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2 / 3)
是以看到薛三这篇玄而又玄的奏折,萧嵩也没办法确定真假,索性便把这本奏折放在显眼的地方,由陛下自己定夺。
李隆基一眼就看到了大壮的奏章。
他拿起来翻了翻,越看眼睛瞪得越大,直接拍案而起。
“好好好!”
“真好!”
“薛三什么时候进京?!”
刚说了一句,他忽然想起招抚使进京要礼部宣召,于是便又命人将中书令、礼部尚书、适中等一应重臣近臣都宣如御书房,商议薛三进京的事。
于是来的路上,几位大唐顶级权臣对于薛三这俩字的含金量有了新的定义。
这小子出去这么多年,归来还能得陛下的看重,这而不是一般二般的能耐,毕竟以当今圣上喜新厌旧的性子,能让他记了小10年也不容易。
“众卿。”
李隆基满面红光。
“薛三走了8年,说带回了海外的良种,还发现了新的土地,不日便要返京,诸卿怎么看?”
怎么看……还能怎么看?当然是捧着陛下的臭脚吹啊!
礼部尚书是第一个开口的,毕竟薛三这个招抚使是他们礼部的官职,说起来薛三立功就是礼部立功,这发现海外疆土的功劳可是不小呢,所以他马上高呼他天佑大唐,陛下乃是天命圣君,德佑大唐,礼·部的招抚使方能在天子功德的护佑之下,在海上所向披靡,扬大唐之国威。
重臣:……妈的你小子嘴是真快啊,把我们的词儿都给抢了!
没办法,在场的都是人精,谁还看不出陛下的心情,当然都得捡好听的说。
至于薛三是不是真找到了他自己说的那些东西……谁在乎呢?欺君罔上也是他自己的事儿,毕竟他们吹得也不是薛三,是陛下。
李隆基听得龙心大悦。
他就说他眼光毒辣,不可能看错人,什么被人骗钱出海寻仙之类的笑话跟他李隆基一点都不挨着。
他当初给薛三钱,是因为薛三的确拿出了让他相信的东西,飞天气球和救命良药,光这两样古往今来的君主有哪一个见过?造船出海这不也真带回来成果了嘛!
心情愉悦,大笔一挥,命招抚使即刻携船进京面圣。
本来李隆基还准备亲自迎接,第一时间看看薛三这回又带回什么新鲜玩意儿。
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好歹也是大唐顶级掌权者,接一个正七品小官成何体统,还是找个儿子代迎吧。
他想了想,还是派了长子李琮。
这几年太子李瑛不怎么受他待见,得他看重的几个儿子又都派了出去,李琮两年前从龟兹城回来一直没安排什么差事,此时正在长安城里的郯王府赋闲,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倒不是李琮犯了什么错,而是大唐的皇帝是他李隆基,底下的皇子可以人人都出色,但不能有人太过露头冒尖,不能打破彼此间的实力平衡,相互牵制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李琮在碛西干的不错,是太好了,但他又当不了太子,所以必须换下。
不过他也会补偿长子,李琮跟薛三关系不错,这次出海造的船也是李琮拿了大头,让他去接应薛三正好。
于是就这样,李琮奉旨去明德门迎接远航归来的招抚使薛大壮。
其实在此之前,李琮的心情还是十分郁闷的。 ↑返回顶部↑
李隆基一眼就看到了大壮的奏章。
他拿起来翻了翻,越看眼睛瞪得越大,直接拍案而起。
“好好好!”
“真好!”
“薛三什么时候进京?!”
刚说了一句,他忽然想起招抚使进京要礼部宣召,于是便又命人将中书令、礼部尚书、适中等一应重臣近臣都宣如御书房,商议薛三进京的事。
于是来的路上,几位大唐顶级权臣对于薛三这俩字的含金量有了新的定义。
这小子出去这么多年,归来还能得陛下的看重,这而不是一般二般的能耐,毕竟以当今圣上喜新厌旧的性子,能让他记了小10年也不容易。
“众卿。”
李隆基满面红光。
“薛三走了8年,说带回了海外的良种,还发现了新的土地,不日便要返京,诸卿怎么看?”
怎么看……还能怎么看?当然是捧着陛下的臭脚吹啊!
礼部尚书是第一个开口的,毕竟薛三这个招抚使是他们礼部的官职,说起来薛三立功就是礼部立功,这发现海外疆土的功劳可是不小呢,所以他马上高呼他天佑大唐,陛下乃是天命圣君,德佑大唐,礼·部的招抚使方能在天子功德的护佑之下,在海上所向披靡,扬大唐之国威。
重臣:……妈的你小子嘴是真快啊,把我们的词儿都给抢了!
没办法,在场的都是人精,谁还看不出陛下的心情,当然都得捡好听的说。
至于薛三是不是真找到了他自己说的那些东西……谁在乎呢?欺君罔上也是他自己的事儿,毕竟他们吹得也不是薛三,是陛下。
李隆基听得龙心大悦。
他就说他眼光毒辣,不可能看错人,什么被人骗钱出海寻仙之类的笑话跟他李隆基一点都不挨着。
他当初给薛三钱,是因为薛三的确拿出了让他相信的东西,飞天气球和救命良药,光这两样古往今来的君主有哪一个见过?造船出海这不也真带回来成果了嘛!
心情愉悦,大笔一挥,命招抚使即刻携船进京面圣。
本来李隆基还准备亲自迎接,第一时间看看薛三这回又带回什么新鲜玩意儿。
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好歹也是大唐顶级掌权者,接一个正七品小官成何体统,还是找个儿子代迎吧。
他想了想,还是派了长子李琮。
这几年太子李瑛不怎么受他待见,得他看重的几个儿子又都派了出去,李琮两年前从龟兹城回来一直没安排什么差事,此时正在长安城里的郯王府赋闲,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倒不是李琮犯了什么错,而是大唐的皇帝是他李隆基,底下的皇子可以人人都出色,但不能有人太过露头冒尖,不能打破彼此间的实力平衡,相互牵制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李琮在碛西干的不错,是太好了,但他又当不了太子,所以必须换下。
不过他也会补偿长子,李琮跟薛三关系不错,这次出海造的船也是李琮拿了大头,让他去接应薛三正好。
于是就这样,李琮奉旨去明德门迎接远航归来的招抚使薛大壮。
其实在此之前,李琮的心情还是十分郁闷的。 ↑返回顶部↑