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代杨琼卜卦而不占其功、延嗣却自造过错,追了太后;
  三代的杨驻景在御书房只一阵真情嚎啕,就把杨家从绞刑架上解了下来。
  看似八仙过海,实际核心的思想只一句话:
  让圣人看到诚意。
  姜家父子向来不论别的,只看人心里实际怎么想。
  若是心怀不轨,表面粉饰的再好也骗不了人;
  若是心里是诚的,那表面无论怎样滑稽,怎样用力过猛甚至令人啼笑皆非,都能让圣人看见耿耿忠心。
  因此杨金风装模作样的多言多语和杨琼刻意造成的母子分离不仅没有被猜嫌,反而换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因为废帝确实死得彻底,大军也顺利进了京城;
  七皇子在先帝所遣之人的监管下安然长大,杨家也并没有变成一代外戚之祸。
  这就足够了。
  杨家三代昌盛不衰、成为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幸存者的秘密,尽在这些看似不容于世的举动中。
  但祸福盈亏都守恒,杨家起来了,就总要有人倒霉。
  比如前朝皇族康家,比如三皇子,比如……
  杨琼的那个儿子,小皇子姜孚。
  ——姜孚长到六岁,竟不知道孩子应当养在母亲身边。
  母亲对他来说,只是年节要去请安的大人而已。
  宫人领着他出门,他看到其他宫妃抱着子女,竟问:
  “那也是宫婢吗?为什么穿戴那么华贵?”
  宫人哑口无言,不知该怎么解释,结结巴巴地说那是母亲和孩子。
  姜孚听了若有所思道:
  “原来还可以与母妃生活在一起。”
  饶是宫人在宫中多年,听了这话也不由得一阵心酸,差点落下泪来。
  几年过去,贵妃的心意竟一直不变,手抄了百卷经书,日日祷告念佛,始终不肯将儿子接回膝下。
  先帝见其心诚,也不再管她。
  只是赏的东西一样不少,将杨琼的地位稳固得无人能动,忠瑞侯也终于敢放心出门了。
  姜孚不在母亲身边,但偶尔还可见父皇一面,多少沾到了点亲情。
  奈何政事繁忙,龙嗣又多,先帝一忙起来,就几乎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个“先天聪慧”的儿子。
  小姜孚就这么孤零零地住在别院里,衣食都是上好的,宫人伺候得也尽心周到,只是见不到父亲母亲。
  但他的孤单并没有持续太久。七岁这年,他从先帝那要来了沈厌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