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02节(2 / 3)
刘裕点了点头:“说到底,这还是兵为将有,视军队为自己私产的这种军阀心理在作怪,按军职只能带一千人,但想要手下有一千五,两千,三千人。部队的名额放不下,就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亲兵护卫,占用后勤民夫的名额,但这些人如何来养活,维护,就得去想办法侵吞其他部队的补给,军饷,装备。这种事情,以前在你爹的军中,非常普遍,大概也是和你的军团,往往是淮北各寨的寨主,打完后,这些部下也会跟着他们回到各路山寨,成为自己人有关吧。”
刘敬宣叹了口气:“是的,长年以来,淮北各寨就是独立于朝廷官兵的组织之外,也有自己的一套人马,有本事的就扩张自己的部下,以前为了维持山寨的生存,人数众多的山寨往往只靠谢家的供应,是不足以维持这么多人的生存的,所以也得到青州境内去作战,美其名曰是打击胡虏,实际上更多的是洗劫那些汉人豪强所据的村庄与坞堡,掳获人口。后来北府军成立,但这种习气却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我得以一些亲兵护卫为义子,再外放去监视各支部队的原因。”
第5264章 公私分明是寄奴
刘裕笑了起来:“原来如此,我差点忽略了这点,就是你的军团的特殊性,从你曾祖辈开始,到你爹这辈,其实都是实际上的淮北山寨的联盟的盟主,号召各寨人马集结下来,就成为了最早的北府军,只不过,那是谢家出头第一次把这股力量以官军的形式集结,对吧。”
刘敬宣点了点头:“五桥泽一战,大半的寨主,如田洛,诸葛侃这些老寨主,和我爹同辈的甚至是他叔伯辈的寨主们战死,而高素,何衡等人在之前的淝水之战前后,就离开了自己的山寨,转而去建康安家落户,成为大晋的士族与富豪,所以其实五桥泽之战后,我爹回到淮北时,以往的山寨大多数已经败落了,甚至是空无一人地废弃,大概,这也是朝廷想要的结果,一旦来自北方的威胁解除,那这些淮北的山寨也不必保留了,不然苏峻,祖约之乱,可能会重演。”
刘裕冷笑道:“狂妄自大,如果是拿下了青州,淮北山寨成为内地,也许还可以这么来,但是淝水之战只是前秦崩溃,很快青州之地又入了后燕之手,在关东重新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异族帝国,就这样还敢放弃青州和淮北的山寨?”
刘敬宣叹了口气:“那时候青州一度短暂地回归东晋治下,但很快辟闾氏这些本地豪强大族就自立了,他们倒是不敢打淮北山寨的主意,只想呆在青州当个土皇帝,所以淮北倒是平安了几年,只不过,淝水之战后,中原和关东大乱,征战不断,到处是散兵游勇和盗贼马帮,有些势力甚至是占据了那些之前废弃的淮北山寨,你们都以为我爹是受了王恭的命令才去大量招收这些散兵游勇,实际上,在王恭上任前,他所谓的解甲归田,回到山寨后,就是一直在对付这些新的寨主和团伙了。”
刘裕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那些寨子就在那里,你爹不去占领,那外来的人马就会去占领。所以,你爹和你其实不是解甲归田,告老还乡,而是投入了一场新的战斗,是在收伏那些乱世中占山为王的各路散兵游勇呢。”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的,象胡海宗,竺林秀这些后来的北府军将领,其实都是战乱中的各路人马,有些是以前秦军的溃散部队,有些是给各路溃兵攻打后,背井离乡的新流民,也有些干脆就是各路胡人的兵马,比如翟部的一些部队就占了几个山寨,我爹当时回到山寨时,手头的兵力也是因为五桥泽之战,而严重不足,京口良家子为主的人多半回乡了,只有两百多人还追随他,此外就是寨中留守的人马,有千余人,这样的兵力,即使是在淮北各寨中,也算不上是最强大的,尤其是一些胡虏寨主,手上有久经沙场的老兵,甚至是铁骑。”
刘裕冷笑道:“这些胡人军队打打寻常的百姓和结坞自保的地方豪强还行,怎么可能是我们身经百战的北府老兵,还有那些淮北山寨强人的对手呢?你爹要是打他们,还是没有问题的。”
刘敬宣微微一笑:“打赢是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我们人手不足,这些胡虏有战马,打不过就可以跑,然后流蹿攻击劫掠淮北各地的村落,如果我爹无法保护这些村落和山寨,那他的威名就会受损,淮北山寨联盟的大当家这个位置,就很难坐稳了。于是他派出使者,四处联系那些汉人新寨主,表示愿意接纳他们成为新的淮北山寨联盟的一员,象以前的老寨主那样保护他们的权益,不插手和过问他们山寨之事,也允许他们保留战斗后自己得到的战利品,可以由他们安置那些名为解救,实为掳来的百姓和胡人俘虏。”
刘裕长叹一声:“我说怎么搞的,回到江南之后,你爹的那支新北府军的军纪变得这样,原来就是招了一帮土匪强盗啊。”
刘敬宣摇了摇头:“乱世之中,没有秩序,只有拥有了强力才能生存,而生存之余,就会想着靠武力去抢劫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强取胜于苦耕,一旦当强人上了瘾,就再也难回以前的良家子,普通农夫的时光了。这就是我爹和我离开军队后,根本不想在京口甚至是京城中安家落户,而是宁可回淮北的原因。因为,战斗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只不过,一旦这样的战斗是用于对付自己的百姓,而不是对付敌人,那就会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所以,我们只能去淮北,如果是青州真的安定下来,也是要去黄河边上,与河北胡虏交界的地方,另开坞堡。”
刘裕点了点头,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这么说来,你后来接手继承了你爹的旧部,你爹被桓玄所害之后,你逃到了南燕,又是怎么跟这些旧部联系的呢?”
刘敬宣平静地说道:“这得感谢桓玄了,他进入建康之后,那些跟他一起进京的楚军将帅,仍然视北府军为大敌,一边是清洗杀害其他的北府军旧将,主要是高素,孙无终这些带着你们京口良家子的老将,然后保留北府军的中下层将士,准备让你和希乐,无忌这些人带兵,他以为,清除了老将,提拔了你们,你们就会对他感恩戴德,为他管理好北府军。”
刘裕冷冷地说道:“若是桓玄不篡位,而是一心为国为民,让我等率兵北伐胡虏,那我肯定也只能为其效力的,毕竟,要讨伐一个为国尽忠的权臣,要讨伐一个真心北伐的主帅,我是做不到的。就算要为你爹,为终伯他们报仇,也要等北伐结束后,我个人去刺杀桓玄了。”
刘敬宣笑道:“寄奴,你是个恩怨分明,公私分明的人,我佩服你,但我做不到,毕竟,那是杀父仇人,我就算是投奔番邦敌国,也只是为了暂时保命,向桓玄复仇,南燕慕容德,还有黑袍之所以肯收留我,也是看中了这点,要我再去征召淮北各寨,为其入侵大晋的先驱。”
第5265章 阿兰曾护阿寿全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这主意打得倒是不错呢,把原来用于抵抗胡虏最有力的淮北各寨,反过来拉拢为他们所用。如果你当时答应了,那很可能慕容德就会直接以你们淮北各寨为先导,引燕军大举攻晋了,我大概和他在大砚山穆陵关前谈判的机会,也不会有了。”
刘敬宣沉声道:“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还是分得清楚的,再怎么说,我也不能帮着胡虏来打我们汉人的祖国,一时被桓玄所逼,被迫逃到南燕,需要胡人君主的保护,已经是我的底线,所以我就装傻充愣,说那些淮北山寨,只听从我爹的号令,那时候我爹想要起兵反桓,他们都纷纷离去不愿相随,还说什么一人三叛,何以立身,已经是和我爹决裂了。没有当场哗变拿下我爹,已经算是还了多年来的恩情。”
“所以我爹谁都指挥不动,只能自己逃亡,最后死在桓玄的手中,这些淮北的寨主,现在已经纷纷自立,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号令,真要听,也是听桓玄的,绝不会听我的。”
刘裕笑了起来:“你这个解释倒是无懈可击,非常地合理啊。也确实,他们在你爹活着的时候也没跟随他起事,更不会在他死后听你的号令,不过,你应该是仍然秘密跟这些淮北寨主们联系的吧,我记得后来你在南燕起事失败,来彭城见我时,是手下有数千人马的,也是你的军团的雏形。”
刘敬宣叹了口气:“我去了南燕之后,寄人篱下,他们要我召集旧部,为南燕攻晋,我是万万不能答应的,但如果我真的啥也不做,那就失掉了对这些鲜卑胡虏的利用价值,他们随时可能对我动手,或者是把我送回桓玄那里以作为两国维系关系的交易。所以,我也得答应慕容德,尽量为他招募淮北的旧部,同时平定南燕在大岘山以南的那些州郡的盗匪。”
刘裕点了点头:“你说的这些盗匪,其实就是自立的淮北各寨的寨主吧,前面你说过,他们的军需供应不足,也许在你爹掌军时,他们过的日子不错,但你爹死后,也断了从南边吴地的供应,更不会有以前身为官军时的军粮补给,于是又要重操旧业,开始攻击南燕的山南郡县了吧。”
刘敬宣平静地说道:“其实,是我在逃往南燕之前,就秘密地去了一趟淮北的山寨,我和高雅之,还有司马休之有过计划,暂时投靠慕容氏,以保得性命,但如果有机会的时候,最好是能在南燕起事,结交青州之地的豪强,一起推翻这个外来的胡虏政权呢。”
刘裕的脸色一变:“你的意思,是在你逃亡的时候,就想好这个计划了?”
刘敬宣咬了咬牙:“桓玄是我的仇家,难道慕容氏就不是了吗?慕容德参与了当年的五桥泽之战,手上沾满了我们当年同袍的鲜血,其实现在看来,我们的计划是成功的,如果不是不知道有黑袍慕容垂的存在,加上慕容兰着实利害,还有刘袭的胆子太小,导致计划泄露,只怕我也能和你一样,完成建义大业了。”
刘裕摆了摆手:“不可能的事,就算你们侥幸刺杀成功,杀了慕容德,那十余万鲜卑人也不可能听命于你的,会另立首领来斩杀你们,我建义成功不是靠的暗杀桓玄,而是靠了消灭了他的楚军主力。”
刘敬宣叹了口气:“你说的是对的,不过,就算无法夺取南燕,只要能杀了慕容德,也是报了大仇,也能洗脱天下人骂我是汉奸的名声了,寄奴啊,咱们跟胡虏打了一辈子的仗,到头来为了保命而屈身为胡虏效力,也许别人可以这样做,但我刘敬宣,是宁死不从的。”
刘裕哈哈一笑,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正想夸赞,毕竟这些刘敬宣在南燕时的事,他后来从来没有提过,自己也心照不宣的从来没问过,毕竟,这种身在敌营,甚至为南燕效力过的事,是他一辈子洗不掉的污点,也难以解释得清,今天,是这两兄弟多年来最为交心的一次畅谈,刘敬宣居然把这事也主动说出了。也许到了明天,他就会后悔,若不是明天的决战生死难料,他又怎么会把这些多年的秘密,向自己说个痛快呢。 ↑返回顶部↑
刘敬宣叹了口气:“是的,长年以来,淮北各寨就是独立于朝廷官兵的组织之外,也有自己的一套人马,有本事的就扩张自己的部下,以前为了维持山寨的生存,人数众多的山寨往往只靠谢家的供应,是不足以维持这么多人的生存的,所以也得到青州境内去作战,美其名曰是打击胡虏,实际上更多的是洗劫那些汉人豪强所据的村庄与坞堡,掳获人口。后来北府军成立,但这种习气却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我得以一些亲兵护卫为义子,再外放去监视各支部队的原因。”
第5264章 公私分明是寄奴
刘裕笑了起来:“原来如此,我差点忽略了这点,就是你的军团的特殊性,从你曾祖辈开始,到你爹这辈,其实都是实际上的淮北山寨的联盟的盟主,号召各寨人马集结下来,就成为了最早的北府军,只不过,那是谢家出头第一次把这股力量以官军的形式集结,对吧。”
刘敬宣点了点头:“五桥泽一战,大半的寨主,如田洛,诸葛侃这些老寨主,和我爹同辈的甚至是他叔伯辈的寨主们战死,而高素,何衡等人在之前的淝水之战前后,就离开了自己的山寨,转而去建康安家落户,成为大晋的士族与富豪,所以其实五桥泽之战后,我爹回到淮北时,以往的山寨大多数已经败落了,甚至是空无一人地废弃,大概,这也是朝廷想要的结果,一旦来自北方的威胁解除,那这些淮北的山寨也不必保留了,不然苏峻,祖约之乱,可能会重演。”
刘裕冷笑道:“狂妄自大,如果是拿下了青州,淮北山寨成为内地,也许还可以这么来,但是淝水之战只是前秦崩溃,很快青州之地又入了后燕之手,在关东重新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异族帝国,就这样还敢放弃青州和淮北的山寨?”
刘敬宣叹了口气:“那时候青州一度短暂地回归东晋治下,但很快辟闾氏这些本地豪强大族就自立了,他们倒是不敢打淮北山寨的主意,只想呆在青州当个土皇帝,所以淮北倒是平安了几年,只不过,淝水之战后,中原和关东大乱,征战不断,到处是散兵游勇和盗贼马帮,有些势力甚至是占据了那些之前废弃的淮北山寨,你们都以为我爹是受了王恭的命令才去大量招收这些散兵游勇,实际上,在王恭上任前,他所谓的解甲归田,回到山寨后,就是一直在对付这些新的寨主和团伙了。”
刘裕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那些寨子就在那里,你爹不去占领,那外来的人马就会去占领。所以,你爹和你其实不是解甲归田,告老还乡,而是投入了一场新的战斗,是在收伏那些乱世中占山为王的各路散兵游勇呢。”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的,象胡海宗,竺林秀这些后来的北府军将领,其实都是战乱中的各路人马,有些是以前秦军的溃散部队,有些是给各路溃兵攻打后,背井离乡的新流民,也有些干脆就是各路胡人的兵马,比如翟部的一些部队就占了几个山寨,我爹当时回到山寨时,手头的兵力也是因为五桥泽之战,而严重不足,京口良家子为主的人多半回乡了,只有两百多人还追随他,此外就是寨中留守的人马,有千余人,这样的兵力,即使是在淮北各寨中,也算不上是最强大的,尤其是一些胡虏寨主,手上有久经沙场的老兵,甚至是铁骑。”
刘裕冷笑道:“这些胡人军队打打寻常的百姓和结坞自保的地方豪强还行,怎么可能是我们身经百战的北府老兵,还有那些淮北山寨强人的对手呢?你爹要是打他们,还是没有问题的。”
刘敬宣微微一笑:“打赢是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我们人手不足,这些胡虏有战马,打不过就可以跑,然后流蹿攻击劫掠淮北各地的村落,如果我爹无法保护这些村落和山寨,那他的威名就会受损,淮北山寨联盟的大当家这个位置,就很难坐稳了。于是他派出使者,四处联系那些汉人新寨主,表示愿意接纳他们成为新的淮北山寨联盟的一员,象以前的老寨主那样保护他们的权益,不插手和过问他们山寨之事,也允许他们保留战斗后自己得到的战利品,可以由他们安置那些名为解救,实为掳来的百姓和胡人俘虏。”
刘裕长叹一声:“我说怎么搞的,回到江南之后,你爹的那支新北府军的军纪变得这样,原来就是招了一帮土匪强盗啊。”
刘敬宣摇了摇头:“乱世之中,没有秩序,只有拥有了强力才能生存,而生存之余,就会想着靠武力去抢劫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强取胜于苦耕,一旦当强人上了瘾,就再也难回以前的良家子,普通农夫的时光了。这就是我爹和我离开军队后,根本不想在京口甚至是京城中安家落户,而是宁可回淮北的原因。因为,战斗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只不过,一旦这样的战斗是用于对付自己的百姓,而不是对付敌人,那就会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所以,我们只能去淮北,如果是青州真的安定下来,也是要去黄河边上,与河北胡虏交界的地方,另开坞堡。”
刘裕点了点头,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这么说来,你后来接手继承了你爹的旧部,你爹被桓玄所害之后,你逃到了南燕,又是怎么跟这些旧部联系的呢?”
刘敬宣平静地说道:“这得感谢桓玄了,他进入建康之后,那些跟他一起进京的楚军将帅,仍然视北府军为大敌,一边是清洗杀害其他的北府军旧将,主要是高素,孙无终这些带着你们京口良家子的老将,然后保留北府军的中下层将士,准备让你和希乐,无忌这些人带兵,他以为,清除了老将,提拔了你们,你们就会对他感恩戴德,为他管理好北府军。”
刘裕冷冷地说道:“若是桓玄不篡位,而是一心为国为民,让我等率兵北伐胡虏,那我肯定也只能为其效力的,毕竟,要讨伐一个为国尽忠的权臣,要讨伐一个真心北伐的主帅,我是做不到的。就算要为你爹,为终伯他们报仇,也要等北伐结束后,我个人去刺杀桓玄了。”
刘敬宣笑道:“寄奴,你是个恩怨分明,公私分明的人,我佩服你,但我做不到,毕竟,那是杀父仇人,我就算是投奔番邦敌国,也只是为了暂时保命,向桓玄复仇,南燕慕容德,还有黑袍之所以肯收留我,也是看中了这点,要我再去征召淮北各寨,为其入侵大晋的先驱。”
第5265章 阿兰曾护阿寿全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这主意打得倒是不错呢,把原来用于抵抗胡虏最有力的淮北各寨,反过来拉拢为他们所用。如果你当时答应了,那很可能慕容德就会直接以你们淮北各寨为先导,引燕军大举攻晋了,我大概和他在大砚山穆陵关前谈判的机会,也不会有了。”
刘敬宣沉声道:“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还是分得清楚的,再怎么说,我也不能帮着胡虏来打我们汉人的祖国,一时被桓玄所逼,被迫逃到南燕,需要胡人君主的保护,已经是我的底线,所以我就装傻充愣,说那些淮北山寨,只听从我爹的号令,那时候我爹想要起兵反桓,他们都纷纷离去不愿相随,还说什么一人三叛,何以立身,已经是和我爹决裂了。没有当场哗变拿下我爹,已经算是还了多年来的恩情。”
“所以我爹谁都指挥不动,只能自己逃亡,最后死在桓玄的手中,这些淮北的寨主,现在已经纷纷自立,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号令,真要听,也是听桓玄的,绝不会听我的。”
刘裕笑了起来:“你这个解释倒是无懈可击,非常地合理啊。也确实,他们在你爹活着的时候也没跟随他起事,更不会在他死后听你的号令,不过,你应该是仍然秘密跟这些淮北寨主们联系的吧,我记得后来你在南燕起事失败,来彭城见我时,是手下有数千人马的,也是你的军团的雏形。”
刘敬宣叹了口气:“我去了南燕之后,寄人篱下,他们要我召集旧部,为南燕攻晋,我是万万不能答应的,但如果我真的啥也不做,那就失掉了对这些鲜卑胡虏的利用价值,他们随时可能对我动手,或者是把我送回桓玄那里以作为两国维系关系的交易。所以,我也得答应慕容德,尽量为他招募淮北的旧部,同时平定南燕在大岘山以南的那些州郡的盗匪。”
刘裕点了点头:“你说的这些盗匪,其实就是自立的淮北各寨的寨主吧,前面你说过,他们的军需供应不足,也许在你爹掌军时,他们过的日子不错,但你爹死后,也断了从南边吴地的供应,更不会有以前身为官军时的军粮补给,于是又要重操旧业,开始攻击南燕的山南郡县了吧。”
刘敬宣平静地说道:“其实,是我在逃往南燕之前,就秘密地去了一趟淮北的山寨,我和高雅之,还有司马休之有过计划,暂时投靠慕容氏,以保得性命,但如果有机会的时候,最好是能在南燕起事,结交青州之地的豪强,一起推翻这个外来的胡虏政权呢。”
刘裕的脸色一变:“你的意思,是在你逃亡的时候,就想好这个计划了?”
刘敬宣咬了咬牙:“桓玄是我的仇家,难道慕容氏就不是了吗?慕容德参与了当年的五桥泽之战,手上沾满了我们当年同袍的鲜血,其实现在看来,我们的计划是成功的,如果不是不知道有黑袍慕容垂的存在,加上慕容兰着实利害,还有刘袭的胆子太小,导致计划泄露,只怕我也能和你一样,完成建义大业了。”
刘裕摆了摆手:“不可能的事,就算你们侥幸刺杀成功,杀了慕容德,那十余万鲜卑人也不可能听命于你的,会另立首领来斩杀你们,我建义成功不是靠的暗杀桓玄,而是靠了消灭了他的楚军主力。”
刘敬宣叹了口气:“你说的是对的,不过,就算无法夺取南燕,只要能杀了慕容德,也是报了大仇,也能洗脱天下人骂我是汉奸的名声了,寄奴啊,咱们跟胡虏打了一辈子的仗,到头来为了保命而屈身为胡虏效力,也许别人可以这样做,但我刘敬宣,是宁死不从的。”
刘裕哈哈一笑,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正想夸赞,毕竟这些刘敬宣在南燕时的事,他后来从来没有提过,自己也心照不宣的从来没问过,毕竟,这种身在敌营,甚至为南燕效力过的事,是他一辈子洗不掉的污点,也难以解释得清,今天,是这两兄弟多年来最为交心的一次畅谈,刘敬宣居然把这事也主动说出了。也许到了明天,他就会后悔,若不是明天的决战生死难料,他又怎么会把这些多年的秘密,向自己说个痛快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