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提到“女子”,魏知砚原本黯淡无光的眸中闪过一丝异样,“南星不一样。”
  “哦?”魏明德驻足,“所以这次你能眼睁睁看着满院仆役受刑?”
  他侧目看向魏知砚,像是在欣赏自己调教出的杰作,突然满意地笑了,“是,是不一样。若非如此,小满宴那日,为父也不会答应你留她性命。只是……”他笑意忽地一滞,连带声音也冷了下来,“但倘若这只‘猫儿’敢乱伸爪子,为父就不止是杖毙几个下人这么简单了。”
  魏知砚的指节在袖中攥得发白。
  他生在锦绣堆里,自幼被护得严实。父亲虽严厉,却为他挡尽朝堂明枪暗箭;长姐如慈母,将他捧在手心呵护,弥补了母亲早逝的缺憾;长兄在世时,更是连骑马都要亲自为他牵缰绳。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何其幸运,一生都与日晖为伴。
  正因如此,他只需专注诗书礼乐,做个光风霁月的魏二公子。也正因如此,他一直想不明白当年奶娘为何会死。
  直至小满宴那日,他站在朱红宫门外的阴影里,亲耳听见父亲与长姐如何处置薛家遗孤,字字句句,如淬毒的银针,将他扎得体无完肤。
  后来,他跪在祠堂,看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第一次觉得陌生。原来他所谓的幸运,是踩着无数人的尸骨,他以为沐浴的日晖,实则是腐土里开出的恶之花,亦是他从来最为不耻的。
  他迷茫、纠结、痛苦,曾在无数个夜里辗转反侧,想要弥补些什么。甚至跪在父亲书房外整整一夜,只为求他们放过薛南星。那时的他天真地以为,爱便是倾其所有护她周全,连坦白真相的念头都在心头辗转千百回。
  可宁川重逢那日,当他看见薛南星与那人并肩而立的身影,所有愧疚与善意都在瞬间焚烧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欲望与愤怒。
  那一刻,他才明白,爱不是守护、不是付出,更不是牺牲,而是霸占、摧毁和破坏,为了得到对方不择手段,不惜令对方伤心,只要他能得到她。
  或许,本质上来说,他与父亲和长姐一样,他骨子里流的,终究是魏家的血,他根本也是他最瞧不起的那种人。
  解开困扰多年的算题终于解开。
  魏知砚抬眸,目色突然冷下来,这种冷,不是森冷、寒冷,而是对自己极度失望,却又已然接受的冷。
  “儿子一定会让南星乖乖听话的。”他顿了顿,抬手郑重一揖,“不过,儿子有一事相求。”
  第107章 回京夏至方至,京城的槐花便……
  夏至方至,京城的槐花便落尽了,昭王便是在这样的时节回了京。
  陆乘渊此行离京,全然不知情的只道他是奉旨离京办案,毕竟这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汹涌。远有乌邦虎视眈眈,宁南国蠢蠢欲动,近有换粮案多地频发,文官与武
  将剑拔弩张,尤其工部和兵部,先是因修建摘星台一事争执不下,后又为派谁去宁南平叛吵得不可开交。
  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如太后、凌皓等稍亲近些的,则以为陆乘渊是去俪山调养旧疾。直至太后凤体突然抱恙,一道加急懿旨才将他匆匆召回。
  与昭王回京的消息一同传开的,还有一则惊雷般的秘闻——十年前命丧青峰崖的薛尚书嫡女,竟奇迹生还。
  当年薛尚书清名满朝,府上惨案曾令多少故旧扼腕。如今这桩秘闻,犹如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京城各处茶寮酒肆皆在热议此事。各种传言绘声绘色,愈演愈烈,不过两日,便添了七八个话本子般的桥段。
  “听说那薛家大小姐当年被隐世高人救走,这些年在终南山修道……”
  “我二舅在刑部当差,说是在乱葬岗发现时,她手里还攥着把滴血的剑……”
  更有甚者拍着桌子嚷嚷,“什么死而复生,说不定是苗疆巫女借尸还魂!”
  ……
  薛南星放下车帘,转头看向陆乘渊时眉头微蹙,“虽说我回京的消息传得越开越安全,可这些谣言未免太过离奇。”她指了指自己,“借尸还魂?他们怎么不说我是狐仙转世?”
  陆乘渊唇角微扬,“越是荒诞不经的传言,反倒传得越快。”他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袖口,“依我看,不出三日,市井间就该有《薛氏侠女传》的话本子了。”
  “侠女?”薛南星轻哼一声,“怕是《薛氏女鬼录》先满天飞了。”
  陆乘渊低低地笑了笑,忽然将她揽入怀中,一本正经道:“的确是只勾魂的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