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22节(2 / 3)
青龙得意地笑了起来:“难得神机妙算的白虎大人,也同意我的看法啊,那这个口号,是不是足以阻止刘裕的这个计划呢?”
白虎轻轻地叹了口气,看向了玄武:“玄武大人觉得可以阻止吗?”
玄武不动声色地看着朱雀:“朱雀大人,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朱雀笑了起来:“从青龙大人一开始提议时,我就拍手叫好了,现在连白虎大人都论证出青龙大人讲得不错,那我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呢?”
玄武轻轻地叹了口气,摇头道:“似是而非,这在清谈中,是大忌啊,白虎大人一直是在诱敌深入,让青龙大人主动暴露出破绽,你的这论玄能力,越来越高了,不过,在黑手乾坤的议事时,最好别这样。”
白虎微微一笑,点头道:“谨遵玄武大人的教诲,以后我定会注意。”
青龙的眉头一皱,沉声道:“看来玄武大人觉得我说得没道理啊,那我很想听听,玄武大人如果站在刘裕这一方,会如何来反驳的说这个知识越多越怕死呢?”
玄武平静地说道:“很简单,怕死立不了功,得不了爵,得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被那些不怕死,立了功的人管着,欺负着,那你还能怕死吗?”
第5370章 富贵还乡别战场
玄武平静地说道:“很简单,怕死立不了功,得不了爵,得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被那些不怕死,立了功的人管着,欺负着,那你还能怕死吗?”
青龙笑了起来,说道:“这个话真的是绝了,无懈可击啊,按你这说法,只有不怕死的,打仗才能立功?那我们世家子弟这么多人,他们的功劳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也没到前线去冲锋陷阵吧。”
白虎摆了摆手:“我们的世家子弟和士族军吏们跟着能混军功,是因为提前就做了交易,是他们家捐了粮草,出了丁壮,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伐和战争,这才让他们有从军的资格,这才让他们可以在战后评定是拿到事先商量好的回报。可是普通的军士哪有这个资格?你以为同样入伍,同在一线战斗部队的兄弟们,怕死在后面缩着,吼几嗓子,放几箭,却不冲上去砍人斩首,这样有军功吗?”
青龙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消散了,他喃喃道:“你说的有道理啊,确实,普通将士要军功,那得拼命才行,惜命怕死,不冲在前面,连尸体的脑袋都没机会去砍呢。哎,这个斩首论功的法则虽然残忍,但确实是只有利于勇者,强者啊。”
朱雀冷冷地说道:“鼓动人性中的兽性和残忍本能罢了,没啥好吹嘘的,战场之上,为了斩首报功而战友同袍之间你争我夺,甚至刀兵相见的也不是没有,更不用说了争抢斩首而放弃战机的事,刘裕自己不也是经常下令,有些关键的战役是不计斩首数,砍了也没用吗,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白虎点了点头:“不过,大多数的战斗中,还是要以斩获来评定军功的,这就是鼓励和刺激勇敢的人,不怕死的人,冲在最前面的人能得到最多的回报。打仗,拼的就是命,如果人人都畏缩不前,那肯定只会打败仗。北府军之所以自建军以来骁勇无敌,攻战一往无前,就在于这种斩首论功的制度和高额的战后评定以及回报,即使不得爵位,也可以有大量的赏赐,足以让将士们回乡后购置产业,当个小地主呢。当然,这些赏赐大部分不是来自于缴获的敌军战利品,而是来自于各大世家贵族捐助的军资,钱粮。”
玄武笑道:“相当于是我们世家高门给了赞助,让刘裕有钱去赏赐将士们,激励他们三军用命,奋勇杀敌。所以,我们的子侄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回报才对。他们未必是在一线战斗,但随军出征,从书写军令,到管理营地,再到统筹分配后勤辎重,最后到维持军纪,评定战功之类,皆是出了力的,并不是象以前的一些世家子弟一样,完全不做事,甚至留在数百里外的后方就是坐吃军功。不过,白虎大人,我还是觉得青龙大人的提法是有道理的,军人要的是血性和骨气,并不是要他们多有文化,人的知识一多,患得患失,只想着自己,那拼劲确实会下降,若是大多数人贪生怕死,那我们靠谁来冲锋陷阵呢?”
白虎的眉头微微一挑:“那玄武大人是认为,读了书,识了字,明了理,最后的结果就是怕死了,不敢冲杀了?”
玄武平静地说道:“大多数人就是如此,这就是最起码的人性,无知者才可以做到无畏,这是几千年,上万年来一直证实过的事了。这点白虎大人不必跟我争论,别说是以后的军士,就是以前的北府军老兄弟,那些升了官,发了财,有了富贵之后的军官们,还能象之前当小兵时一样勇敢吗?”
白虎摇了摇头,说道:“你说的这些人位高权重,有了家业后怕死的事,与文化,知识无关。只与其身家地位有关,靠着不怕死而搏出来的地位,就会害怕因为自己的死而失去,到时候老婆成了别人的老婆,家业给别的世家士族所吞并,儿子给赶出家门流落市井,女儿给卖入妓寮成为娼妓,这才是他们最害怕的,因为他们是属于从军中崛起的暴发户,全无根基,又是侵犯了世家和士族的利益,一旦身亡,没了保护的家庭,会下场凄惨。”
玄武微微一笑:“是啊,全无根基,家主一死这个家就散了,顶梁柱就没了,所以他们想的就是安安稳稳地回家当官为吏,保全家人,尽量能把权势延续下去,等到儿子们长大,再让他们重新从军,看看有没有继续立功得爵的机会,如果没老爹的本事,那起码活着回来后继承家业,也好过自己重上战场后战死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北府老兵,在有了田产,爵位之后,反而怕死了。”
白虎轻轻地叹了口气:“那么,玄武大人是不是认为,有了文化的军人,会变得怕死,贪生,不再适合作为一线战斗军士了呢?”
玄武沉吟了一下,说道:“我认为,这和文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在于富贵,权力,以前参军当兵的是穷人,一无所有,不当兵连饭都没的吃,会在家乡给活活欺负死,当然,这不包括京口,不过,就算是在京口,参军吃粮,也是让很多穷苦家庭能活下去的原因,既然当了兵,那就得战斗,就得立功,只有立了功,得了爵,有了权力,才能过上好日子,不然,一旦年龄增长,国家裁军,那没有战斗能力,也没有爵位的人,会被第一批淘汰掉。”
“但是,北府军自建军以来,打仗无数,出生入死,也让活下来的不少老兵立了功,回家后得了富贵,就算当不了吏,也有钱去购置产业。甚至不少京口人,得以举家迁入建康当上了城里人,这固然会刺激不少乡邻们踊跃从军,但也会让这些已经有了产业的人,开始怕死起来。刘裕这样想继续战斗的,其实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多数人,已经不再想冒着性命危险,冒着失去现有的家业的危险,再去进行下一场战斗了。”
第5371章 以心换心得军心
青龙点了点头,正色道:“确实如玄武大人所说的这样,打仗,是高风险的事,兵凶战危,不是闹着玩的,有了富贵之后,再想让人拼命,那就更难了,其实,刘裕最早的那批老兄弟,绝大多数是在五桥泽的时候战死了,他从草原回京口后,能拉起一支新的军队,里面大多数的人,已经不是跟他从淝水时就投军的初代北府军了,而是这些人的子侄,后辈。”
朱雀若有所思地说道:“是啊,檀道济,王镇恶这些人,包括刘钟,朱龄石,朱超石,孟怀玉他们,可都没参加过淝水之战呢,刘裕从草原回来后,带着这些人去打了洛阳之战,跟慕容永的西燕兵马交过手,也是从这战开始,他才得到了这些二代北府的信任和拥护,后面就是孙恩起兵,刘裕在平叛的过程中,又收得了很多忠心的部下,从刘牢之的部队中脱离单干,从此成为一个将军。也有了可以自己决定上报部下的功劳,并为他们向朝廷邀功请赏的资格。”
青龙冷冷地说道:“是的,当时靠了王妙音的帮忙和谢夫人的面子,刘裕上报的功劳,往往会给超格的赏赐,就连沈家五虎这样的投贼的叛军,也就轻易地将功赎罪,得到赦免了,要换了别的部队,早就斩首示众,不过,这也跟刘裕在平定孙恩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尤其是蒜山之战,急行千里驰援京城,打出了赫赫战功有关。平定孙恩前的刘裕,是个勇武之名天下皆知,但没有什么实际军权的小将而已,而平定孙恩之后,刘裕已经是可以跟刘牢之并驾齐驱,手握重兵的天下名将了。这些,会导致有数以万计的北府老兵愿意为他效死呢。”
朱雀叹了口气:“其实,平定了孙恩之乱后,当年平叛的几万老兵将士,很多也是得了赏赐后回乡置业,退出军队了,那时候刘裕虽然名气起来了,但毕竟还不是国之柱石,决定不了国家的政策,军功爵制度,也没有推行起来,所以大多数的将士,只是拿了一笔赏赐以后退伍,刘裕也无法阻止他们离去,只有出身京口的那些将士们,把同为京口人的刘裕看成了大救星,就算退伍还乡,也向刘裕立下了承诺,若有战,召必回,而且只愿意为刘裕效力,这大概就是刘裕后来能建义成功,所需要的这种超越了职权,兵符的军心吧。”
白虎微微一笑:“你们还是在军中呆得太少了,没真正地理解这种军心士气,刘裕以前得军心,不是光靠能带大家打胜仗,捞好处,能给大家多争赏赐的,这些事刘牢之可能会做得更好,他对手下也非常慷慨,甚至还会允许部下去放抢,劫掠,还会为他们顶罪或者找借口说是清剿妖贼的胁从,可为什么刘牢之部下的将士们,甚至连刘敬宣这个亲生儿子,也都宁可想去投奔刘裕呢?”
青龙的眉头一挑:“因为刘裕打仗的时候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生共死,冲在第一个,退在最后一个,这种肯用性命去掩护兄弟们的做法,才是深得军心的一点,就象在五桥泽,刘裕为了掩护已经战败的大家能活下来,自己留在了最后断后,甚至背上了一个叛国的罪名,有这样的例子,哪个他手下的将士们,不会愿意为他效死呢?” ↑返回顶部↑
白虎轻轻地叹了口气,看向了玄武:“玄武大人觉得可以阻止吗?”
玄武不动声色地看着朱雀:“朱雀大人,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朱雀笑了起来:“从青龙大人一开始提议时,我就拍手叫好了,现在连白虎大人都论证出青龙大人讲得不错,那我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呢?”
玄武轻轻地叹了口气,摇头道:“似是而非,这在清谈中,是大忌啊,白虎大人一直是在诱敌深入,让青龙大人主动暴露出破绽,你的这论玄能力,越来越高了,不过,在黑手乾坤的议事时,最好别这样。”
白虎微微一笑,点头道:“谨遵玄武大人的教诲,以后我定会注意。”
青龙的眉头一皱,沉声道:“看来玄武大人觉得我说得没道理啊,那我很想听听,玄武大人如果站在刘裕这一方,会如何来反驳的说这个知识越多越怕死呢?”
玄武平静地说道:“很简单,怕死立不了功,得不了爵,得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被那些不怕死,立了功的人管着,欺负着,那你还能怕死吗?”
第5370章 富贵还乡别战场
玄武平静地说道:“很简单,怕死立不了功,得不了爵,得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被那些不怕死,立了功的人管着,欺负着,那你还能怕死吗?”
青龙笑了起来,说道:“这个话真的是绝了,无懈可击啊,按你这说法,只有不怕死的,打仗才能立功?那我们世家子弟这么多人,他们的功劳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也没到前线去冲锋陷阵吧。”
白虎摆了摆手:“我们的世家子弟和士族军吏们跟着能混军功,是因为提前就做了交易,是他们家捐了粮草,出了丁壮,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伐和战争,这才让他们有从军的资格,这才让他们可以在战后评定是拿到事先商量好的回报。可是普通的军士哪有这个资格?你以为同样入伍,同在一线战斗部队的兄弟们,怕死在后面缩着,吼几嗓子,放几箭,却不冲上去砍人斩首,这样有军功吗?”
青龙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消散了,他喃喃道:“你说的有道理啊,确实,普通将士要军功,那得拼命才行,惜命怕死,不冲在前面,连尸体的脑袋都没机会去砍呢。哎,这个斩首论功的法则虽然残忍,但确实是只有利于勇者,强者啊。”
朱雀冷冷地说道:“鼓动人性中的兽性和残忍本能罢了,没啥好吹嘘的,战场之上,为了斩首报功而战友同袍之间你争我夺,甚至刀兵相见的也不是没有,更不用说了争抢斩首而放弃战机的事,刘裕自己不也是经常下令,有些关键的战役是不计斩首数,砍了也没用吗,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白虎点了点头:“不过,大多数的战斗中,还是要以斩获来评定军功的,这就是鼓励和刺激勇敢的人,不怕死的人,冲在最前面的人能得到最多的回报。打仗,拼的就是命,如果人人都畏缩不前,那肯定只会打败仗。北府军之所以自建军以来骁勇无敌,攻战一往无前,就在于这种斩首论功的制度和高额的战后评定以及回报,即使不得爵位,也可以有大量的赏赐,足以让将士们回乡后购置产业,当个小地主呢。当然,这些赏赐大部分不是来自于缴获的敌军战利品,而是来自于各大世家贵族捐助的军资,钱粮。”
玄武笑道:“相当于是我们世家高门给了赞助,让刘裕有钱去赏赐将士们,激励他们三军用命,奋勇杀敌。所以,我们的子侄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回报才对。他们未必是在一线战斗,但随军出征,从书写军令,到管理营地,再到统筹分配后勤辎重,最后到维持军纪,评定战功之类,皆是出了力的,并不是象以前的一些世家子弟一样,完全不做事,甚至留在数百里外的后方就是坐吃军功。不过,白虎大人,我还是觉得青龙大人的提法是有道理的,军人要的是血性和骨气,并不是要他们多有文化,人的知识一多,患得患失,只想着自己,那拼劲确实会下降,若是大多数人贪生怕死,那我们靠谁来冲锋陷阵呢?”
白虎的眉头微微一挑:“那玄武大人是认为,读了书,识了字,明了理,最后的结果就是怕死了,不敢冲杀了?”
玄武平静地说道:“大多数人就是如此,这就是最起码的人性,无知者才可以做到无畏,这是几千年,上万年来一直证实过的事了。这点白虎大人不必跟我争论,别说是以后的军士,就是以前的北府军老兄弟,那些升了官,发了财,有了富贵之后的军官们,还能象之前当小兵时一样勇敢吗?”
白虎摇了摇头,说道:“你说的这些人位高权重,有了家业后怕死的事,与文化,知识无关。只与其身家地位有关,靠着不怕死而搏出来的地位,就会害怕因为自己的死而失去,到时候老婆成了别人的老婆,家业给别的世家士族所吞并,儿子给赶出家门流落市井,女儿给卖入妓寮成为娼妓,这才是他们最害怕的,因为他们是属于从军中崛起的暴发户,全无根基,又是侵犯了世家和士族的利益,一旦身亡,没了保护的家庭,会下场凄惨。”
玄武微微一笑:“是啊,全无根基,家主一死这个家就散了,顶梁柱就没了,所以他们想的就是安安稳稳地回家当官为吏,保全家人,尽量能把权势延续下去,等到儿子们长大,再让他们重新从军,看看有没有继续立功得爵的机会,如果没老爹的本事,那起码活着回来后继承家业,也好过自己重上战场后战死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北府老兵,在有了田产,爵位之后,反而怕死了。”
白虎轻轻地叹了口气:“那么,玄武大人是不是认为,有了文化的军人,会变得怕死,贪生,不再适合作为一线战斗军士了呢?”
玄武沉吟了一下,说道:“我认为,这和文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在于富贵,权力,以前参军当兵的是穷人,一无所有,不当兵连饭都没的吃,会在家乡给活活欺负死,当然,这不包括京口,不过,就算是在京口,参军吃粮,也是让很多穷苦家庭能活下去的原因,既然当了兵,那就得战斗,就得立功,只有立了功,得了爵,有了权力,才能过上好日子,不然,一旦年龄增长,国家裁军,那没有战斗能力,也没有爵位的人,会被第一批淘汰掉。”
“但是,北府军自建军以来,打仗无数,出生入死,也让活下来的不少老兵立了功,回家后得了富贵,就算当不了吏,也有钱去购置产业。甚至不少京口人,得以举家迁入建康当上了城里人,这固然会刺激不少乡邻们踊跃从军,但也会让这些已经有了产业的人,开始怕死起来。刘裕这样想继续战斗的,其实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多数人,已经不再想冒着性命危险,冒着失去现有的家业的危险,再去进行下一场战斗了。”
第5371章 以心换心得军心
青龙点了点头,正色道:“确实如玄武大人所说的这样,打仗,是高风险的事,兵凶战危,不是闹着玩的,有了富贵之后,再想让人拼命,那就更难了,其实,刘裕最早的那批老兄弟,绝大多数是在五桥泽的时候战死了,他从草原回京口后,能拉起一支新的军队,里面大多数的人,已经不是跟他从淝水时就投军的初代北府军了,而是这些人的子侄,后辈。”
朱雀若有所思地说道:“是啊,檀道济,王镇恶这些人,包括刘钟,朱龄石,朱超石,孟怀玉他们,可都没参加过淝水之战呢,刘裕从草原回来后,带着这些人去打了洛阳之战,跟慕容永的西燕兵马交过手,也是从这战开始,他才得到了这些二代北府的信任和拥护,后面就是孙恩起兵,刘裕在平叛的过程中,又收得了很多忠心的部下,从刘牢之的部队中脱离单干,从此成为一个将军。也有了可以自己决定上报部下的功劳,并为他们向朝廷邀功请赏的资格。”
青龙冷冷地说道:“是的,当时靠了王妙音的帮忙和谢夫人的面子,刘裕上报的功劳,往往会给超格的赏赐,就连沈家五虎这样的投贼的叛军,也就轻易地将功赎罪,得到赦免了,要换了别的部队,早就斩首示众,不过,这也跟刘裕在平定孙恩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尤其是蒜山之战,急行千里驰援京城,打出了赫赫战功有关。平定孙恩前的刘裕,是个勇武之名天下皆知,但没有什么实际军权的小将而已,而平定孙恩之后,刘裕已经是可以跟刘牢之并驾齐驱,手握重兵的天下名将了。这些,会导致有数以万计的北府老兵愿意为他效死呢。”
朱雀叹了口气:“其实,平定了孙恩之乱后,当年平叛的几万老兵将士,很多也是得了赏赐后回乡置业,退出军队了,那时候刘裕虽然名气起来了,但毕竟还不是国之柱石,决定不了国家的政策,军功爵制度,也没有推行起来,所以大多数的将士,只是拿了一笔赏赐以后退伍,刘裕也无法阻止他们离去,只有出身京口的那些将士们,把同为京口人的刘裕看成了大救星,就算退伍还乡,也向刘裕立下了承诺,若有战,召必回,而且只愿意为刘裕效力,这大概就是刘裕后来能建义成功,所需要的这种超越了职权,兵符的军心吧。”
白虎微微一笑:“你们还是在军中呆得太少了,没真正地理解这种军心士气,刘裕以前得军心,不是光靠能带大家打胜仗,捞好处,能给大家多争赏赐的,这些事刘牢之可能会做得更好,他对手下也非常慷慨,甚至还会允许部下去放抢,劫掠,还会为他们顶罪或者找借口说是清剿妖贼的胁从,可为什么刘牢之部下的将士们,甚至连刘敬宣这个亲生儿子,也都宁可想去投奔刘裕呢?”
青龙的眉头一挑:“因为刘裕打仗的时候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生共死,冲在第一个,退在最后一个,这种肯用性命去掩护兄弟们的做法,才是深得军心的一点,就象在五桥泽,刘裕为了掩护已经战败的大家能活下来,自己留在了最后断后,甚至背上了一个叛国的罪名,有这样的例子,哪个他手下的将士们,不会愿意为他效死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