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1 / 3)
与坠入万相熔炉时那种概念性的炙热不同, 这里的感受更为直接粗暴。
万相之门本身, 并非平稳的通道,更像是一个不断坍缩与膨胀的宇宙创伤,连接着无数维度残片的巨大裂口。
沈琅本能地回首, 目光穿透扭曲的时空,投向那片属于“现在”的苍梧山界域。
就在那一瞬, 他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一丝极细微又尖锐不协调感。
——那是什么?
念头尚未成形,那异常感已如水中断月般消失。还未及他细辨, 黑暗巨手骤然收紧,将他彻底拽入那虚无的核心!
刹那间,周遭的一切光影、声音与喧嚣全数剥离, 整个感官世界坍缩为一个近乎绝对的——
空无。
然而,在这片“空无”之中,却又充斥着某种……存在。
无从计数、混乱无序、碎裂的信息洪流。
这些信息并非人类感官能接受到的画面或能量,而是概念的原浆, 如宇宙大爆炸瞬间爆发散落的星屑, 以超乎感知的速度与密度, 在他周边奔涌、碰撞、湮灭、重组。
法则的胚胎、逻辑的断片、尚未定义的规则、处于混沌态的因果……所有构成世界的底层代码, 胡乱堆砌, 不可解读,没有秩序。
这里就像一个刚被格式化,又填满了无数破损文件与冗余代码的根源数据库。
“……世界的基石?”
沈琅的意识在这失序的信息海中浮浮沉沉,终于窥见了其本质。
「万相」,是所有存在形态的原初素材, 是所有存在的混沌根基。
它没有意志,没有意图,如一座无人看管的工具库,杂陈着数以亿计、用法未明、指令残缺的零件与模块。
而当外界的观察者,比方说,试图理解运用它的修士触及这片混沌时,那无序代码就会被唤醒、调取、组合。
观察者从无序中寻找意义,人类的认知便如同编译程序,将混杂的碎片读取,强行赋予其功能与逻辑。
于是,一团毫无意义的代码,被解码成了一道术法、一条规则、一种力量。
这,便是「显相」。
宇宙第一道规则的火花,不来自它本身,而来自观察者的提问。
当人类对宇宙发出第一声疑问,第一缕「显相」便应运而生。
有了观察者本身,无穷的可能性才被锚定、坍缩。
原初混沌才呈现出符合观察者理解范畴的形态。
然而,无论表象如何变化,被赋予何等意义,其内核依旧是混乱代码的随机拼凑。
就像用一堆破铜烂铁勉强焊接成的锤子,姑且尚能敲定钉子,可内核依然是矛盾、不稳定的,极易出错。
这便是「万相」显化之力常常带有污染性的原因。越是试图深入,越接近其无序的本质,便越容易被混沌同化、侵蚀。
“……原来如此。”
那么,“源”呢? ↑返回顶部↑
万相之门本身, 并非平稳的通道,更像是一个不断坍缩与膨胀的宇宙创伤,连接着无数维度残片的巨大裂口。
沈琅本能地回首, 目光穿透扭曲的时空,投向那片属于“现在”的苍梧山界域。
就在那一瞬, 他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一丝极细微又尖锐不协调感。
——那是什么?
念头尚未成形,那异常感已如水中断月般消失。还未及他细辨, 黑暗巨手骤然收紧,将他彻底拽入那虚无的核心!
刹那间,周遭的一切光影、声音与喧嚣全数剥离, 整个感官世界坍缩为一个近乎绝对的——
空无。
然而,在这片“空无”之中,却又充斥着某种……存在。
无从计数、混乱无序、碎裂的信息洪流。
这些信息并非人类感官能接受到的画面或能量,而是概念的原浆, 如宇宙大爆炸瞬间爆发散落的星屑, 以超乎感知的速度与密度, 在他周边奔涌、碰撞、湮灭、重组。
法则的胚胎、逻辑的断片、尚未定义的规则、处于混沌态的因果……所有构成世界的底层代码, 胡乱堆砌, 不可解读,没有秩序。
这里就像一个刚被格式化,又填满了无数破损文件与冗余代码的根源数据库。
“……世界的基石?”
沈琅的意识在这失序的信息海中浮浮沉沉,终于窥见了其本质。
「万相」,是所有存在形态的原初素材, 是所有存在的混沌根基。
它没有意志,没有意图,如一座无人看管的工具库,杂陈着数以亿计、用法未明、指令残缺的零件与模块。
而当外界的观察者,比方说,试图理解运用它的修士触及这片混沌时,那无序代码就会被唤醒、调取、组合。
观察者从无序中寻找意义,人类的认知便如同编译程序,将混杂的碎片读取,强行赋予其功能与逻辑。
于是,一团毫无意义的代码,被解码成了一道术法、一条规则、一种力量。
这,便是「显相」。
宇宙第一道规则的火花,不来自它本身,而来自观察者的提问。
当人类对宇宙发出第一声疑问,第一缕「显相」便应运而生。
有了观察者本身,无穷的可能性才被锚定、坍缩。
原初混沌才呈现出符合观察者理解范畴的形态。
然而,无论表象如何变化,被赋予何等意义,其内核依旧是混乱代码的随机拼凑。
就像用一堆破铜烂铁勉强焊接成的锤子,姑且尚能敲定钉子,可内核依然是矛盾、不稳定的,极易出错。
这便是「万相」显化之力常常带有污染性的原因。越是试图深入,越接近其无序的本质,便越容易被混沌同化、侵蚀。
“……原来如此。”
那么,“源”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