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武平绩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也没看出什么。
  这玩意不就跟榨完浆的甘蔗差不多嘛,乱糟糟糊成一团,这要是换在以前他都不会多看一眼的。
  “我说油果全身是宝,没有糟蹋的地方,说的就是这个。”
  大壮一边说,一边吩咐随从将压榨过后的果渣都收集起来,将它们放入装满水的陶罐中煮沸。
  “做蜡烛需要的是油果中的蜡质成分,不耽误咱们榨油,只要别把这些宝贝当成肥料扔了就行。”
  随从收集好果渣,放入之前炼油的大锅中,注水没过果渣之后便烧火加热。水温不断地升高至沸腾,水面除了翻滚的水泡外还浮起一层白色物质,这便是珍贵的棕榈蜡。
  “这是利用水蜡沸点的差异进行的分离。”
  大壮用扁平的木片小心地收集着这些蜡质。
  与油脂不同,蜡在冷却后会凝固成乳白色块状。不过果渣中的蜡质含量有限,他反复煮了三次才收集到一小碗,产量可以一点都不高。
  “想要得到最优质的蜡烛,还要经历脱色提纯的步骤。”
  大壮有意推销蜡烛作坊,所以在给武平绩展示的时候也丝毫没有藏私。
  “这是我用棕榈果壳制作的活性炭,活性炭能够吸附粗蜡溶液中的色素,在经过棉麻细布过滤,最后可以得到半透明的浅黄色蜡液。”
  为了这次展示,大壮还特地准备了细长的空心芦苇杆作为烛芯模具。他将芦苇杆竖直固定在木架上,将融化的蜡液缓缓倒入。等待蜡液凝固后,轻轻剥去芦苇皮,就得到了一支原始的棕榈蜡烛。
  “武兄,要不要试试看?”
  他笑着问武平绩。
  武平绩将这根棕榈蜡烛在手中翻来覆去的摆弄了一会儿,然后从怀里摸出一根火折子,点燃的烛芯。
  下一秒,红黄色的火焰亮起,稳定而又明亮,几乎没有黑烟和异味,照亮了这小小一方的作坊。
  大唐不是没有蜡烛,是没有像这样物美价廉的蜡烛。
  宫廷御用的是蜂蜡,采用蜂巢熬炼提纯,燃烧时有淡淡蜜香,但蜂巢难得,十斤蜂巢仅得一两纯净蜡,造价等同等重白银。
  民间多用动物油脂烛。牛脂为主,混合羊脂增加硬度,将油脂浸渍灯芯草反复晾晒,让燃烧时不但会产生黑烟与焦臭,烧得还格外快,不如灯油好用。
  是以大唐上下更多使用油灯,长安西市虽然有专业的“烛肆”商铺,但主要销售的还是灯油,蜡烛只在一些特殊场合才被使用。
  但今天武平绩等人看到的棕榈蜡烛就不一样了,不但烧得慢,还没有黑烟和异味,烛光也十分明亮。
  这品质放在唐朝绝对是奢侈品级别。
  尤其大壮还适时补了一句,简直成为压死武平绩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是这样说的:
  “单株油棕树,一年能采收的蜡质约等于20个蜂箱,而且它用的还是榨油后的边角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