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暴秦无道!”
  “诛暴秦!”
  紧接着,姜央听到身边的人都开始了唱歌: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是楚国的《国殇》,姜央跟着哼唱,恍惚间,他竟好像看到了那些在沙场浴血奋战的楚国将士。他们不避刀剑、视死如归,为的是守卫身后的国土。
  姜央幽幽地叹了一声:“怪不得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有自己的文化啊……”
  《诗三百》通遍诸夏,秦、燕、韩、魏、赵、齐都通用着一套文化,若非秦国的军国主义使得国家必须不停地扩张。因而引发了徭役繁重、赋税繁重、百姓无法休养生息等问题,没准秦真的能维持住他的大一统。
  唯独楚国不一样……楚国不如其余诸夏一样自认炎黄子孙,而是自认为“帝高阳之苗裔”,楚地流行的也不是文字质朴的《诗经》,而是充满绚烂诡谲的《楚辞》,他们甚至还有着自己的神话体系。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楚民与其余诸夏的文化隔阂,也使得楚国在拥有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在政/治上也拥有相对独立性。
  相比起其他的国家,他们更加难以被秦国的大一统同化。
  听着耳边发音陌生却莫名能够听懂的《国殇》,姜央想,怪不得在历史上,苍梧之乱能让前来镇压叛乱的秦军倒戈——因为这些“秦军”,本也是楚民啊。
  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建立“大齐”后志得意满,派出各路使者招降各地节度使。凤翔向黄巢乞降,庆功宴上却奏《秦王破阵乐》,导致满城兵士皆悲,再不肯向黄巢摇尾乞怜。
  一首《秦王破阵乐》能为唐王朝续命二十七年,一首《国殇》自然能让天下楚民都记起来,他们的来处究竟是哪里。
  果不其然,一首《国殇》唱罢,在三河的统领下,苍梧县所有的故楚民都拿起了手中的木棍,对着县衙冲了过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