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朝时人们用的还是动物油脂较多,不过这也无伤大雅了,因为她来
  这里之后,一直就没怎么见过给小孩子的零食,有吃的就好,好不好吃的,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特别要紧。说到底还是物资匮乏和生产力水平的问题呀。
  因为大麦金贵,所以她便只在家中做了一点点,姑嫂、婆媳三人都觉得好。
  “原来大麦炸成米花后,竟时如此酥脆,还有一股甜香味。好吃,好吃!”
  自打家中的食肆开了起来,家里人便跟着吃了不少好吃的。
  吃得多,自然也就能样样都点评两句。
  李卉点头,“阿嫂说得对。”
  阿娘却想起一些从前的事情来,“你的外大母从前就爱吃这些小零食,要是她还在就好了,这大麦米花入口即化,还有浓郁的麦香味,我觉得不光孩子们爱吃,就是那个做寿的老太君肯定也喜欢。”
  秦人口中的“外大母”,就是“外祖母”的意思。李卉也想到了自己真正的外祖母,之前不论是大学放假回家还是工作后寒暑假回家,都会给她带些口感松软的饼干小吃,现在她却孤身一人在大秦,真是好想念啊。
  可一日没有回去,这边的日子便要过一日。
  李卉收敛心神,专心致志地听着她们说话,回到后厨去又多做了一些。
  留了些自家吃外,其余的都装进了陶钵里,三日后吃了朝食就早早地去了食肆。
  直到马车停在县衙外头时,李卉才发现,她来拜见的是平安县县令的老母亲。
  她怨之前怎么没问清楚,幸好今日不是空手上的门,不然显得该有多小气啊。
  进得内院,正位上坐着的那位便是老太君了,余下两边便是三位儿媳妇。
  李卉与她们一一见礼,“老夫人”和“夫人”喊得她差点嘴瓢。
  不过繁文缛节体现的是她的尊敬,因为席间如意阿婆将大夫人的意思转述得很明白——时下修河渠,各地的县令县丞都去了前线,老太君的寿辰总不能太过于冷清,所以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老身贪嘴,带累了大家伙儿,实在是……”
  几位夫人和如意阿婆赶忙恭维道,“能给您老贺寿也是我们的福分……”
  她过来后一看,不光是县令,县令家的三个儿子也都全部跟着上了前线,家中就剩了各房夫人和幼子幼女。
  “这还真是举全国之力修渠啊,秦始皇。”李卉心中正这样想着,再看在场的各位女眷都与有荣焉的模样,又感慨了一番秦始皇的自上而下策略贯彻得这样彻底。
  恭维和客套的话都说完,如意阿婆看出了李卉在大庭广众之下插不上话的窘境,便赶紧把话往正题上引:“今日李小娘子前来,是要请老太君和大夫人的示下,看生辰那日的席面可有什么喜好?若今日定了,老奴便叫后厨预备菜去。”
  说着,她便给李卉使了个眼神。
  李卉忙将自己提前备好的大麦米花拿出来:
  “老太君,夫人,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不要嫌弃。”
  她让阿娘提前做好了一个布兜子,兜在陶盆外头,一直抱得紧紧的,所以老太君吃到嘴里时,还是温热的。老太君吃下去后,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真是个落落大方的小女娘,来,如意,你拿给小孩子们也尝尝。”
  如意阿婆退了出去。
  大夫人和颜悦色地道:“这小食做得很好吃,想必其他大菜的手艺也错不了。”
  说着便看了一眼老太君,见她也并未反对,便又嘱咐她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只是有一件事,最好能提前两日将席面所需食材告知我们,这样吧,到时候我再让如意婶子套了车去找你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