,而且当兵服役的期间内,免税免役,也是历代的政策,只不过曹操在这个乱世之中,把以生存,活下来为第一需求的流民,给强行地编成了军户和屯田户,他们还感恩戴德呢。”
  “其实,绝大多数的军户,是没有什么出头机会的,只是不断地提供曹魏所需要的兵源而已,老子死了儿子接着上,长兄死了弟弟接着上,受到的压迫程度,远超前代,但曹操靠了屠城立威,又靠了在北方打下了大片安宁之地,恢复生产,如此恩威并施,使得天下之民,大多数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为其效力。”
  “不过,军户毕竟只是临时设置,就象曹操也没想到天下的战乱,会持续到百年以上,他可能认为最多十几二十年就能平定天下,于是在关东诸侯战乱一团的时候,以从青州黄巾军中设立军户和屯田户,作为了第一批特殊的户籍,本指望靠了一代人就可以打天下,结束战乱,可后面战事拖延不绝,这全国的数十万军户,就变成了要持续出丁,提供兵源的家庭了。”
  “秦汉时期的关中老秦,六郡良家子之类,他们的身份是自由百姓,国家分配田地给他们耕作,而常设的南北军,边塞军则从他们的子弟中征发,并不算是严格意义的军户,而只是因为征兵地长期在这些地方为主,而在这些地区有投军报国,练武强身的习惯。可是曹魏的军户不一样,他们跟这些秦汉时的关中老秦们相比,最缺乏的,还不是战斗技能的训练,而是希望。”
  青龙喃喃道:“希望?你是说,他们这些军户子弟,就算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也很难得到升迁?”
  白虎点了点头:“是的,因为要升迁,在军中升职,是需要爵位的,平民百姓才有爵位,哪怕是民爵,可是军户却没有这个说法,只能直接在军中按战功升为军官等,可是曹魏军中,往往是要以当将军的这些人,他们的子侄,亲兵,部曲这些人下到基层,作为军官,以控制军队,如此一来,即使是得胜后的军功,也往往会给上级军官们所得,普通的军士,最多是得到了一些战利品的赏赐,然后回家,想靠着作战,象刘裕这样一路升迁,最后成为将校,那可太难了。”
  朱雀正色道:“其实我们大晋军制也差不多如此,仗打完,胜了的话,大半的军功是归了将军,或者是随军的士族子弟,普通小兵,能升成军官的不多,所以刘毅那边是靠了多分战利品,甚至是给这些军士们安排后路,让他们裁军退伍之后,能在城市中当个商贩,有个铺面之类的,就能收买一大批精锐老兵,为之效力,而刘裕却是想着给他们谋些田宅,吏员之位,让他们回老家有地种,有小吏当,适得其反。”
  白虎微微一笑:“军队之中,大多数情况是普通士兵招之即来,战完则去,战死的,伤残的给与抚恤,象曹魏军中,有时候会因为一家数口从军,全部战死,而会把解除军户身份,回归民户百姓作为奖励和抚恤的条件,这说明到了后期,北方基本上安定的情况下,军户已经不是当年最早的乱世之时,是人人向往的户籍,而是一种地位低下,要冒着巨大生命危险的行当了。更何况曹操的刑法严苛,对于军户,别说在前线投敌叛变,就算是逃回家中,没有到指定的溃兵收容地点集结,家人若不即时举报和捕拿逃兵,全家都要连坐受死。这种暴政,在当时居然所有人觉得理所当然,无人敢违背,也是因为曹操在之前的战争中,杀人如割茅草,动不动屠城坑杀,所立下的赫赫凶名。”
  “所以,这种军户制度,其实是难以维系的,用在乱世之中,十几年,二十多年,靠了刚刚成为军户的一批流民,从少年到青壮年,十余年间尚可一战,这时候兵员的素质是较高的,可以所向披靡,打败大多数是以饥民和老弱充军的地方军阀,可是到了三国时代以后,军户已经建立了二十多年,最早的一批老军户已经年过四旬,无力再战,而他们的子侄虽然可以充军,却缺乏在乱世中战斗的经验,其战斗能力,和其父辈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其实曹魏政权在三国鼎立之后,或者说赤壁,汉中之战后,真正撑起曹魏军队的,已经慢慢地从军户,变成了胡人内迁部落了。”
  玄武的心中一动,看着白虎,沉声道:“是南匈奴五部,开始渐渐地在曹魏军中发挥作用了?”
  白虎微微一笑:“何止一个南匈奴啊,就连汉中的羌人,氐人部落,也给曹操大举地迁入了关中,哦,当然,还有甘凉的羌人部落,若非这样大举迁异族进入关中腹地,以作兵源,又怎么可能到了西晋时,关中就已经汉羌各半,以至于有了陡戎论的出台呢?军户,其实悄悄地已经在给胡虏代替了。”
  第5398章 军户终结在五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